正文 第9章 新媽媽的“心靈雞湯”(2 / 3)

產褥期精神病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類似躁狂、抑鬱、精神分裂症、神經病症等症狀都可以出現,但不管是何種類型,一般都具有突然發病性,症狀以意識障礙和幻覺為主,且病情有多變的特點,也往往因此而致使家屬毫無覺察,以致發生難以預料的意外事件。

這是產後抑鬱最嚴重的情形,1000個新媽媽中僅有1個患這種症狀。這種症狀一般產後很快發生且十分嚴重,持續數周到幾個月。

症狀包括精神異常興奮、混亂、還常常會感到絕望和羞恥、失眠、偏執狂、錯覺或幻覺、極度活躍、說話迅速或狂躁。產後精神病需要立即藥物治療,因為有增加自殺和傷害寶寶的危險。

發生產褥期精神病的原因

體內激素的變化

女性妊娠時,體內孕激素、雌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都大量增加,使整個機體處於應激狀態。

一旦分娩後,皮質激素、性激素的分泌迅速減少,逐漸恢複到妊娠前的水平,而催乳素的分泌量此時則急劇增加,這些變化必然影響到神經係統功能的穩定性。

分娩時的創傷

分娩時的產道創傷,引起感染發熱而影響大腦機能。

角色適應的困難

從“孕婦角色”轉換為“媽媽角色”後,一時難以適應,或是因胎兒性別不理想等原因導致家庭人際關係失調而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

對於新媽媽來說,寶寶帶來了巨大的快樂和興奮。

沒有哪個新媽媽能完全兼顧繁重的工作和照顧寶寶。寶寶出生後一段時間,常處於充滿興奮狀態,但接下來可能是失望,然後便是感覺到無法勝任作為媽媽必須完成的挑戰。這些因素可以單獨或同時存在,但多數是綜合性的。

新媽媽的壓力調試

打盹

學會在一切場合,如家中、辦公室、走廊、汽車裏打盹,隻需10分鍾就會使你精神振奮。專家們研究證實,白天有打盹習慣的人,晚上更容易入睡,睡眠質量也高,很少做噩夢。這說明打盹是解除疲勞、恢複體力、提高精力的一種特殊休息方式。古今中外醫學大師們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是:“閉目養神也是藥”,閉目養神時要注意做到放鬆、入靜、順其自然,這樣能使全身經絡疏通、氣血流暢。

想像

想象一個你所喜愛的地方,把思緒集中在所想象的東西上,並逐漸入境,由此達到精神放鬆。平躺於墊子上或床上,雙臂置於體側,全身充分放鬆,慢慢地調整呼吸頻率,慢慢地深呼氣、深吸氣,腦子裏什麼都不要想,隻要從頭到腳想著正在放鬆的部即可。

慢慢地想著:頭皮放鬆——前額放鬆——眼睛放鬆——鼻子放鬆——嘴巴放鬆——脖子放鬆——肩膀放鬆——胸部放鬆——上臂放鬆——胃部放鬆——肚子放鬆——小臂放鬆——手放鬆——臀部放鬆——大腿放鬆——小腿放鬆——腳腕放鬆——腳放鬆等等。

按摩

如果人們情緒過激,可以考慮按摩治療這種減輕壓力的好方法。按摩會通過下麵的方式對有害的心理壓力作出巨大的改變:

1.降低和血壓心率。

2.促進循環。

3.提高皮膚的溫度。

4.加強健康的感覺。

5.減輕焦慮情緒。

當頭感到緊張不舒服的時候,你可以試著順著你的頭發往下輕撫,就像撫摸家裏寵物一般,輕輕柔柔地由上往下,以手的力量按摩。在按摩時,緊張的肌肉會放鬆,而且由於緊張感而帶來的疼痛也會消失。當血液循環加快時,肌肉便會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

聽音樂

科學家經研究發現,聽音樂不但可以減少壓力,減緩心跳,並且還能夠降低新媽媽的血壓。為了獲得最大的益處,最好選擇輕音樂,慢節奏的音樂要比快節奏的音樂更輕柔;弦樂器比管樂器更輕柔;演奏比演唱更好一些。

要想獲得音樂最大的幫助:首先,選擇適合你情緒的音樂。其次逐漸改變音樂來反映你想要的情緒,許多現代唱片都有輕柔、舒緩的調子。也可以選一些背景音樂,如夏季風雨聲和海嘯的聲音。

最享受的放鬆:食物

低脂牛奶:牛奶富含豐富鈣,經研究發現,有經前症候群的女性在吃了1000毫克的鈣片後,3/4的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解除了緊張、暴躁或焦慮的情緒。

全穀類食品:含有豐富纖維質及B族維生素,除了改善腸胃道問題,還能避免身體產生疲倦感。如全麥麵包、糙米、綜合穀片等,都是不錯的有利於新媽媽健康的全穀類食品。

菠蘿:除了豐富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可消除疲勞、釋放壓力之外,菠蘿中還含有酵素成分,能夠幫助蛋白質消化分解,並且還能減輕腸胃道負擔。

薄荷:草本植物中的薄荷,不僅能夠散發出來的清涼感可以直竄鼻腔,還可以讓人精神一振,具有消除疲勞、安撫焦躁、讓情緒緩和下來的效果。

培養興趣

盡量培養對各種有益活動的興趣,比如健身操、遊泳、園藝等,並盡情地去享受這種樂趣。

反複暗示自己

語言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功能,是人們交流思想和彼此影響的工作。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製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暗示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自我暗示對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時甚至會創造奇跡。在新媽媽感到壓力不堪承受的時候,不妨反複地暗示、告誡自己,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暗示的作用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影響是很顯著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自我暗示的現象。例如,清晨對著鏡子梳妝打扮一下,如果看到自己的臉色很好,往往會心情舒暢,這是一種積極性的暗示。如果在鏡子中,發現自己的臉色不好,眼皮略有浮腫,懷疑自己腎髒可能出了毛病,於是就感到了腰痛,這是一種消極的暗示。

運用自我暗示法緩解壓力和調整不良情緒,主要也是通過語言的暗示作用。比如,發怒時,提醒自己“不要發怒”,“發怒會把事情辦壞”;憂愁時,提醒自己“愁也沒有用,還是麵對現實,想想辦法吧!”著急時,警告自己“不要著急”;當有比較大的內心衝突和煩惱時,安慰自己“一切都會過去”,“已經度過了許多難關,這次也一定能順利度過”,等等。

遇到壓力時,不妨先坐下來理一理導致此原因頭緒,看一看問題究竟有多少,切不可讓它充塞在頭腦裏而成為一堆亂麻。應該時刻想到:“我能夠做好”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壓力,要保持自信的精神狀態,要堅信:“別人能辦到的,我也能辦到!”

自我暗示法一般是用不出聲的內部語言默念進行,但也可以通過自言自語,甚至在無人處大聲對自己呼籲的方式來加強效果。還可以將提示語寫在日記本上、條幅上,貼在牆上、床頭,壓在玻璃板下等,以便經常鞭策自己。

設計一個鼓勵自己的常用語,如:“我能行”、“沒問題”、“瞧我的”、“真有意思”、“瞧好吧”、“沒關係”等等。習慣用語也能塑造人的性格,這些經常使用的口頭語反反複複地暗示著自己,對人的心理產生著影響。

一個豁達、樂觀的口頭語能讓自己在很喪氣時一下釋放。

此外,要獲得良好的暗示時間。自我暗示的時間應選擇在大腦皮層興奮性降低的狀態下進行,如早晨剛醒、中午午休和晚上入睡前進行,則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