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後的注意事項
摒棄陋習
有許多的傳統做法是不科學的,比如產後讓新媽媽穿厚衣服、戴棉帽子,關門、關窗等傳統習慣,尤其在夏天,很容易中暑,是應該摒棄的。
如何接待來訪者
依舊穿著睡衣在床上坐著或躺著。當看到你穿著睡衣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考慮到你沒有完全恢複正常,不會逗留很長時間。
當新媽媽在沙發上休息的時候,你的丈夫或者父母可以幫助你招呼來訪者,並且幫助你送客。請不要擔心,這樣做並不會被認為是一種無禮的行為。
不要把你的寶寶在客人中傳來傳去。像你一樣,你的寶寶也需要時間去適應新環境。
請來訪者幫個小忙。來訪者將會非常高興去幫你做點什麼,比如把熱奶在涼水中冰一冰。
勤綁腹帶
新媽媽利用分娩的機會來調整體型,或者改善身體上的一些症狀,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機,所以很多人會在這段期間用紗布條綁腹,達到調整體型的目的。
坐月子期間必須特別注意防止“內髒下垂”,因為內髒下垂可能為所有“婦科病”及“未老先衰”的根源,並會因此而產生小肚子,故在坐月子期間須勤綁腹帶以收縮腹部並防止內髒下垂,而若原本即為內髒下垂體型者,亦可趁坐月子期間用勤綁腹帶的方法來改善。
所使用的腹帶為一條很長的白紗帶,長950厘米,寬為14厘米,每人須準備兩條以便替換。因產後須熱補,容易流汗,若汗濕時應將腹帶拆開,並將腹部擦幹,再撒些不帶涼性的痱子粉後重新綁緊。若汗濕較嚴重時,則須更換幹淨的腹帶。如果使用一般一片黏的束腹或束褲,不僅沒有防止內髒下垂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壓迫內髒令氣血不通暢,使內髒變形或產生脹氣而造成呼吸困難或下腹部突出的體型,請特別注意。
腹帶的使用
用量。為新媽媽自己的功課,因為不穿衣褲(先綁好腹帶後再將內褲穿上),平貼皮膚,容易汗濕,每人均需準備兩條來替換。
功能。防止內髒下垂(一般束腹不適用)收縮腹部,消肚子。
開始綁腹帶的時間。自然分娩——產後第二天;剖宮產——第六天(5天內用束腹);小產——手術後第二天。每日拆綁時間:三餐飯前須拆下、重新綁緊再吃飯;擦澡前拆下,擦澡後再綁上;產後2周24小時綁著,鬆了就重綁;第三周後可白天綁,晚上拆下。
清洗方式。用冷洗精清洗,再用清水過淨後晾幹即可,勿用洗衣機,因易皺。
腹帶的綁法及拆法
仰臥、平躺,把雙膝豎起,腳底平放床上,膝蓋以上的大腿部分盡量與腹部成直角;臀部抬高,並於臀部下墊2個墊子。
兩手放在下腹部,手心向前,將內髒往心髒的方向按摩、抱高。
分兩段式綁,從恥骨綁至肚臍,共綁12圈,前7圈重疊纏繞,每繞1圈半要“斜折”一次(斜折即將腹帶的正麵轉成反麵,再繼續綁下去,斜折的部位為臀部兩側),後5圈每圈往上挪高2厘米,螺旋狀的往上綁,最後蓋過肚臍後用安全別針固定並將帶頭塞入即可。
每次須綁足12圈,若腹圍較大者須用3條腹帶接成2條來使用。
因為太瘦,或者髖骨突出,而導致腹帶無法貼住肚皮的新媽媽,首先需要墊上毛巾後,再綁腹帶。其次拆下時須一邊拆、一邊卷回實心圓筒狀備用。
對產後痛的了解與預防
產後痛的概念
懷孕時都對如何減輕分娩痛很關注,而對產後的一些疼痛就不太了解了。以為隻要生完了寶寶就萬事大吉,再也不用忍受懷孕帶來的各種身體不適。其實,生完寶寶後大多媽媽會長時間地感到身體某些部位的疼痛,即為產後痛。這是新媽媽並沒有料到的,閱讀以下內容可以幫助你了解產後痛的相關知識。
肌肉酸痛
一般人都會想到,產後會陰疼,或是剖宮產刀口疼,可對為什麼胳膊和腿也疼就不太清楚。這是因分娩時會變換不同的姿勢,把腿長時間放在產床的腳蹬上,或身體下墊了一些什麼東西,致使腿一直處於比較別扭的姿勢,因而引起腿痛。
另外,分娩時用力,胳膊也在幫助使勁,或許當時根本沒什麼感覺,可在之後就會發現胳膊也很酸痛。即使分娩過程很順利,時間很短,肌肉也可能被拉傷。解除這類疼痛的最好方法是熱水浴、按摩和一些能夠放鬆的方法,產後適當做一些運動也能減輕症狀。一般來說,這類疼痛無需服藥就可自行消失。不過,如果疼痛真的難忍,應該去告訴醫生,他們會告訴你可用哪些藥物來緩解。
會陰部疼痛
這是一般人都會料到的痛處。從陰道一直到直腸部位都會有痛感。因為寶寶在娩出時這些部位都要擴張,然後再逐漸恢複到原狀。因此,這些部位的肌肉或許會腫脹,就會讓你感到疼痛。再有就是,如果在分娩時進行了側切縫合,在產後更會感到疼,在最初幾天甚至連行動都會很不方便。如果使用了真空吸引術和產鉗,那麼肌肉肯定會受到更多的傷害,也就會更疼了。在產後立即冷敷,對會陰處的恢複很有幫助。另外,坐浴對緩解這類疼痛也很有效,在家裏就可進行坐浴治療。現在市麵上有些產品含有植物成分,專門用於坐浴,治療和緩解這類疼痛的功效都很不錯。新媽媽還可試試使用一種專門可冷卻的衛生護墊,這也會讓疼痛部位覺得舒服些。如果疼痛真的難忍,必須用藥止痛,一定要先問問醫生。
頭痛
產後頭痛的原因,很可能是因激素分泌水平的改變而引起的。還有一種可能則是因為如果在分娩時采用了硬膜外腔分娩鎮痛或脊椎穿刺,也會引起劇烈頭痛。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對於第一種頭痛,放鬆是最好的方法,頭痛症狀會隨著激素分泌逐漸恢複正常而消失,如果需要,也可以適當地吃些止痛藥。如果是後一種原因引起的頭痛,應平臥幾天,必要時可使用咖啡因止痛。
乳房疼痛
產後乳汁充滿乳房,如果乳腺管還沒完全暢通,乳汁不能順利排出,會使你感到乳房發脹、發熱和刺痛,不過這些症狀都是正常的。
如果新媽媽真覺得很疼,哺乳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隻要寶寶餓了就讓他吸吮乳房,而不要考慮定時定量的問題,這樣能夠幫助乳腺盡快暢通。另外,還可試試熱敷,或向乳頭方向按摩乳房,都可幫助乳腺通暢。除非寶寶真的不肯吃奶,一般不要使用吸奶器,那樣會使身體分泌更多的乳汁,加劇疼痛。要盡量讓寶寶吃奶,這樣乳房很快便隻會分泌寶寶需要的乳量。
產後脫發勿擔憂
產後脫發的原因
多半產後脫發會在分娩後2~3個月中發生,但到3~6個月以後就會恢複正常了。
另外如果你是自然分娩,那麼分娩的艱苦曆程會讓你氣血大傷,也會造成頭發過多脫落。
產後脫發是一種暫時現象,也是一種正常現象,發生率為35%~45%。從太陽穴和囟門附近處開始。
脫落的特征是發際線處脫發,使發際線後退和界線不清,太陽穴處的頭發後退,整個頭部的頭發變稀。那麼,為什麼產後有近半數的新媽媽會發生脫發呢?
人的頭發每隔5年就要全部更換一次,隻因平時頭發的更新是分期分批地進行的,人們不易覺察。女性頭發更新的速度與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有關:雌激素水平高時,頭發更新速度會變慢;雌激素水平低時,頭發的更新速度會加快。妊娠期間,孕媽媽分泌的雌激素也較平時增加,這樣一來,頭發的壽命就延長了,脫發的速度也就變慢了,大量的頭發“超期服役”。分娩之後,體內雌激素水平恢複正常,那些“超期服役”的頭發便會紛紛“退役”,於是就出現了產後脫發。
此外,產後脫發的原因還與精神因素相關。有的新媽媽因受到了其他不良的精神刺激,大腦皮層功能失調,使頭皮供血少,以致毛發營養不良而脫落。
若分娩時精神恐懼、情緒波動以及產後勞累等,亦會使脫發加重。產後脫發一般不會形成彌漫性脫發,脫發的部位大多在頭部前1/3處。
隨著分娩後機體內分泌水平的逐漸恢複,脫發現象會自行停止,一般在6個月左右即可恢複。
因此,產後脫發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新媽媽不必為此而過度擔憂或恐懼。有些新媽媽在產後特別是在坐月子期間,不敢洗頭、梳頭,使頭皮的皮脂分泌物和灰塵積了厚厚的一層,容易合並感染,引起毛囊炎症而造成頭發脫落。
此外,產後休息不好、睡眠不足、精神欠佳,都會影響頭部的正常血液循環,造成脫發現象。
飲食調治產後脫發
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產後脫發症。防治脫發首先要注意精神調養,新媽媽產後應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氣血自然會旺盛,可促使頭發盡快生長。
在飲食上,注意平衡膳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海產品、豆類、蛋類等,以滿足身體和頭發對營養的需要,應多補充蛋白質。頭發最主要的養分來源即是蛋白質,所以,新媽媽們產後的飲食除應注意營養均衡外,可多補充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肉等。食療對於防治產後脫發,效果頗佳。
清洗頭發宜適度
需注意的是,洗發次數較多的人,或頭發為中性、幹性者,應使用溫和的洗發精,以防頭發的油質保護層被破壞,使頭發變得枯幹。洗發次數少者,或頭發為油性的人,應使用去汙效果好的洗發精。
洗發後需加潤濕。新媽媽洗發後最好使用適量的護發乳,防止頭發分叉、幹澀,以保持頭發的光滑柔順。
值得提醒的是新媽媽在用護發乳時,最好塗在頭發的發幹或發尾處,這樣效果更佳。
在洗發時不可用力抓撓,應用指腹輕輕地按摩頭皮,來促進頭發的生長與腦部的血液循環。
新媽媽經常用木梳梳頭,或者用手指有節奏地按摩、刺激頭皮,可以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有利於頭發的新陳代謝。
梳發應先從發尾梳起。正確的梳發方式應由發尾開始梳,先將發尾的頭發梳順,再由發根向發尾梳理,這樣可防頭發分叉和斷裂。接著以上方法去做,過不了多久,新媽媽的頭發就會秀美如初。
精心嗬護產後乳房
哺乳引起乳房的變化
哺乳期乳房的一係列變化是因為在催乳素和其他有關激素的協同作用下,腺泡及小葉內導管明顯增多、密集,腺管腔擴張增大,小葉間組織明顯減少,腺泡上皮分泌活躍,部分上皮由立方變柱狀,胞漿富有分泌物而透明,核圓,位於基底部。
部分腺腔高度擴張,充滿乳汁,上皮扁平。有些則分泌物較少,為分泌物排出的表現,之後細胞就會再生複原。
可見,各部分腺泡的分泌活動不是同步進行,而是輪流進行的。
在斷乳數日後,乳腺進入複舊期變化,腺泡破裂,細胞崩解,細胞內分泌顆粒消失,擴大的導管變小或殘存,間質增多,可見散在崩解的上皮細胞、吞噬細胞及間質內圓形細胞浸潤。需曆時3個月至半年,新媽媽的乳腺方可恢複至非妊娠時的狀態。
由於上皮崩解吸收後,結締組織的增生不能完全補充哺乳期被吸收的間質,因此會造成哺乳後乳腺不似未哺乳時那樣堅挺,常呈懸垂狀。若乳腺複舊不完全或不規則,可出現哺乳期乳腺增生或導管擴張等病變。
對乳房的清潔護理
在正常的哺乳結束以後,新媽媽需要用溫清水將自己的乳房和乳頭擦拭幹淨。
切忌使用香皂和酒精之類的化學用品來擦洗乳頭,否則會導致乳房局部防禦能力下降,乳頭幹裂而導致細菌感染。
新媽媽們可以先用溫水將乳暈和乳頭擦洗幹淨,然後再把毛巾稍稍擰幹,呈環繞形地敷在新媽媽的乳房上(露出乳頭)。
兩條毛巾交替使用,每2~3分鍾更換一次毛巾,反複做15分鍾,敷至皮膚呈微紅色,即達到效果。新媽媽倘若還是沒有分泌乳汁,可以早晚各做1次。如果已開始分泌乳汁,則每次喂奶前半小時做。
選擇胸罩
新媽媽在產後就可以換上專門的哺乳胸罩了。
除了能讓哺乳變得更為方便以外,還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另外還有一種塑身型胸罩,即是修飾胸部曲線,使胸部挺立、防止雙乳下垂,建議新媽媽在月子期結束後再穿著。
退奶時的護理
新媽媽可以通過冷敷乳頭、穿緊身胸衣、用棉布繃緊胸部等方法進行退奶。
新媽媽還可以減輕脹乳的不適感覺。盡量避免熱敷、按摩乳房、頻繁地擠奶。
胸罩內應放置乳墊或棉質毛巾,用以吸收溢出的乳汁。乳墊及毛巾要勤換洗。
正確的排奶方法
擠奶的目的是為了減輕乳房脹痛,及時排空乳汁,從而使乳房能夠分泌足夠的乳汁。
在新媽媽生病、新媽媽外出或工作時,手法正確且科學的擠奶方法可以保證新媽媽的乳汁持續分泌。
新媽媽在每次哺乳後應擠淨乳房內的餘奶。手工擠奶的方法為擠奶前洗淨雙手,用毛巾清潔乳房,將乳房和乳暈擦洗幹淨。
準備清潔消毒的盛奶用具,新媽媽身體略向前傾,用手托起乳房。大拇指放在離乳頭二橫指處擠壓乳暈,其他手指在對側向內擠壓,手指固定不要在乳房上移動,重複擠壓,一張一弛,以排空乳房內的餘奶,在產後幾天就要開始做此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