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月子裏的健康護理(2 / 3)

產後發熱大多見於產褥期,此時應當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的診斷及治療,否則可會發生敗血症等嚴重的並發症,以至於危及生命。

當暑天孕媽媽產後汗多時,應及時補充水分,並且居室要勤開窗,保持空氣流通順暢,此時切記不可包頭裹足。若新媽媽出現高熱、神誌不清的情況,家人應該及時將新媽媽送往醫院請醫生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產後尿失禁

產後尿失禁的概念

產後尿失禁為產後不能自如約束排尿而自遺,常伴有排尿過頻,甚至於白晝達數十次。產後尿失禁的臨床表現有:排尿頻數或失禁發生在產後1周左右,初起多有排尿疼痛,尿時淋漓不斷、尿中夾有血絲,繼則排尿自遺,苔薄白,脈沉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有效的方式可以徹底避免媽媽分娩時的骨盆底損傷。因此,隻有靠新媽媽在分娩後,對已經受損的身體進行正確的自我護理,才能確保恢複健康。

新媽媽各階段恢複情況

產後2~3天內

多數新媽媽在這個階段都不會有尿意,甚至連廁所都完全不想去,但這並不表明膀胱內沒有積存尿液,反而此時如果不及時進行排尿的話,過量的尿液就會對新媽媽的膀胱造成很大傷害。

因此建議,這時的新媽媽最好還是能夠在醫生的指導下,增加入廁排尿的次數。

在這段時期內,很多的新媽媽都會出現似乎沒有用力,或根本沒有尿意的狀況下,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的情況下發生排尿的狀況,這其實就是尿失禁。

特別是在出院時,從感覺到尿意到排尿的時間是相當短暫的。為了避免出現尿失禁的尷尬場麵,故更要增加入廁排尿的次數。

產後1個月內

分娩後的恢複操最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因為這個時期骨盆底的肌肉和韌帶還沒有恢複到能夠耐得住各種壓力的程度,而不當的運動反而會增加腹壓,不利於骨盆底的複原。

在這個階段,新媽媽們最好盡可能地選擇不用下床的運動,側身躺臥的姿勢比較有利於骨盆底的恢複。在產後,穿著緊身衣物也會增加骨盆底的負擔,為了自己的健康,請暫時放棄苗條身材吧!

產後1個月後

在這個時期,自然分娩的新媽媽會陰處的疼痛感應該已經消失了,此時應開始進行骨盆底恢複鍛煉。從此時到產後8周內,最好堅持進行這樣的鍛煉,並且把它作為一種習慣持續下去,那麼,骨盆底就會變得如同生育前一樣健康,更不用擔心尿失禁的困擾了!

產後4個月後

產後4個月還不能完全治愈尿失禁的新媽媽,請盡快就醫!分娩所造成的骨盆底輕微損傷,隻會導致產後短暫的尿失禁症狀。然而隨著骨盆底的恢複,這種現象也會隨之消失,排尿會恢複正常。

但如果在產後4個月以上,仍然無法控製排尿的話,就應及時去泌尿科或婦產科接受治療,否則可能影響日後的正常生活。

尿失禁的緊急措施

產後尿失禁現象雖是輕微、短暫的,但發生時總是令人尷尬。為了避免尿失禁現象發生時不知所措,有此困擾的新媽媽最好隨身常備衛生護墊或衛生巾。當然,這隻是緊急措施,不能從根本解決尿失禁的問題,想恢複正常生活的新媽媽最好還是尋求醫生的幫助。

預防惡露不淨

惡露的概念

新媽媽在產後4~10天,隨著子宮內膜的逐漸修複,出血量也慢慢地減少,惡露也從原來的顏色轉為暗紅色與棕紅色之間。約2周後轉變為白色惡露,內含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及細菌,此症狀持續2~3周後便會幹淨。

若紅色惡露持續20天以上,仍淋漓不斷並無好轉者,稱為產後惡露不絕。這是新媽媽產後的常見、多發病之一。

如何預防惡露

新媽媽的惡露時間若遷延日久,除了直接影響到新媽媽的身心外,還不利於對於寶寶母乳的喂養,更嚴重者可能還會影響到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

該病大多由胎盤、蛻膜殘留或宮腔內感染引起,所以新媽媽隻要加強產前以及產後的正確護理,就可以有效地預防產後惡露不絕現象的發生。還應引起新媽媽注意的是,在懷孕24周內應該禁止性生活,以防胎膜早破。

對胎膜早破者,必須對會陰部位進行消毒,並觀察羊水性狀,每日測體溫2次,新媽媽還必要時適當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產後堅持母乳喂養能幫助子宮恢複,有利於惡露的排出。

產後貧血

貧血是新媽媽常見的營養缺乏症,貧血將會影響新媽媽的健康及產後的複原。貧血一般表現為麵色萎黃、口唇黏膜和眼結膜蒼白、發枯、膚澀、頭暈、無力、心悸、氣急、疲倦等血虛症狀。如果孕期嚴重貧血會使體質虛弱,引起臨產時子宮收縮無力、滯產等,並且還會引起虛脫,甚至休克等現象。

膳食中對鐵的吸收率較低是誘發新媽媽發生貧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膳食營養學家推薦新媽媽的每日膳食中鐵的攝入量為25毫克。實踐證明,通過調整和改善新媽媽的不合理膳食結構,保證供給充足的熱能和蛋白質,提供充分的鐵、維生素C,能有效地預防和糾正貧血,其效果優於藥物治療,且能獲得持久的效果。飲食特點是以穀類及根莖類食物為主,鐵吸收率僅為5%左右,即使是含鐵豐富的動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率也不過15%左右;同時膳食中還存在很多幹擾鐵吸收的因素,例如磷酸鹽、植酸等。再加上哺乳期本來對鐵的需求開始增多,如果再有挑食和偏食等不良習慣,則更易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由於以上原因,新媽媽的飲食調養就顯得十分重要,可多吃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髒、豬血、瘦肉、豆類等,以及一些富含水溶性維生素的綠葉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柑橘、蘿卜、芹菜、桃等。葉酸與維生素B12配合能增強治療貧血的效果,可以有效預防惡性貧血,維生素C則能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