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產時隨身必備物品
1.母子健康手冊。
2.醫療保健卡。
3.危急時刻叫出租車的費用。
4.移動電話和備用電池。
5.到產院的地圖。
檢查入院用品
孕媽媽需要的物品
全棉毛巾、兩件開襟的上衣、衛生紙、衛生巾、臉盆、軟毛牙刷、新生兒用紙尿片、下身毛巾、襪子兩雙(產後要立即穿上襪子,防止腳部著涼)、吸奶器。
寶寶需要的物品
一般醫院都會提供一些,可以先谘詢一下,看是否足夠用。
必備物品:一個杯子、一個勺子(寶寶剛出生不要用奶瓶喂水或配方奶,因為寶寶容易產生對奶嘴的依賴性,從而拒絕母乳)、新生兒濕巾(新生兒可以不用水清洗,濕巾足夠了)、紙尿褲一包。
調整心態迎接寶寶
孕媽媽要調整好迎接寶寶出生的心情,並且時時刻刻告訴自己:“分娩的痛並不可怕,一定要堅強,我一定能行!”
孕媽媽首先要經常做深呼吸,積極地讓自己的身體動起來,這樣有利於分娩。其次要保持“什麼時候分娩都可以”的心態。做好隨時入院的心理準備。
最後要保持分娩的體力,有體力才能保證分娩的順利進行。
分娩先兆
胎兒下降至骨盆
此時,由於胎兒已經下降到孕媽媽的骨盆內,所以孕媽媽便會感覺到自己的下腹部位變大,並且還會有上腹變空的感覺。
胃部和胸部的壓迫感減輕
到了懷孕後期,之前的消化不良等症狀都會隨之消失,食欲開始恢複。這是因為胎兒的下滑減輕了子宮對胃和胸部的壓迫。
胎動減少
胎動較以前減少,這是因為胎頭已入骨盆,位置相對固定,且宮縮使胎兒難以活動。但如感胎動明顯減少,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腹墜腰酸
由於胎頭的下降,使盆腔的壓力增加,會感到腹墜腰酸以及恥骨聯合部位撐脹。
陰道分泌物增加
一般情況下,分泌物的量不多,無異味。即將分娩時,子宮頸管張開,所以分泌物增多。這些分泌物呈透明或白色黏稠狀。
尿頻
由於下降的胎頭壓迫,導致膀胱存尿量少,常會感到憋尿要上廁所,並非有泌尿係統疾病,而是臨近分娩的征兆之一。
不規律的子宮收縮
從孕7個月開始,孕媽媽會感到腹部有頻繁的子宮收縮的感覺且沒有規律,強度時強時弱,無疼痛感。夜間明顯。當出現有規律的子宮收縮,每隔10~15分鍾1次,每次持續時間幾十秒鍾,即使臥床休息宮縮也不消失,而且間隔時間逐漸縮短,持續時間漸漸延長,收縮的強度不斷增強,這才是臨產的開始,應該立即去醫院待產。
分娩信號
見紅
分娩開始之前的24小時內,孕媽媽的陰道會排出一些血性黏液,俗稱“見紅”。
有時見紅數天後才會臨產。當出現這些臨產的先兆征象時,不必驚慌,這並不標誌分娩的開始,可以在家裏適當休息、清潔身體、攝取食物、積蓄力量、準備分娩。
陣痛
分娩前的陣痛不是一下子降臨,而是逐漸地增強的,這就給了孕媽媽一個適應的過程。
整個分娩中所有的疼痛加起來大約是2個小時,並不是想象的那麼長,所以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壓力。
分娩時的疼痛並不是持續不斷的,每次陣痛之間都有間歇,這個間歇期間,孕媽媽感覺不到任何疼痛,可以好好休息以助恢複體力。
有些孕媽媽陣痛的時間雖然比較短,但是疼痛的強度卻比較高,而另外一些孕媽媽痛感輕一些,卻需要更長時間完成這個陣痛期。
因此,孕媽媽應該順其自然,千萬不要有心理壓力。
陣痛是有時間周期的,每一次的陣痛都意味著離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更近了一步,當寶寶躺在你的懷裏的時候,所有的疼痛都將被幸福所取代。
研究顯示,孕媽媽在懷孕20周到分娩這段時間裏,因為身體中分泌了一種有麻醉作用的激素,而對疼痛的敏感程度會不斷下降。
但是成功分娩並不意味著孕媽媽一定要忍受劇烈的疼痛,也可以通過很多的方法和藥物來緩解分娩時的疼痛,例如呼吸、緩解疼痛的藥物以及局部麻醉等。
破水
原本包裹在胎兒身上的羊膜脫落後,便會從孕媽媽的宮腔中流出大量溫暖液體的現象,即被稱為破水。一般出現此種情況的順序為:陣痛開始,子宮口張開,然後才是破水。但也有在預產期之前沒有什麼症狀就突然發生破水的情況。破水後需要盡快去醫院。
下列情況請立即就醫
早期破水時
羊水在不出現陣痛的情況下先行破裂的症狀叫早期破水。
羊水在懷孕期間能保護胎兒不受外部環境的刺激,在分娩時還會起到類似潤滑劑的作用。如果羊水提前破裂,容易引發危險。這時不要慌張,應該立刻去醫院。
陰道嚴重出血時
懷孕後期,沒有陣痛隻有出血,可能是胎盤前置所致。正常胎盤位於子宮的底端,但是胎盤前置或者離子宮頸很近,或者幹脆把整個子宮口堵住,這樣一來也就堵住了胎兒滑出子宮的唯一出口。根據胎盤遮住子宮頸的位置和狀態,出血量有所不同。不過,即使是很少量的出血,也應馬上到醫院接受檢查。
胎動突然停止時
如果胎兒24小時之內沒有任何動靜,或者孕媽媽感覺腹部突然變硬、胎動停止時,即表示胎兒存在一定的危險。如果胎動突然停止或腹部的狀況與平時的感覺有異樣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小貼士
羊水早破的居家處理方法
首先,孕媽媽不要驚慌,應安靜地平臥在床上,把枕頭放在臀下,抬高臀部,盡量保持頭低臀高位。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臍帶脫垂,尤其是胎兒臀位和雙胞胎孕媽媽更應該注意。其次,孕媽媽在外陰墊上一片幹淨的衛生巾,注意保持外陰的清潔,不可以再入浴。再次,羊水早破意味著分娩即將開始,宜馬上去醫院待產。
自然分娩的過程
自然分娩的概念
自然分娩的過程從規律的子宮收縮開始,到胎兒胎盤娩出為止。第一次生育的孕媽媽,大約需要16~18個小時來完成這項過程;如果不是第一次生育,也需要10個小時左右。一般來說,分娩過程分為3個階段,也叫3個產程。
第一產程
第一產程是指子宮口開始擴張,直到宮口完全打開(約為10厘米)。這個階段大約要持續11~12個小時,是整個產程中經曆時間最長的一個過程。此時,子宮的收縮間隔會越來越短,從開始時的每隔5~6分鍾收縮30秒,到每隔2~3分鍾收縮50秒。當有規律的產痛開始,它的力量會慢慢使子宮口張開10厘米左右,以便胎兒有出頭的空間。為了能夠達到這個長度,子宮的肌肉組織把宮頸拽高,這樣子宮上半部分會產生一層厚厚的肌肉層,可以協助孕媽媽把胎兒繼續往下推,而子宮下半部分的肌肉會變得更薄,它產生的阻力因而也會降低。通過分娩期間的B超可以看出,產痛剛一開始,胎兒就會立刻興奮起來。當胎兒的小腦袋不斷向下滑動,下麵的盆骨也已為他打開通道,為了能夠滑到那裏,寶寶必須和媽媽共同努力,其中包括繞開凸出在骨盆中的坐骨。胎兒不時地點點頭,哈哈腰,扭動一下身體,把腦袋像鑽頭一樣往前鑽,一點點往前擠,準備破門而出。
第二產程
第二產程是指從子宮口完全打開到胎兒娩出這個階段,時間為1~2個小時。
此時隨著子宮收縮加強,宮口完全打開,胎頭部分開始下降至骨盆。隨著產程進展,宮縮加強,迫使胎兒從孕媽媽的身體中娩出。
如果第一產程順利的話,孕媽媽在第二產程時也會感覺信心十足。這個階段的疼痛可以產生若幹個高潮,恢複式的間歇也會變得越來越短。在過渡期末期的時候,孕媽媽的子宮口會完全張開,此時,胎兒的頭已經探在骨盆處了,孕媽媽這時用盡全力把胎兒往下擠。
與此同時,阻力會變得變得越來越小,最後胎兒終於探出了腦袋,然而不要輕鬆得太早,因為努力並沒有結束,還有一個“瓶頸”在前麵。胎兒這時會再一次變得很活躍,他左右轉動身體,把肩膀一個接一個地擠出來,剩下的部分便會輕而易舉地被助產士拽出來。
注意:在這個過程中,等子宮口完全張開的時候,孕媽媽就可以跟著用勁兒了。
此時正確用力的要領為收下頜,如果孕媽媽感到身體向後仰會使自己用不上勁的話,也可以收緊下頜,冷靜地看自己肚臍的方向,並且盡量分開自己的雙膝,如果腿往裏收,胎兒就不容易娩出,所以孕媽媽要有意識地盡量分開雙膝,腳掌穩穩地踩在產床的腳踏板上,然後腳後跟用力,並且用手緊緊地抓住產床的把手,像搖船槳一樣朝著自己的這邊提起,背部也緊緊地貼在床上,用力感覺強烈時不能擰著身體。
背部不要離開產床,隻有緊緊地貼住,才能使得上勁,不要因為有排便感而感到不安,或者因為用力時姿勢不好看覺得不好意思,隻要盡可能地配合醫生的要求做,大膽用力才能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