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生完寶寶的新媽媽,除了生殖係統的變化之外,心血管係統、內分泌係統、泌尿係統也都會有相應的改變。
同樣,新媽媽的消化係統也有一些特殊的變化。如在產後最初幾天,新媽媽常常會感到口渴等現象,食欲不佳,這是胃液中鹽酸分泌減少、胃腸道的肌張力及蠕動能力減弱的原因;皮膚排泄功能變得極為旺盛,特別愛出汗。
而且新媽媽還有了給寶寶哺乳的任務,因此在月子中補充大量的水分變得尤為重要。
補水不一定喝白開水,果汁、牛奶、湯等都是較好的選擇。水分的補充有助於緩解疲勞,排泄廢物,使乳汁充足,好處多多。
及時補充鹽分
有人說新媽媽在月子裏不能吃鹽,所以很多人在新媽媽的飯菜、湯裏一點鹽也不放。事實上,這樣做隻會適得其反,鹽分對新媽媽是很有益處的。
由於產後出汗較多,乳腺分泌旺盛,體內的鹽很容易隨著汗水流失。因此適量地補充鹽分有助於產後體力的恢複。
葷素搭配,避免偏食
從營養角度來看,不同食品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及數量是不同的,而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則是多方麵的,過於偏食會導致某些營養缺乏。錯誤的習慣是:
月子裏大吃雞、魚、蛋,而忽視其他食物的攝入。為了產後身體恢複及哺乳,食用熱量高的肉類食物是必需的,但蛋白質、脂肪及糖類的代謝必須要有其他營養素的參與,過於偏食肉類食物反而會導致其他營養素的不足。就蛋白質而言,葷素食物搭配有利於蛋白質的互補。
從消化吸收角度來看,過度食用葷食,有礙胃腸蠕動,不利消化,降低食欲。某些素食除含有肉食類食物所不具有或少有的營養素外,一般多含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消化,防止便秘。因此葷素搭配,廣攝各類食物既有利於營養攝入,又能促進食欲,還可防止疾病發生。
食物應幹稀搭配
每餐食物應做到幹稀搭配。幹者可保證營養的供給,稀者則可提供足夠的水分。奶水中含有大量水分,新媽媽哺乳則需要水來補充,從而有利於乳汁的分泌;產後失血,亦需要水分來促進母體康複;飲用較多水分,可防止產後便秘。食物中幹稀搭配較之於單純喝水及飲料來補充水分要好得多。
這是因為湯中既有豐富的營養,又有開胃增進食欲的功效,而單純飲水則反而衝淡胃液,降低食欲。除飲用湯類外還可飲用果汁、牛奶等。因此,一般提倡飲用湯類和其他營養飲料,少飲白開水。
多吃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
B族維生素可以幫助能量的轉換,促進代謝與循環,並且有安定腦神經的效果,可以讓新媽媽睡眠、休養的質量提高,體力恢複得更快。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有五穀、魚、肉、奶、蛋等。
建議新媽媽在主食攝取上,不以白米飯為主,盡量選食粗糧,這不但能補充B族維生素,米飯中所含的適量纖維質還能促進腸胃正常蠕動,預防便秘。
增加餐次
每日餐次應較一般人多,以5~6次為宜。這是因為餐次增多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保證充足的營養。產後胃腸功能減弱,蠕動減慢,如一次過多過飽進食,反而增加胃腸負擔,從而有損胃腸功能。
如采用多餐製則有利胃腸功能恢複,減輕胃腸負擔。
要健脾胃、促進消化
月子裏應食一些有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增進食欲的食物,如山藥、山楂糕(片)、大棗、西紅柿等。山楂除有開胃助消化功能外,還有促進子宮複原等作用。
不吃生冷的食物
生冷的食物會降低身體新陳代謝的速率,使體內的毒素、脂肪、水分、廢物很難排出,進而造成肥胖體質。因此,像生菜沙拉、冷飲這一類的食物,新媽媽在坐月子期間千萬要忌口。
多攝取蛋白質
蛋白質食物在經過人體消化後,會變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有滋養及修補細胞的功能。
因此在坐月子期間多吃含優良蛋白質的食物,可以讓傷口愈合得更快,使器官功能恢複正常,並有助於體力複原。除了幫助身體的恢複之外,氨基酸還具有刺激腦部分泌,提振心情的化學物質,能有效地減少產後抑鬱症的發生。
不吃鹽分高的食物
鹽分攝取太多,會造成腎上腺的負擔,使得水分吸收較差,有可能造成日後容易水腫的體質。所以,在烹調時要適量加鹽,通常每人每天對於鹽的攝入量應保持在6克以內。
多攝取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能調整激素分泌,減少身體發炎的反應,並幫助子宮收縮,是產後新媽媽非常重要且不可少的營養素。用黑芝麻做成麻油,含有豐富的必需脂肪酸,且具有潤腸通便的效果。
清淡適宜
一般認為,月子裏飲食最好能夠以清淡(盡量不放調料、不放或少放鹽)為妙。此種觀點並不完全正確。
從科學角度講,月子裏新媽媽的飲食應清淡適宜,即在調料上(如蔥、薑、大蒜、花椒、辣椒粉、料酒等)應少於一般人的量,鹽也以少放為宜,但並不是不放或過少。
月子裏飲食放各種調料除能增加胃口、食欲外,對新媽媽身體康複也是有利的。
從中醫學觀點來看,產後宜溫不宜涼,溫能促進血液循環,反則凝固血液。
在月子裏身體康複過程中,有許多多餘血濁液(惡露)需要排出體外,產傷亦有淤血停留,如食物中加入少量蔥、薑、蒜、花椒、辣椒及料酒等多性偏溫的調味品,則有利血行而不促進血凝,有利於淤血排出體外,不至於“關門留寇”,而有利於“驅寇出門”。
具體的用量亦應根據情況而定,如果新媽媽水腫明顯,產後最初幾天少放鹽為宜。
月子餐的分類及做法
催乳下奶月子餐
豬蹄湯、瘦肉湯、鮮魚湯、雞湯等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營養,不僅有利於產後新媽媽的體力恢複,而且幫助新媽媽乳汁分泌,可謂是最佳營養品了。但新媽媽喝肉湯也有學問。如果出現產後乳汁遲遲不下或下得很少的情況,就應早些喝點肉湯,以促使下乳;反之就遲些喝肉湯,以免過多分泌乳汁造成乳汁淤滯。下麵為新媽媽介紹幾款催乳下奶餐:
蛋奶燉布丁
材料:鮮牛奶250毫升,白糖125克,雞蛋2個。
做法:將牛奶分為兩份,一份與白糖混合,放在小火上慢慢加熱使白糖溶化。布丁模可用上大下小的瓷茶杯代替,洗淨擦幹,塗一層薄油備用。鍋中加水15毫升,白糖50克,小火慢熬至金黃色後,趁熱將其倒入布丁模內,墊住布丁模的底層(約2厘米厚)。將新鮮的雞蛋打入碗內攪打均勻,先加入冷牛奶攪拌,再倒入已經加入糖的熱牛奶並攪拌均勻,然後再用細篩(或幹淨紗布)過濾即可完成蛋奶部分的製作。將製作好的蛋奶漿倒入布丁模內(裝至八分滿),入籠微火燉約20分鍾,至蛋漿中心熟透即可出籠,冷卻後覆於小茶碟上即可食用。
功效:養血生精、滋陰養肝、補益髒腑、清熱生津、下乳催乳,產後新媽媽及乳母食用能促進母體恢複及乳汁分泌。
鮮菇炒豌豆
材料:鮮蘑菇100克,鮮豌豆150克,植物油10毫升,醬油15克,精鹽適量。
做法:把豌豆剝好,鮮蘑菇洗淨,切成小丁。燒熱油鍋,把鮮蘑菇丁、豌豆、醬油、精鹽一同放入,用大火快炒,炒熟即成。
功效:無油膩,特別適合於孕媽媽因飯菜過於油膩而引起的口味不佳。豌豆還有補血、通乳功效。
三絲銀耳
材料:銀耳20克,新鮮豬瘦肉絲100克,火腿絲、雞肉絲各50克,薑絲、蛋清、精鹽、黃酒、澱粉、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銀耳放入溫水中泡開後,加水蒸1小時。豬肉絲、雞肉絲分別加精鹽、黃酒、澱粉和蛋清拌勻,油燒至五成熱時爆香薑絲。加入豬肉絲和雞肉絲翻炒,炒至肉絲變色時倒入銀耳、火腿絲及少量水,加精鹽調味後煮沸,用澱粉勾芡並淋上香油即可。
功效:此道菜具有補血增乳的食療功效。
五香鯉魚
材料:新鮮鯉魚中段500克,精鹽、醬油、料酒、白糖、生薑、蔥白、八角、桂皮、五香粉、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將鯉魚中段洗淨,瀝幹水分,放砧板上,用刀批成約1厘米厚的魚塊擺放於盤內,放入鹽、料酒、醬油,拌勻,醃漬30分。鍋置火上,放入植物油,當油燒至六成熱時將魚塊逐個丟入鍋內油炸,當魚塊炸至棕黃色起殼時,用漏勺撈出魚塊,鍋離火。鍋內留少許油,放入蔥段、生薑片、八角、桂皮,略煎出香味時發即倒入已炸好的魚塊,加水漫過魚麵,再加醬油、白糖、料酒,旺火煮沸後改小火煮,使魚入味,再用旺火收幹湯汁,撒上五香粉,整齊地擺在盤內即成。
功效:鯉魚含鈣豐富,有補中益氣、利水通乳等功效,此菜對貧血、缺鈣、營養不良者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炒黃花豬腰
材料:黃花菜50克,豬腰500克,植物油、蔥、薑蒜、精鹽、白糖各適量。
做法: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淨,切成腰花塊;黃花菜用水泡發,撕成小條。炒鍋入油燒熱,先煸炒蔥,薑,蒜,再爆炒豬腰,至變色熟透時。加入黃花菜、精鹽、白糖煸炒片刻勾芡即可。
功效:此道菜養血平肝,補腎通乳,適用於腎虛腰痛,耳鳴,孕媽媽乳少等。
金針燉豬蹄
材料:豬蹄2隻,金針菜100克,冰糖30克。
做法:將金針菜用溫水浸泡半小時,去蒂頭,換水洗淨,切成小段,待用。把豬蹄洗淨,用刀斬成小塊,放入沙鍋內,再加清水適量,置於旺火煮沸。
加入金針菜及冰糖,用小火燉至豬蹄爛熟時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有養血生精、壯骨益骨、催奶泌乳的功效,對新媽媽乳汁分泌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鯉魚粥
材料:鮮鯉魚500克,粳米或小米適量。
做法:鯉魚去鱗髒,切成小塊。將鯉魚塊與粳米或小米一起煮粥。粥內不放鹽,淡食。
功效:鯉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此菜有開胃健脾、消除寒氣催生乳汁之功效。
沙鍋鯽魚
材料:鯽魚2尾,豬肥膘肉、粉條各30克,香菜、精鹽、料酒、醋、白糖、蔥、薑、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鯽魚去內髒、洗淨,在魚身兩側斜切成十字花刀,放入沸水鍋內燙一下,撈出,控幹水。
將豬肥膘肉洗淨,切成小丁。
香菜洗淨,切成末。
粉條用溫水泡軟。
蔥、薑分別切成絲。
洗淨沙鍋,放入鯽魚、豬肥膘肉丁、粉條,添適量湯,加精鹽、料酒、醋、白糖、蔥絲、薑絲,蓋上蓋,將鍋置於火上,燒開後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30分鍾,加入味精、香菜段即成。
功效:此菜中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質以及多種的無機鹽和維生素,能夠有效地促進新媽媽產後乳汁分泌。
豬蹄湯
材料:豬蹄、豬排骨、雞骨架共1500克,白菜適量,海米少許,精鹽、味精、料酒、薑片、蔥花、花椒各適量。
做法:將豬蹄、排骨、雞骨架用溫水洗淨,放入鍋內,加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入蔥花、薑片、花椒、料酒,用急火連續煮2~3小時,直至湯汁呈乳白色,濃香撲鼻時撈出骨頭。將浸泡好的海米放入湯鍋內,把白菜切成小塊,也放入鍋內,用旺火翻煮,加鹽、味精,攪勻即成。
功效:此湯含蛋白質、脂肪、鈣、鐵、鋅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是新媽媽下奶佳品。
絲瓜仁鰱魚湯
材料:絲瓜仁50克,鮮鰱魚500克,醬油適量。
做法:絲瓜仁和鮮鰱魚共同熬湯。熟後吃魚喝湯,吃時可放些醬油,不放精鹽,一次吃完。
功效:絲爪仁有行血、催乳的功效,鰱魚有和中補虛、溫中理氣的作用。喝湯對產後血淤者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豬骨煲通草
材料:豬骨(排骨、腿骨皆可)500克,通草6克,醬油適量。
做法:將豬骨和通草一起放入1000毫升清水中,熬煮1~2小時。熬成豬骨湯約1小碗,加入醬油,一次喝完。
功效:豬骨有補氣血、生乳作用。對新媽媽有通乳汁、補身體、促康複的功效。
紅薯粥
材料:新鮮紅薯20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紅薯洗淨、去皮、切成塊;粳米淘洗幹淨。鍋置於火上,再放入適量清水、粳米、紅薯塊,共煮成粥。
功效:此粥具有健脾養胃、益氣通乳、潤氣通便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產後乳汁不通、便秘、脾胃虛弱等症。糖尿病、胃潰瘍及胃酸多者不宜多食。
豬蹄通草湯
材料:豬蹄1隻,通草3克。
做法:豬蹄、通草,加入1500毫升水中,放入鍋(沙鍋為佳)內共煮。先用大火,水開後改小火,煮1隻豬蹄,連續吃3~5天。
功效:因豬蹄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有較強的補血、活血作用。通草可利水通乳汁。
二者配合,對新媽媽有康複身體,通乳之功效。
茴香粥
材料:小茴香10~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小茴香放入清水沙鍋內煎煮,取汁去渣。
粳米淘洗幹淨。鍋置火上,放入粳米、茴香汁熬煮成粥。
功效:粥黏稠,別有風味。此粥具有行氣止痛、健脾開胃、通乳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胃寒嘔吐、食欲減退、乳汁缺乏等。
清蒸肘子
材料:豬肘子1隻,當歸、王不留行各1個。
做法:豬肘子、當歸、王不留行,三者按100:2:2的比例,用清水小火燉煮至爛熟。午餐吃肉,晚餐喝湯。
功效:當歸為補血調經的婦科用藥,且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王不留行具有行血調經、催乳、消腫的功效。豬肘肉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三者相配,有活血補血、通經下乳、強健身體的作用,對產後無乳且體虛者尤宜。
黃花菜豬瘦肉湯
材料:幹黃花菜(又名金針菜)25克,瘦豬肉250克。
做法:將幹黃花菜、新鮮瘦豬肉放入水中,煮或燉至熟爛做菜佐餐。也可用同量黃花菜與豬蹄共同烹煮後食用。
功效:此菜品又具有養氣益血、補虛通乳的作用。非常適用於新媽媽因為產後氣血不足所導致的乳汁缺乏者食用。
鰱魚小米粥
材料:鰱魚1尾,絲瓜仁10克,小米100克,蔥花、薑片、香油、味精、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鰱魚去鱗、鰓及內髒,洗淨,去刺,切成片,放入盆中,加蔥花、薑片、香油、精鹽拌勻,醃漬片刻。小米淘洗幹淨;絲瓜仁洗淨。鍋置火上,放入小米、絲瓜仁、適量清水煮粥,等粥將熟時,加入魚片再煮片刻,魚熟加入味精即可。
功效:此粥肉嫩味鮮,爽口。此粥有通經下乳作用。適於產後乳少者食用。
豆腐香菇燉豬蹄
材料:豆腐、絲瓜各200克,香菇50克,豬蹄2個,精鹽、生薑絲、蔥段、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豬蹄去毛、洗淨,用刀剁成小塊;將絲瓜削去外皮,洗淨後切成薄片;香菇先切去老蒂頭,水浸軟後洗淨。將豬蹄置於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至肉爛時放入香菇、豆腐及絲瓜,加入精鹽、生薑絲、蔥段、味精。再煮幾分鍾後,即可離火。
功效:此菜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及維生素A、維生素B 1、維生素B 2、維生素B 5、維生素C等,而且還具有良好的催乳作用。
木瓜燒帶魚
材料:鮮帶魚350克,生木瓜400克,蔥段、薑片、醋、精鹽、醬油、黃酒、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帶魚去鰓、內髒,洗淨,切成3厘米長的段;生木瓜洗淨,削去瓜皮,除去瓜核,切成3厘米長、2厘米厚的塊。沙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帶魚、木瓜塊、蔥段、薑片、醋、精鹽、醬油、黃酒、燒至熟時,放入味精即成。
功效:味鮮,魚嫩,清香爽口。此菜具有養陰、補虛、通乳作用。適於產後乳汁缺乏者食用。
黃酒蒸蝦
材料:鮮蝦300克,黃酒60克,蔥、薑、味精、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蔥去須及老黃葉,清洗幹淨,切成蔥花;生薑去皮,洗淨,切成細絲。蝦洗淨,剪去須腳,瀝幹水分,拌上黃酒、精鹽、清水、薑絲、蔥花、味精,上籠用大火蒸10~15分鍾,即成。
功效:此菜具有溫補腎陽、養血通乳的功效。適用於產後腎虛乏力、乳少、乳汁不通等。
豌豆粥
材料:粳米100克,豌豆50克,豬排骨250克,精鹽適量。
做法:豌豆洗淨,豬排骨洗淨,剁成小塊。鍋置火上,放入適量清水、豌豆、排骨,煮至豌豆爛熟,放入精鹽調味即成。將粳米淘洗幹淨,煮成粥。將煮熟的豌豆、排骨一起放入米粥中燉煮至沸,盛出食用即可。
功效:此粥豌豆麵爛,豬排骨鮮香適口。有下乳的作用,適於產後乳少者食用。
清燉豬肚湯
材料:豬肚150克,熟豬化油30克,香油、堿灰、味精、精鹽、蔥白各適量。
做法:將豬肚用堿灰和香油混合
搓揉5分鍾,搓揉出黏液後用清水洗3~4遍,洗淨後放入沸水鍋中煮半小時,撈出,再用清水衝洗。
將新鮮的豬肚切成3厘米寬的片,蔥白切段,薑拍破。將鍋放在旺火上,倒入油燒熱,放入蔥、薑、肚片爆炒,加鹽。再將肚片裝入沙鍋內,放足清水,中火煨至豬肚爛時放入味精即成。
功效:此粥肉嫩味鮮,爽口。此粥有通經下乳作用,適於產後乳少者食用。
蔥燒鯽魚
材料:新鮮鯽魚400克,小蔥125克,醬油30毫升,精鹽2克,白糖、薑、蒜各10克,料酒15克,味精少許,植物油300毫升(約耗50毫升)。
做法:鯽魚去鱗、鰓、內髒,洗淨;小蔥擇洗幹淨,每三四根打成一個結子,放進魚腹內。炒鍋上火,放入植物油,燒至九成熱,放入鯽魚煎透,撈出瀝油。炒鍋置火上,放入植物油燒熱,下薑末、蒜片、醬油、料酒、白糖、精鹽和適量清水,把魚放入鍋中,用小火燉30分鍾,撒入味精即成。
功效:鯽魚溫中補虛、健脾利水,通二便,下乳汁,是乳母的一種營養菜肴。
鯽魚豆腐湯
材料:鯽魚1尾(約250克),豆腐400克,黃酒5克,蔥花、薑片各3克,精鹽2克,植物油3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