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營養飲食
月子期食補的必要性
從懷孕到分娩雖說是自然生理變化,但卻是辛苦和疲勞的,需要好好休息、補充營養,以有利於身體的恢複,並為分泌充足的乳汁創造條件。
新媽媽的營養來源
由於“坐月子”的這段時間,是新媽媽的特殊生活階段,因而對飲食的要求便是既要富於營養,且又要容易消化,還要能夠逐步地適應、滿足新媽媽的口味,請注意不可以突擊性增加。
另外,還要注意在食物的烹調方法上要盡量地做到多樣化,以增加新媽媽對食物的興趣。
為了保證母乳喂養,應多補充帶有湯水的食物,如雞湯、魚湯、排骨湯、豬蹄湯、蛋花湯、豆腐湯,餐間及晚上也應加點心或半流質食物。
分娩後的飲食原則
即使是平時身體素質很好的新媽媽在分娩後也消耗了大量精力和體力,所以應及時調理飲食,加強營養。加強營養的原則是選擇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
自然分娩後需休息一下。新媽媽第一餐,可進食適量、比較熱、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如紅糖水、藕粉、蒸蛋羹、蛋花湯、臥雞蛋等。第二餐,可以用正常膳食。有些新媽媽在分娩的第一天感到疲勞無力或腸胃功能較差,可食用比較清淡、稀軟、易消化的食物,如糕點、麵片、掛麵、餛飩、粥或臥雞蛋及煮爛的肉菜,然後再用正常膳食。
剖宮產的新媽媽,手術後約24小時胃腸功能恢複,術後應用流食1天,但忌用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品,情況好轉後改用半流食1~2天,再轉為普通膳食。個別新媽媽術後有排氣較慢或身體不適,又無食欲者,可多吃1~2天半流食,再給普通食物。我國北方有產後喝紅糖水、喝小米粥、吃芝麻鹽煮雞蛋的習俗,這是很合理的,因為母體在分娩過程中失血很多,需要補充造血的重要物質:蛋白質與鐵。雞蛋含有很高的蛋白質,而紅糖則含鐵量很高,但每日食用雞蛋量不可多於6個,以免增加腎髒的負擔。
小米中胡蘿卜素、鐵、鋅、核黃素含量比一般的米、麵要高,是產褥期的好食物。但小米粥不可太稀。我國的習慣往往隻強調動物性食物的攝入,例如:雞、魚、蛋,而忽視蔬菜與水果的攝入,其實那樣容易造成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的不足。因此,在營養的補充上要注意造血元素的補充,例如鐵、葉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
月子餐的營養價值
由於新媽媽在分娩的過程中耗費大量體力,失血多、體質虛弱,所以在月子裏補充體力、補血、儲備營養,就成了當務之急。此外,為了能夠讓寶寶得到最好的營養,催乳並調控乳汁質量也成了新媽媽選擇食品的原則之一。
鯽魚湯促進泌乳
新媽媽在產後喝點鯽魚湯,此湯有疏通乳腺管,促進泌乳、減輕乳脹的功效,還可提高母乳喂養的信心,對新媽媽產後身體恢複狀況有著理想的效果。
小米粥增進食欲
小米屬於粗糧,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以及纖維素、胡蘿卜素、鐵、鋅等。食用後能刺激腸蠕動,增進食欲。小米與富含維生素C和鐵的紅棗同時食用,可以說是新媽媽最好的補品。不過產後也不能完全以小米為主食,否則會缺乏其他營養。
產後膳食營養搭配
在坐月子期間,新媽媽的膳食與營養都非常重要,不僅要補充分娩時的體力消耗,還要滿足哺乳需要。一般來說,新媽媽除了不吃生冷、強烈刺激和特別難嚼的食物外,不需要忌口。在我國,有的地方講究產後一個月內不讓新媽媽進食雞、魚、蝦及肉等一切葷食,隻喝紅糖水和小米粥,這樣不僅攝入的熱量不足,更嚴重的是缺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這對新媽媽和寶寶都十分不利。也有的地方不但不讓新媽媽吃葷食,連水果也不讓吃,認為坐月子期間吃葷食和瓜果會使乳汁分泌停止,造成無奶,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說法。但須注意的是,產後頭幾天,新媽媽胃腸功能尚未恢複正常,食物不能過於油膩,以清淡易消化而又營養豐富的食物為好。
產後24小時內,應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小米粥、大米粥、藕粉、雞蛋湯、掛麵湯、麵片湯、餛飩等。隨著體力的恢複和食欲的增加,可吃些普通食物,包括肉、蛋、魚、乳、豆製品、新鮮蔬菜及水果,以促進乳汁的分泌。
總之,新媽媽在產後的營養膳食應該做到葷素搭配、幹稀搭配、粗細糧搭配,以滿足自身機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月子期飲食禁忌
忌滋補過量
新媽媽在產後,適當進行營養滋補既可以補充營養,有利於身體的恢複,同時可以確保奶水充足。但是,如果滋補過量卻是有害無益的。新媽媽為了補充營養和讓乳汁分泌充足,都特別重視產後的滋補,常常是天天不離雞,餐餐有魚肉。其實這樣不但浪費錢財,還可引發麻煩。
滋補過量容易導致過胖
產後新媽媽過胖會使體內糖分和脂肪代謝失調,引起各種疾病。調查表明,她們中因肥胖而導致冠心病的發生率是正常人的2~5倍,糖尿病的發生率可高出5倍。這對新媽媽以後的健康影響極大。
新媽媽營養太豐富,必然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多,如果寶寶胃腸能夠吸收,也會造成寶寶肥胖,並易患扁平足一類的疾病;若寶寶消化能力較差,不能充分吸收,就會出現腹瀉,而長期慢性腹瀉,又會造成營養不良。
寶寶因受新媽媽奶水脂肪含量過多的影響,還會使寶寶發育不均,行動不便,成為肥胖兒,對其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都十分不利。
新媽媽滋補的注意事項
新媽媽分娩後1~3天,應吃容易消化、比較清淡的飯菜,如米粥、麵條、新鮮瘦肉炒青菜、鮮魚、鮮蛋類食物,以利消化和補充營養。
新媽媽分娩3天後,就可以吃普通的飯菜了,可比正常人的好一些,多吃點肉、青菜和油類,有利於身體健康和催乳。
但注意不要飲酒和吃辛辣食品,如辣椒、芥末、生薑等。吃雞蛋也有滋補作用,但不宜吃得太多,吃多了則會消化不良。
在副食安排上的原則也應是葷素搭配,幹稀兼食,少吃多餐,並根據情況和新媽媽的愛好隨時調節飲食,如果新媽媽發生便秘時可多吃些水果和新鮮的蔬菜,如患有貧血可多吃些動物的肝髒,以補充鐵質。
忌久喝紅糖水
產後適量喝紅糖水,對新媽媽和寶寶都有好處。
新媽媽分娩時,精力和體力消耗非常大,加之又失血,產後還要給寶寶哺乳,因此需要碳水化合物和大量的鐵質。
紅糖不但能補血,又能提供熱量,是新媽媽的補益佳品。
許多新媽媽以為喝得越多越好,所以飲用很長時間,甚至長達1個月。但是久喝紅糖水對新媽媽子宮複原不利。
在產後10天,惡露逐漸減少,子宮收縮也恢複正常,但若喝紅糖水時間過長,會使惡露血量增多,造成新媽媽繼續失血,因此引起貧血。新媽媽產後喝紅糖水的時間,應以7~10天為宜。
忌多喝濃湯
新媽媽在產後期間不宜多喝含高脂肪濃湯,因為多喝濃湯不但會影響食欲,還會使人的身材發胖,體態變形,並且使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升高,使新生兒不能耐受和吸收,從而引起新生兒腹瀉。新媽媽比較適宜喝脂肪適量的清湯,如蛋花湯、鮮魚湯等。
忌馬上節食
通常新媽媽分娩後體重會增加,因此,許多人為了恢複產前的苗條身材,產後便馬上開始節食,這樣做不但有損身體健康,而且對於要進行母乳喂養的新媽媽來說是更不可取的。新媽媽產後所增體重,主要為水分和脂肪。
若是給寶寶授乳,勢必要消耗體內的大量水分和脂肪,這些脂肪根本不夠。
在這段時期,新媽媽不僅不能夠節食,而且還要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新媽媽每天必須保證攝入11720千焦的熱量。
月子餐的飲食誤區
分娩是個十分消耗體能的過程。而產後坐月子時吃得好壞,對新媽媽們身體的恢複與體質的增強,都有很大的意義。
但是關於坐月子怎麼吃的話題,依然存在不少錯誤觀念。
誤區一:為了瘦身,拚命吃水果
很多新媽媽為了盡快恢複體形,在月子期就開始多吃水果少吃飯。
其實月子期,新媽媽可以適量吃些溫性水果,但是,如果是偏涼性的水果要盡量避免,食用後可能導致惡露排出困難。
誤區二:產後馬上大補,唯恐奶水不充足
這在過去食品種類不豐富、缺油少糧的年代,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現在看來,大可不必。按照現在的醫學觀點,生完寶寶後前兩周內最好不要進食人參,因為人參可能造成傷口出血,不利於愈合。
誤區三:過分忌食一切腥膻之物
新媽媽產後需要補充充足的蛋白質來促進乳汁分泌,主副食都應多樣化,僅吃一兩樣食物是不能滿足身體需要的。
誤區四:不能吃鹽
產後出汗較多,乳腺分泌旺盛,體內容易缺水和鹽,因此應適量補充鹽分。
誤區五:一天吃10個雞蛋
雞蛋富含豐富的營養,並且也容易消化,適合新媽媽食用。
但並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太多不僅吸收不了,還會影響對其他食物的攝取。一般產後每天吃2~3個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六:月子期盡量少喝水,否則會導致發胖水腫
月子期少喝水的直接後果就是會導致新媽媽發生便秘情況的出現,若是想要達到去除水腫的目的,其實隻要降低鹽分的攝入就可以。
製定科學的月子餐
進行階段性食補的原因
月子期間的飲食最好配合生理機能,采用階段性食補為宜。比如第一周是孕媽媽排惡露的黃金時期,產前的水腫以及身體多餘的水分,也會在此時排出。因此,第一周暫時不要吃得太補,以免惡露排不幹淨。第二周惡露逐漸減少,顏色和第一周相比不那麼鮮紅。到了第三周惡露已排盡,該是補氣血的時候,也就是進補的最佳時機。
營養均衡最重要
新媽媽可以通過多吃肉類和雞蛋來保證每天攝入100克左右的蛋白質,雞蛋每天吃2~3個就可以了,最好不要油炸。可以喝紅糖水來補鐵,但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應在10天以內。新媽媽要注意營養均衡,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但忌吃刺激性的蔬菜、生冷水果。
進行階段性食補
第一階段
第一周是新媽媽排出惡露的黃金時期,同時產前的水腫以及身體多餘的水分,也會在此時排出。因此,第一周暫時不要吃得太補,以免惡露排不幹淨。
中醫建議產後新媽媽應多吃以下食物,有利於補血和催乳。雞蛋、豆腐皮、赤豆、黑米、紅棗、山藥、胡蘿卜、香菇、番茄、豬蹄、黃豆、鯽魚等。
第二階段
第二周惡露逐漸減少,顏色和第一周比較不那麼鮮紅。另外,產後會伴隨腰酸背痛的症狀,傳統上所謂的吃什麼補什麼,因此建議可食用麻油腰花減輕腰酸背痛的不適。在炒麻油腰花時可以加入中藥杜仲以提高效用,杜仲性溫味甘,是固筋骨和強腎的藥材。
第三階段
惡露此時已排盡,該是補氣血的時候,也是進補的時機。最常使用的食材就是麻油雞,麻油雞多半使用母雞,也有人使用烏骨雞。雞肉由於性溫味甘,又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等,有強脾胃、補腎、助陽補虛以及活血止痛等功效。
產後1~3天的飲食原則
產後1~3天時,新媽媽的體力尚未恢複,食物以清淡、不油膩、易消化、易吸收、營養豐富為佳,形式為流質或半流質。可食用牛奶、豆漿、藕粉、糖水雞蛋、雞蛋羹、餛飩、小米粥等,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剖宮產的新媽媽一般需要在產後36小時之後才可進食。
每餐不要進食過多,因為此時新媽媽的胃腸功能還沒有完全複原。三餐之間可以加餐,做到少食多餐,這樣既可以保證營養的充分供給,又不至於給腸胃增加過多的負擔。
專家推薦食譜
紅曲粳米粥(參照第112頁)
小米雞蛋紅糖粥(參照第112頁)
雞子羹(參照第112頁)
藕節黃芪豬肉湯(參照第113頁)
香麻蓮茸棗(參照第114頁)
特別提醒
在分娩之後的1~3天內,新媽媽不要急於進食燉湯類,因為燉湯類會促進新媽媽乳汁分泌,而此時新媽媽的初乳尚不十分暢通,過早喝湯隻會使乳房脹痛。
在之後的日子中隨著新媽媽身體和消化能力的慢慢恢複,新媽媽再漸漸地進入正常飲食。待泌乳通暢後,才可多喝湯。
產後4~7天飲食原則
產後4~7天,新媽媽的飲食原則,主要應突出產後惡露排除和開胃這兩個功效。
很多女人剛做了媽媽,身體特別虛弱,側切的傷口隱隱作痛,血塊、血液伴著分泌物不斷從下身流出。
這就是產後子宮在收縮恢複正常大小時,從陰道排出的所謂“惡露”。惡露是由痊愈的子宮排出陰道的正常分泌物。
惡露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平均為21天,短者可為14天,長者可達42天。但不管惡露分泌時間有多長,隨著子宮內胎盤著床處愈合,分泌惡露的情形可分為三個不同階段。
前三四天,惡露為鮮紅色,即血性惡露;當子宮壁脫落時,其顏色逐漸變為粉紅色或棕色,即漿性惡露;大約產後的15天以前,它便會轉變為黃白色或無色,即白惡露。
在惡露不斷時期,除了使用專用衛生巾之外,食用有利於排除惡露功效的食譜也是非常有助於改善惡露不盡的症狀。
不論是哪種分娩方式,新媽媽在剛剛分娩後的最初幾日裏會感覺身體虛弱、胃口比較差。
如果這時強行填下重油重膩的“補食”,隻會讓胃口更加減退。在產後的4~7天裏,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雞肉、魚肉等,配上時鮮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營養均衡。
橙子、柚子、獼猴桃等水果也有開胃的作用。
本階段的重點是開胃而不是滋補,胃口好,才會食之有味,吸收也會好。
專家推薦食譜
黑芝麻糯米粥(參照第112頁)
鱔絲打鹵麵(參照第113頁)
雞蛋大棗湯(參照第113頁)
田七燉雞(參照第115頁)
薑楂茶(參照第115頁)
特別提醒
太油膩的食物會令人反胃,新媽媽攝入油脂過多可能會讓乳汁也變油,使寶寶發生腹瀉。
產後8~14天飲食原則
經過漫長的40周懷孕,子宮變為原來的10倍大,功能和外貌都變得同從前大不相同。子宮為了容納胎兒,經由荷爾蒙的變化,子宮壁會變厚、柔軟、血液供應增加,整個變為一個空心大肉球。適應了新的變化,子宮各組織層充滿著血液。
分娩過後,奧妙的人體就會經由一個和緩的過程,讓子宮恢複到原來的狀態。子宮恢複的主要動作是持續地收縮,從分娩時開始不斷地收縮直到將胎兒娩出,再將胎盤娩出。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惡露。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住,這樣就會形成血塊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在產後4~6周就會恢複成原來大小。除了靠藥物和物理手段協助子宮、骨盆腔進行及時收縮恢複之外,月子期間食用具有特殊功效的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進入月子的第二周,新媽媽的傷口基本上愈合了。經過上1周的精心調理,胃口會有明顯好轉。這時可以開始盡量多食補血食物,調理氣血了。蘋果、梨、香蕉能減輕便秘症狀又富含鐵質,動物內髒更富含多種維生素,是完美的維生素補劑和補血劑。
專家推薦食譜
肉末蒸蛋(參照第116頁)
爽口番杏菜(參照第117頁)
橘棗飲(參照第117頁)
素炒藕片(參照第118頁)
山楂洛神粥(參照第120頁)
特別提醒
動物內髒:具有收縮子宮、骨盆的作用。
時令蔬菜:防止便秘,補氣,多選擇紅色蔬菜,避免寒性蔬菜。
豆製品及粗糧:澱粉質少可利水。
產後15~30天飲食原則
產後新媽媽由於大量失血,常常會造成氣血兩虛,從而導致乳汁不足、大便秘結、血虛體弱、頭暈、乏力、甚至產後腹痛、陰冷、性生活不協調等現象的產生,進而影響新媽媽的正常生活。但是若能夠在飲食上采取對症進補,則可以使新媽媽的身體早日康複如初。
專家推薦食譜
三絲銀耳(參照第105頁)
鯉魚粥(參照第106頁)
豬骨煲通草(參照第107頁)
清蒸肘子(參照第108頁)
蔥燒鯽魚(參照第110頁)
分娩半月後是催乳好時機。
當寶寶長到半個月以後,胃容量也增長了不少,所以吃奶的量與時間也逐漸建立起規律。新媽媽的產奶節律也開始日益與寶寶的需求合拍,反而便會覺得乳房漲奶的情況也像從前那樣嚴重了。
隨著寶寶吃奶量的不斷增加,新媽媽便會開始擔心母乳是否夠寶寶吃,這個時就可以開始吃一些具有催乳功效的食物了。
催乳不應該隻考慮量,同時質也非常重要。傳統認為新媽媽應該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湯,最近的研究發現,被大家認為最有營養,煲了足足8小時才成的廣東靚湯,湯裏的營養僅僅是湯料的20%!所以科學的觀點是湯汁要吃,料更不能舍棄。
特別提醒
新媽媽應當保持在孕期養成的每日喝牛奶的良好習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總之新媽媽吃得好,吃得正確,既能夠讓自己的奶量充足、又能夠修複元氣且營養均衡不發胖,這才是新媽媽所希望達到的月子“食”效。
新媽媽如何進補才科學
科學進補的重要性
十月懷胎大大地損耗了新媽媽的體力,傷了新媽媽的元氣,所以新媽媽要趁著坐月子這段時間好好補充一下營養,以使身體迅速複原。
因此月子裏的調養對於每個新媽媽的健康都至關重要。如何建立身體內部環境的新秩序,重新儲備營養,是每個新媽媽都要麵對的問題。這並不意味著一定非要大補,補不好不但對健康有害,而且還會讓自己變成“肥婆”,所以一定要進行科學性的進補。
及時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