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新媽媽養護方案(2 / 3)

實踐證明,及時排空多餘的乳汁能促進乳汁分泌。

因為每次哺乳後將乳房排空能使乳腺導管始終保持暢通,乳汁的分泌排出就不會受阻。

乳汁排空後乳房內張力降低,乳房局部血液供應好,便也避免了乳導管內過高的壓力對乳腺細胞和肌細胞的損傷,從而更加有利於泌乳和噴乳。

乳腺炎時可母乳喂養

乳腺炎發病的基礎,就是因為乳汁沒有及時從乳腺中排除,造成乳汁淤積。

所以在感到乳房疼痛、腫脹甚至局部皮膚發紅時,一般不要停止母乳喂養,而要勤給寶寶喂奶,讓寶寶盡量把乳房的乳汁吃幹淨,否則可使乳腺炎繼續加重。

但在新媽媽的乳腺局部化膿時,注意不要讓寶寶吃新媽媽患病一側的乳房,而是可以吃新媽媽健康一側的乳房的母乳。

隻有當病情嚴重,並在新媽媽乳腺上發生乳瘺時,才有必要暫時停止母乳喂養,但這種情況是極少發生的。

脹奶的原因和對策

產後喂母乳的新媽媽當出現脹奶的情況時,乳房會變得比平時硬挺、脹痛和壓痛,甚至還有發熱的感覺,表麵光滑、充盈,乳暈也會變得堅挺而疼痛。

為了改善以上症狀,特別提供以下幾種處理方式,能夠讓產後新媽媽因脹奶而出現的疼痛症狀獲得一定程度的舒緩。

熱敷

當新媽媽出現脹奶疼痛的情況時,可自行熱敷乳房,使阻塞在乳腺中的乳塊變得通暢,乳房血液循環也會變得好一些。

按摩

當熱敷過乳房,使血液流通後,即可按摩乳房。

借助吸奶器

當新媽媽感到奶脹且疼痛時,可使用手動或電動吸奶器來輔助擠奶,效果還是不錯的。

衝熱水澡

當乳房又脹又疼時,不妨先衝個熱水澡,將全身洗的熱乎乎的,感覺會舒服些。

冷敷

如果新媽媽脹奶疼痛的情形非常嚴重的話,不妨試著以冷敷的方式止痛。一定要記住先將奶擠出後再進行冷敷。舒解脹奶的辦法是用吸奶器人工擠奶或給寶寶喂奶(哺喂前應先擠掉一些,好讓寶寶能更好地吮吸乳房)。此外,熱敷或輕緩地按摩都可以緩解疼痛。

按摩乳房預防乳腺炎

乳房按摩不僅可以預防新媽媽患乳腺炎等疾病,且方便寶寶吸吮新媽媽的乳汁,所以請掌握好正確的按摩手法。

乳房按摩的必要性

1.從妊娠5個月後,就應做乳房按摩以使乳腺組織大量增加並促進胸部血液循環,增加產後泌乳功能,以便更有效地防止產後乳房方麵的疾病發生。

2.產後最初幾天,乳房內結構變化很大,乳汁分泌與寶寶的吮吸能力尚未協調適應,易造成乳汁聚積成塊,並引起乳房腫痛。因此新媽媽宜在產後2~3天內,開始積極對乳房進行按摩。

3.堅持每天按摩可防止乳房鬆弛、下垂,保持乳房美麗的外形。

正確的按摩手法

乳頭的按摩:用一隻手從乳房下麵撫住,用另一隻手輕輕地擠壓乳暈部分,讓其變得柔軟。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手指垂直胸部夾起乳頭,輕輕向外拉。

用三根手指垂直夾起,一邊壓迫著盡量讓手指收緊,一邊變化位置,可以轉動360°。

乳房基底部的按摩:把乳房往中間靠,盡量讓兩個乳頭靠近。通過這樣的方法,讓乳房基底部比平時更多地活動。

把大拇指放到腋下,剩下的手指從乳房底下將乳房橫著托住,此時,新媽媽應該把兩個胳膊肘向內收緊,讓胸部挺起來。

新媽媽再用兩隻手把乳房包住,然後用像是在揉麵團似的手法,朝著每隻手的手指方向慢慢地揉動乳房。

三種錯誤的按摩方式

1.很用力地擠壓乳體部。乳體部當中有很多細小的組織,這個部位是不可以用手指用力地去擠壓的,刺激過於強烈會引起乳腺炎、乳房腫塊等疾病。

2.用力壓迫乳房外側。如果乳房的外側殘留的奶水比較多,會發生炎症,引起乳房疾病,但如果用手掌使勁兒地壓迫,會加重組織的損傷。

3.任何情況下都熱敷。如果你的奶水量比較少,可以用熱毛巾對乳房進行熱敷。

可是在新媽媽乳房嚴重脹痛或乳管沒有通暢時便開始對其進行熱敷的話,反而會加重炎症。

堅持做擴胸運動

健胸運動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長期堅持才能使乳房看上去更堅挺、結實和豐滿。

新媽媽可以在分娩以後堅持每天做簡單的擴胸運動,幫助鍛煉胸部肌肉,如果能做一些專門的產後恢複操則更好。

至於全身運動,可以去健身房跳健美操等,但是必須在產後6個月以後進行。

小貼士

注意事項

有乳頭凹陷者,應特別注意乳頭的清潔。如果乳頭發炎、乳腺發炎、乳房手術者則不能進行乳房護理。在乳房護理完後休息一會可進行喂奶。

健康調理,重現靚麗肌膚

新媽媽重獲如玉肌膚

寶寶的來臨雖然給家庭帶來了許多的歡樂,讓新媽媽感到由衷的驕傲,但由於分娩後,許多新媽媽體內的激素變化,會給愛美媽媽帶來種種麻煩。比如:痘痘、斑點、妊娠紋、脫發等,她們都可能破壞掉產後新媽媽的美麗容顏。

可惡的痘痘

痘痘產生的原因

1.遺傳。天生的膚質是沒有辦法改變的。若父母同為油性皮膚,子女也為油性皮膚且易長痘痘的幾率很高,若父母也屬於易長痘痘的膚質,子女就更容易長痘了。

這一方麵受先天體質影響;另一方麵受後天父母習慣的影響。油性皮膚的出油量本來就多,毛孔也比別人粗大,角質也更厚重。

在冬天,油性皮膚能保持良好的狀態,但隻要一到夏天,臉上就會不斷地泛油光,甚至阻塞得一塌糊塗,長出一大堆痘痘!

2.內分泌。有些女性雖然美容工作做得挺勤快,臉出油也不多,可總是會發一些成片的細小痘痘,那就需要去看看自己的內分泌是否正常了,痘痘問題可能就是內分泌引起的。

3.生理期。有些女性在生理期的前一星期在下巴部位特別容易長痘痘,這是因為這期間內分泌的改變引起痘痘。

4.飲食不當。不知你有沒有在一夜間長了很多痘痘?如果痘痘是在很短時間大量冒出來的,則有可能是同你日常的飲食有關。例如,吃了炸雞、炸臭豆腐等油炸物,隔日早上皮膚必定很油。

在油脂的分泌過程中,遭受阻塞或受到細菌感染,就會有痘痘出現。此外咖啡、巧克力、花生、高糖分食品、辛辣物、油脂、酒等食物,也會影響皮膚外觀,刺激青春痘生成。

5.便秘。便秘問題通常都會導致唇部四周出現痘痘,那是因為體內的毒素積聚,因而便通過皮膚排出而引起痘痘。

6.緊張壓力。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容易冒出痘痘,比如考試之前,或者常常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失眠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這種痘痘。

7.清潔習慣不良。用堿性較大的肥皂以及富含油分的洗麵奶洗臉,常常會造成皮膚的過敏與不適,堵塞毛孔,進而誘發痘痘。而一些含有酒精、丙三醇成分的洗麵奶易引起皮膚發紅、幹燥、退皮等等的現象,所以慎用為妙。

8.睡眠質量不好。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程度不一,有些人一定要睡足八小時以上,有些隻需短短數小時。其實睡的久不久並不是重點,睡的好不好才是關鍵所在。

睡眠的環境、通風、采光、寧靜度及寢具等,無一不左右著我們的睡眠質量。睡的不好,皮膚當然也沒有獲得充分的休息。除了講究睡眠質量外,還是盡量避免經常熬夜,以免影響了生理的正常作息而產生所謂的“睡眠痘”。

對付痘痘的招數

雖然引起痘痘增加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內在和外在兩方麵。外在包括紫外線或化妝品,內在則與激素變化或精神方麵有關。

1.產後要勤洗臉。新媽媽每天都要用卸妝液(不管有沒有化妝)並且用去油能力強的中性洗麵乳、洗麵皂清潔,一天最少兩次。洗完臉可用收斂性化妝水或清爽性的柔軟水擦拭,每周使用一次去角質清潔麵膜來清潔毛孔。

2.一款補水又不含油分的麵霜千萬不可少。如果臉上已有青春痘,就要避免使用粉底、化妝品,有的人想以粉底來掩飾,這樣反而會造成痘痘越長越多。

3.多喝開水、多吃含有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但要注意容易長痘痘的人盡量少吃。芹菜、香菜、白蘿卜之類的感光蔬菜會使色素沉著更深。含維生素C豐富的西紅柿、獼猴桃、卷心菜等蔬菜水果都有利於抑製黑色素。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腸胃是否排泄正常。

4.沒事不要用手去碰你的臉。因為手上不但容易攜帶細菌,還會因為偶爾的觸碰而刺激皮膚產生不必要的青春痘。

5.連續的熬夜導致肌膚的新陳代謝受到幹擾。痘痘在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冒出來,這種痘痘最多出現在額頭部位,配上一張睡眠不足的蠟黃的臉……所以睡眠一定要充足,放鬆心情,避免肝火上升,造成激素失調。

6.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多運動,作息正常,或是多喝優酪乳來改變腸道的易菌生態。

7.隨著我們生活條件日趨進步,日常營養的積累也比過去好得多,所以分娩以後也不需要那樣惡補了。勿食辛辣口味食物,不酗酒不抽煙,不要任意吃補品,因為很多中藥如。黃芪、肉桂、枸杞或是女性常用來調經的四物湯,也很容易誘發青春痘。

8.防曬是大事,特別是對於留有痘痕的皮膚。紫外線會加重加深色素沉著,如果你不想痘印顏色越來越加深,最好出門前擦上防曬露抵擋陽光。你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發現經過以上的努力,痘痘越來越輕,痘印越來越淡。如果你堅持得好的話,很有可能使色素消減得看不出來。

可惡的花紋——妊娠紋

產生妊娠紋的原因

許多新媽媽都有這樣的感受。隨著一個小生命的降生,在興奮之餘又多了些許的擔憂,因為自己的身形、相貌都在發生改變,尤其是妊娠紋的出現,讓她們難以接受,想盡方法要除掉。

隨著胎兒的成長、羊水的增加,孕媽媽的子宮也會逐漸地膨大。當腹部在快速膨脹的情形下,超過肚皮肌膚的伸張度,就會導致皮下組織所富含的纖維組織及膠原蛋白纖維,因經不起擴張而斷裂,產生妊娠紋。其他原因如:懷孕期間激素改變,或是體重增加速度太快,也會導致孕媽媽產生妊娠紋。

因為腹圍在妊娠期間,膨脹的比率最大,所以,妊娠紋的形成部位,以腹部最多,其他較常見的地方,則有乳房周圍、大腿內側,及臀部。

這些地方因為組織擴張程度較大,而造成妊娠紋。它的分布往往由身體的中央向外放射,成平行狀或放射狀。

並不是每一位孕婦都會有妊娠紋,而紋路的深淺或分布範圍,也會因個人的體質、遺傳性、體重增加的程度等,而有所不同。

第一次出現的妊娠紋,顏色為紫紅色、或葡萄色的紋路,但是到分娩後的2~3個月,妊娠紋就會逐漸淡化成銀白色。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妊娠紋形成,它的痕跡便不會再消失了。不過,新媽媽千萬別因此而覺得氣餒,主動積極地預防,是完全可以防止妊娠紋產生的。

新媽媽出現妊娠紋的位置大多出現在下腹部、肚皮處、胸部,有些較嚴重者則會在臀部、大腿、膝蓋後方出現。一般來說,初期紅色的紋路,在產後兩個月便開始變淡,但仍會留著比肌膚顏色淡一些的痕跡。

如何預防妊娠紋

難看的妊娠紋讓新媽媽很是煩惱,望著自己肚子上的花紋,恐怕新媽媽再也沒有心情穿露臍裝了,不過不用過於擔心,自然有辦法戰勝可怕的妊娠紋。

妊娠紋是懷孕期間出現在下腹部、大腿、臀部或胸部,呈現紫色或是粉紅色的條紋,根據統計,大約70%~90%的孕媽媽在首次懷孕時,都會出現妊娠紋,這讓愛美的女性懊惱不已。

為了不讓孕媽媽的美麗打折,提供你一些方法,以修複妊娠紋。

從懷孕初期到產後1個月,每天早晚取適量抗妊娠紋乳液塗於腹部、髖部、大腿根部和乳房部位,並用手做圓形按摩,使乳液完全被皮膚吸收,可減少皮膚的張力,增加皮膚表層和真皮層的彈性,讓容易產生妊娠紋的皮膚較為舒展,可減少妊娠紋的出現。

許多孕媽媽塗抹了各式各樣的除紋霜,但是卻仍然感覺根本沒有用。究其原因,與塗抹時機、使用方法不當有關。

孕媽媽容易出現妊娠紋的五大部位,腹部、臀部、大腿、胸部及背部,各有不同的按摩秘訣。

不同膚質,不同護理

每個人的皮膚狀態都有所差異,同時,皮膚的性質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皮脂分泌、年齡、季節、食物和體內荷爾蒙分泌等因素而改變。

要想保護好自己的皮膚,就得先搞清自己皮膚屬於哪一種類型,然後根據各種類型皮膚的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護膚方式。

中性皮膚:健康理想的皮膚

中性皮膚是健康理想的皮膚,皮脂腺、汗腺的分泌量適中,皮膚既不幹燥也不油膩,紅潤細膩而富有彈性,對外界刺激不敏感,沒有皮膚瑕疵,皮膚pH值多為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