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新媽媽的“心靈雞湯”(1 / 3)

新媽媽的心理考驗

產後鬱悶

產後有半數的媽媽在一段時間經曆了輕度的憂鬱情緒,稱為“產後鬱悶”。它不像“產後憂鬱症”那麼嚴重,可能隻持續幾小時或幾天,然後就消失了。

經曆了分娩的疼痛,大多數新媽媽產後均感到很委屈,易哭泣,我們把從開始分娩至產後第七天出現過的哭泣或憂鬱狀態,均歸之為產後鬱悶。當產後媽媽患了產後鬱悶時,會感覺非常情緒化,容易難過,並且會沒有理由地哭泣,她們可能發現自己是不可能快樂起來的。

有些新媽媽常常會覺得非常焦慮和緊張,小小的問題(例如寶寶哭一下,或家人一句無心的話),常會讓鬱悶的媽媽非常煩惱、不知所措。

產後有些新媽媽會有並非醫療因素所產生的疼痛,或是有的覺得他們生病了,但卻沒有任何特別的症狀。

大部分患有產後鬱悶的媽媽感覺大多時候她們都非常的疲憊和昏睡,也時常有睡眠困難的問題。

導致產後鬱悶的生理因素

產後由於體內的黃體激素和雌激素因妊娠的結束而驟減,可能對你的情緒、心理活動產生很大的影響。產後媽媽的激素有非常快速的改變。

有些激素是懷孕所需要的,產後便急速下降;有些激素是因為開始泌乳而升高的。這些快速的改變可能引發鬱悶。

導致產後鬱悶的心理因素

由於很多新媽媽對於產後極度的疲憊沒有心理準備,而這些疲憊通常是由於多種因素所造成的。

很多新媽媽對於預期的分娩一直有些憂鬱,加上分娩時身體的用力過度也會讓媽媽感到耗竭。

因此,安靜和休息在產後非常重要,然而隻有少數的媽媽能夠享有其中之一。

因為她們必須忙於滿足寶寶的需要,或者當其有空休息時又被醫院、家裏太多的訪客打擾。這些均可導致新媽媽流淚,但這種流淚是無聲的哭泣,而非放聲大哭。

寶寶有一點兒健康上的問題也往往讓新媽媽措手不及產生鬱悶情緒,例如:在出生幾天內的黃疸或喂食困難;這些是寶寶常見的問題,卻引起新媽媽很大的焦慮。其實,新生兒黃疸、生男或生女都是十分正常的,至於沒有育兒經驗,也可以通過請教專家來解決。新媽媽自己根本用不著擔心。隨著寶寶的成長,問題便會逐漸平息。

這些症狀大多數在新媽媽在產後一周內發生,病程短暫,一般預後良好,但有的可能會發展為產後抑鬱。

因此要做好新媽媽早期的心理調適工作,家屬應了解新媽媽產褥期感情很脆弱,易受傷害這一特點,故應給予足夠的理解、關心、體貼和照顧,對於新媽媽的哭泣或發脾氣,要謙讓、安慰,使新媽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產後抑鬱

隨著寶寶出分娩生的抑鬱,是身體、情緒和行為變化的混合物,歸咎於伴隨寶寶出生而帶來的化學的、社會的和心理的變化。

什麼是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症是指新媽媽在產後3~4天內,出現流淚,不安、傷感、心情抑鬱、集中力低下,健忘等症狀。一般具有暫時性,大多都會在1~2天內恢複。

雖然程度或症狀有差別,但經曆過產後抑鬱症的女性非常多。有的人症狀很輕微,甚至還未察覺到就已經在短時間內結束了,據統計可占新媽媽的80%。

對大多數人來說產後抑鬱症隻是一時的症狀,不必治療。但其中也有再次發作的可能,持續1~2年,發展為抑鬱症的。

如果你正在經曆憂鬱,你會不為明顯理由、悲傷和焦慮而常常哭泣。這種症狀開始於產後第一周(1~4天)。盡管這個經曆不愉快,這種症狀通常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兩周內減緩下來。你所做的一切是放心幫助照料寶寶和家務雜事。產後抑鬱——這是比產後鬱悶更嚴重的症狀,在10個新媽媽中大約有1個受其影響。症狀是心情惡劣,疲倦,伴有頭痛和全身疼痛。

生活中的一些很平常的事都會令新媽媽覺得受不了,悲傷流淚,無心打扮,不思飲食,甚至就連寶寶也不想照顧。

嚴重者可能自殺,當然也有相當多的人會在不經治療的情況下自愈。

導致產後抑鬱的原因

一般認為:有些新媽媽可能過去就曾經因為心理素質較差,加上長時間對妊娠、育兒的不安,積累成精神壓力。

另外,妊娠引起內分泌急劇變化,以及分娩帶來的不安和體力消耗,使身心暫時無法承受。下麵是一些具體的分析:

內分泌變化的影響

妊娠後期,孕媽媽體內雌激素黃體酮,皮質激素、甲狀腺素也不同程度增高,孕媽媽會產生幸福愉悅的感覺,但是寶寶出生後,這些激素迅速下降,造成體內內分泌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抑鬱症狀。

媽媽或寶寶生病

經研究表明,疾病導致的極度緊張也會誘發抑鬱症。早產、產褥期的疾病或並發症給新媽媽帶來極大壓力,容易誘發產後抑鬱。

新媽媽們一方麵擔心早產寶寶今後的健康問題,另一方麵自己心理上也沒有完全做好做媽媽的準備。

新媽媽的情緒充滿著沮喪和焦慮,她們睡眠很差,清晨又感到疲乏無力。寶寶成了她們牽腸掛肚的無盡頭的根源,哪怕是寶寶極輕微的不適都會引起她們最嚴重的恐懼。她們感到不能勝任媽媽這一角色,缺乏安全感,指責自己的種種不是,經常失去控製而哭泣不止。她們常常因為小寶寶而滋生消極情緒,這反過來又加劇了自己的內疚感。

家人的壓力

懷孕和分娩不僅給新媽媽帶來顯著的生理性變化,也給她們帶來心理上的變化。丈夫或其他親屬對寶寶的性別不滿意,以及丈夫的不良表現容易給媽媽的情緒帶來壓力和委屈。

睡眠不佳

很多新媽媽無論白天、晚上都是自己帶寶寶,容易產生委屈、煩躁、易怒的情緒,甚至在繁忙的夜晚和寂寞的清晨,產生對丈夫和無辜寶寶的怨恨。有醫學專家表示,在寶寶出生後第一年,有些女性出現的抑鬱症狀,可能隻是缺乏睡眠而已。

專家們調查了740名新媽媽,她們的寶寶6~12個月。

他們發現,當寶寶形成規律睡眠後,這些新媽媽的抑鬱症狀明顯緩解了許多。

產前遺留的問題

有些新媽媽產前就曾患抑鬱症,這樣的新媽媽容易在產後複發抑鬱。還有的媽媽對是否要小孩的問題十分矛盾,或者由於某些家庭或社會壓力才要的小孩,這樣的新媽媽在產後更容易心理失衡。

新媽媽在分娩之後到產後1年其大腦將遭受諸多因素的衝擊,包括激素波動、心理影響和分娩結局,以產後3月最為明顯,這一時期為特殊易感期。

在生命中的各個時期,從來都沒有像產後這段時間那樣能夠將如此多的危險因子集中在一起,因此在這期間各種業已存在的情緒問題出現複發或加重的現象不足為奇。

出現下列症狀需及時調整,在產科大夫、精神科大夫的幫助,進行調整,如“情緒緊張”、“在掙紮中生活”、“感到悲傷難過”、“陷入昏暗之中”、“生活中布滿陰雲”、“筋疲力盡”、“感覺麻木不仁”或“過度敏感”、“性欲下降”等。

產褥期精神病

產褥期精神病是圍產期的常見疾病,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該病還有上升的趨勢。

產褥期精神病的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