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產程
第三產程指胎兒出生到胎盤排出陰道這個階段,大概需要5~15分鍾。宮縮會暫停一會兒又重新開始,胎盤因子宮收縮會從子宮壁剝落移向子宮口,孕媽媽再次用力,胎盤就會順利娩出。
當然,如果這時,因為分娩而造成陰部的撕裂而產生疼痛的話,孕媽媽要鼓勵自己再忍耐一小會兒,配合醫生的縫合手術。
剖宮產的過程
剖宮產的概念
剖宮產是一種重要的助產手術。剖宮產就是剖開腹壁及子宮,取出胎兒的分娩方式。施術及時,不但可挽救母子生命,而且能使孕媽媽保持正常的產後體能和繼續繁殖後代的能力。因此,剖宮產最大的優點是在有風險的時候,幫助寶寶和媽媽都平安。但是剖宮產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在進行剖宮產之前必須進行慎重的考慮。
何時必須進行剖宮產
很多孕媽媽都想自然分娩,可是由於各種各樣沒有料想到的原因必須進行剖宮產。
剖宮產和正常的外科手術無太多差異,都要進行局部麻醉,分娩的過程中也是有意識的,能聽到寶寶的哭聲,看到寶寶的樣子。手術的時間為30~60分鍾。另一方麵,有時需要進行“緊急剖宮產”。在陣痛中或者進入分娩狀態後,由於胎兒或孕媽媽的原因必須盡快結束分娩時,隻能進行剖宮產。
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孕媽媽會很焦急,為了確保胎兒的安全而進行手術,此時必須要聽醫生的指導,冷靜處理。
簽手術同意書
剖宮產的名稱雖然已被大眾所熟知,但是在手術實施以前仍然必須要接受醫生的說明,這種手術是在孕媽媽和胎兒有危險時才用,如果有疑慮和不放心的地方務必要請教醫生,之後再在同意書上簽字,並且根據醫院的不同,簽字者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數的簽字者應該都是孕媽媽和孕媽媽的丈夫。
術前檢查
為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剖宮產手術前要給孕媽媽進行全身性地檢查。采血是檢查孕媽媽是否貧血;檢查肝功能是否正常;確定血型,是否有其他血液疾病。做心電圖是為了檢查是否患有妊娠合並心髒疾病,臨床上這種病的患者並不少見。胸透的輻射對孕早期胎兒是有影響的,但是對孕晚期的胎兒基本沒有影響,而且醫生會用防輻射的罩子罩住孕媽媽的肚子。
術前麻醉
醫生會根據孕媽媽情況的不同,從而對孕媽媽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主要是應用硬膜外或偶爾也會應用全身麻醉。麻醉時有專門的麻醉醫師來進行。
輸液
輸液是手術前必需的程序,這樣做可以避免血糖突然降低導致孕媽媽昏迷。
在尿道中插入導尿管
在以上所有的術前準備完畢後,孕媽媽會被醫務工作人員送進手術室。在整個手術過程中由於孕媽媽不能去廁所,所以要插入導尿管導尿。
自然分娩後的醫院生活
充分休息
分娩過程耗盡了新媽媽的體力,最重要的是休息,以確保恢複體力。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新媽媽在一起,新媽媽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新媽媽應爭取時間休息。
新媽媽策略:偶爾閉目養神或打個盹兒。
吃些有營養的食物
產後新媽媽身體比較虛弱,應補充一些有營養的食物。
新媽媽策略:吃些清淡流食,但要營養豐富,如粥、蔬菜湯、豆腐湯等,有利於下奶。還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僅增加維生素的攝入,而且對防止便秘也有幫助。剖宮產新媽媽的進食時間定在術後6~8小時,目的是避免孕媽媽在麻醉期內,正常的生理反射恢複之前,發生嘔吐或吸入性肺炎等。
盡早喂奶
大腦發出信號增加乳汁的分泌,必須要盡早哺乳,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寶寶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應盡可能地給寶寶喂初乳,以減少寶寶疾病的發生。這是所有配方奶無法替代的,這樣做還有利於新媽媽自身的子宮收縮。
哺乳時間以5~10分鍾為宜。哺乳的時間和頻率與寶寶需求以及新媽媽感到奶脹的情況有關。剛分娩的新媽媽身體虛弱,傷口疼痛,可選用側臥位喂奶。每次哺乳後應將寶寶抱起輕拍幾下,以防溢奶。
新媽媽策略:分娩半小時後就可以讓寶寶吸吮乳頭,這樣可以能夠盡早建立新媽媽對催乳和排乳的反射,促進乳汁分泌。
保證充分的睡眠
新媽媽在分娩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加之出血、出汗,產後一定要注意充足地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這樣有助於其體力恢複,並且還可以提高食欲,促進乳汁分泌。在寶寶出生後,許多新媽媽會驚奇地發現他們非常容易感到疲憊,這個時候一定不要過於著急,新媽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
新媽媽策略:每天保證10小時的充足睡眠。
小貼士
可否進行輕微活動
自然分娩後,12小時後便可以自己下地大小便,48小時後便可以下地做輕微的活動,半個月後就可以做一些較輕的家務勞動,一個月後便可以逐漸恢複正常的生活。但是在產褥期應該避免重體力或蹲位姿勢的勞動,以免造成日後的陰道壁膨出和子宮脫垂。
產後盡快排尿
自然分娩的新媽媽,在分娩後4小時即可排尿。少數新媽媽排尿困難,發生尿瀦留,其原因可能與膀胱長期受壓及會陰部疼痛反射有關,應鼓勵新媽媽盡量起床排尿。如仍不能排尿,應進行導尿。
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因此要幫助膀胱功能的恢複,不可長時間憋尿,以免膀胱過度充盈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後出血。
少數新媽媽會出現排尿困難的現象,發生尿瀦留,其原因可能與膀胱長期受壓及會陰部傷口疼痛反射有關,可請醫生診治,或藥物治療,如仍不能排尿,應進行導尿。
新媽媽策略:應多喝水,盡快排第一次排尿。
剖宮產後的醫院生活
剖宮產後護理的重要性
剖宮產時會在孕媽媽的小腹部做一條長約10厘米的手術切口,打開腹腔,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然後再進行層層縫合的手術。
目前剖宮產手術常用的有兩種切口,一種是下腹部正中縱切口,一種是下腹恥骨聯合上腹橫線處橫切口。由於剖宮產手術創麵大,又與可能藏有細菌的陰道相連,所以手術後易導致多種並發症和後遺症,因此要加強剖宮產後的護理。
飲食
新媽媽在手術後6小時內,因為麻醉的藥效尚存,因而會導致全身反應低下,為避免引起嗆咳、嘔吐等,應暫時禁食,若新媽媽確實口渴,可間隔一定時間喂適量羹水。
新媽媽在術後6小時,可以進食一些流食,比如說熬得很濃的雞湯、鴨湯、魚湯、骨頭湯等。但是請注意在腸道未排氣以前一般不吃易產氣的牛奶、糖水等,避免腸脹氣。飲用橙汁和多進行活動可以促進新媽媽在術後排氣。
在腸道排氣後的1~2天內,新媽媽應該食用半流食,如蒸蛋羹、稀飯、麵條等。一般術後第3~4天,即可進食普通飲食。術後新媽媽因傷口疼痛、虛弱、用藥等原因會導致食欲降低,故飲食上宜營養、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
心理
新媽媽在產後住院期間的行為與態度可分為兩個時期:
一是接受期(依賴期),分娩後的前3天,新媽媽表現出十分依賴的特性,顯得很疲倦,易睡著,喜歡談過去的事情,尤其關於分娩過程各項細節。其注意力隻集中在自己,顯得依賴並且指使別人,希望別人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也常常抱怨,需要別人的指引,非常注重食物及寶寶的飲食,情緒較為欣快和被動。
二是獨立期,時間是自產後第3天至第十天,在這段時間,新媽媽顯得活躍。另外,由於新媽媽產後期必須麵臨許多的壓力情境,如身體、心理和生理的改變等,這些壓力可能致使新媽媽出現產後憂鬱症。
作為丈夫及家人應該從語言和行動上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並和新媽媽交流,幫助她度過一生中艱難而重要的時期。
疼痛
術後24小時內傷口疼痛明顯,家人應與新媽媽多交談,盡量分散她的注意力不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在傷口疼痛的感受上。若疼痛難忍可考慮使用鎮痛泵,持續微量給藥鎮痛。產後部分新媽媽也會有子宮收縮陣痛,2~3天會自然消失。
盡快排氣
剖宮產的新媽媽應盡快排氣。否則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術後會有脹腹感。剖宮產媽媽6小時後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如蘿卜湯等,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
活動
術後6小時,即可在床上左右移動或翻身。術後24小時,即可試著下床活動,活動量由小到大至恢複正常。通常第一次下床會有低血壓現象出現,俗稱發黑眼暈,應特別注意。在病情允許下,應鼓勵和督促新媽媽早下床,多活動。
排尿
術中留置的尿管,一般24小時後拔掉。拔除後應在4~6小時內自行解第一次排尿,如果尿不出或排尿不盡,應和醫生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