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理麵色
病理麵色分善惡善色病輕有光澤
惡色枯晦主病重白黃青黑紅色多
【注】病色是指人體在疾病狀態時的麵部色澤,除上述正常麵色以外的一切反常麵色,都屬病色。病色的出現,不論何色,或一色獨亢,或晦暗枯槁,或鮮明暴露,皆為病色。
(1)五色善惡:按皮膚有無光澤,可分為善色和惡色兩種:
善色:雖某一麵色異常明顯,但有光澤,說明雖病而髒腑精氣未衰,胃氣尚能上榮於麵,故為病輕,預後較好,為順。
惡色:某一麵色異常明顯,且晦暗無光。說明髒腑精氣已衰,胃氣不能上榮於麵,為病重,預後多不良,為逆。
(2)五色主病:病色按麵部顏色來分,可分為青、黃、赤,白、黑五種。具體表現及主病分述如下:
1)白色
麵白血虧虛寒成淡白無華血不榮
白虛浮陽氣弱蒼白陽脫陰寒凝
【注】麵色發白主虛寒證、血虛證和奪氣證。是氣虛血虧不能上榮於麵的表現。陽氣虛衰,氣血運行遲滯,或耗氣失血,氣血不充,或寒凝血澀,經脈收縮,皆可導致麵呈白色。如病人營血虧虛或失血過多,可見麵色淡白無華,唇舌色淡。病人陽氣虛,無力帥血上榮於麵,可見麵色白,若兼有水濕內停,則可見麵色白虛浮。病人陽氣暴脫,冷汗淋漓,血行遲滯,麵部血少,則可見麵色蒼白。病人陽虛寒盛,陰寒凝滯,經脈拘急或戰栗時,亦可見麵色蒼白。若肝病見白色為難治之病(金克木)。
2)黃色
麵黃主虛又主濕萎黃脾虛望可知
陰黃寒濕煙熏暗陽黃濕熱色如橘
【注】麵色發黃主虛證、濕證,是脾虛濕蘊之征象。如病人脾失健運,則水濕內停,氣血不充,穀精不能上榮於麵,故麵色萎黃。病人寒濕內停,困阻脾陽,膽汁為濕所阻,泛溢肌膚,故麵目黃而晦暗如煙熏者,稱為陰黃證。病人濕熱內蘊,熏蒸於膽,膽汁外溢於皮膚,麵目黃而鮮明如橘子皮色,稱為陽黃證。總之,麵色發黃多見於脾胃氣虛和濕邪困脾或肝膽濕熱為病等。
3)紅色
麵紅主熱分虛實陰虛午後兩顴赤
滿麵通紅實熱證蒼白顴紅戴陽離
【注】麵色發紅多主熱證,有虛實之分,是因熱而麵部脈絡血液充盈的表現。如病人外感發熱或裏熱熾盛,血行加快,棄盈於麵部脈絡,可見滿麵通紅,屬實熱證。若久病傷陰,化燥生熱,虛火上炎,則兩顴發紅或麵部微赤,屬虛熱證。若久病重病患者,精氣耗竭,陰不斂陽,虛陽浮越,則可見麵色蒼白,兩顴泛紅如妝,稱為戴陽證,是陰陽離決的表現。
4)青色
麵青寒瘀痛驚風寒痛麵色蒼白青
麵見青灰心氣弱眉鼻唇青小兒驚
【注】麵色發青主寒證、瘀血、痛證、驚風,是寒凝氣滯,脈絡鬱阻的表現。因寒凝則氣滯血瘀,經脈拘急收引,故輕則麵色發青,甚至青紫;經脈瘀阻,不通則痛;肝風內動血不養筋,則拘急抽搐。病人心陽衰弱,運血無力,氣虛血鬱可見麵色青灰,口唇青紫。小兒高熱,熱盛動風,筋脈拘急,四肢抽搐,或欲作驚風,可見眉間、鼻柱、唇周發青。總之,麵色發青主要見於寒證、痛證、瘀血、驚風等證。
5)黑色
麵黑晦暗腎陽虛陰寒水飲痛血瘀
焦幹腎精久耗證眶黑水飲帶淋漓
【注】麵色發黑主腎虛證、陰寒證、水飲證、痛證、瘀血證。是腎陽虛衰,水飲不化,陰寒內盛,血失溫養,經脈拘急,氣血凝滯,陰寒水泛的表現。若病人腎陽虛命門火衰,不能溫養血脈,氣血凝滯,故麵色晦暗。病人腎精久耗,精氣不能上榮於麵,故麵黑而焦幹。病人脾腎陽虛,水濕不化,聚為痰飲,或下注為帶下,此時可見目眶周圍發黑。總之,麵黑多見於腎虛證,寒證,痛證,或為脾腎陽虛的水飲、帶下病。
3.望色十法
十法浮沉表裏分清色為陽濁屬陰
微甚虛實夭者重澤輕搏久散主新
【注】清代醫學家汪宏在《靈樞·五色》望色理論的基礎上加以補充,提出望色十法,用來鑒別疾病的表裏、陰陽、虛實、新久、輕重。《望診遵經》說:“大凡望診,先分部位,後觀氣色,欲識五色之精微,當知十法之綱領”。由此可見,十法對望診有著重要的意義。十法是浮沉、清濁、微甚、散搏、澤夭。
浮色為顯現於皮膚之表,主表病;沉色為沉隱於皮膚之內,主裏病。色先浮後沉是病由表入裏;色先沉後浮是病由裏出表。清是麵色清明,主陽證;濁是麵色濁暗,主陰證。麵色由清變濁,為病從陽轉陰;由濁變清,是病從陰轉陽。微是麵色淺淡,主正虛;甚是麵色深濃,主邪實。麵色從微轉甚,為病由虛轉實;從甚轉微,為病由實轉虛。散是麵色疏散,主新病,病邪欲解;搏是麵色壅滯,主久病,病邪漸聚。麵色先搏後散者,為病雖久而邪將解;先散後搏者,為病雖近而邪漸聚。澤是麵色潤澤,病輕易治,主生;夭是麵色枯槁,病重難醫,或主死。麵色由澤轉夭,是病益重危;由夭轉澤,為病有生機。
4.麵部分部色診
麵診部位可詳參額心頦腎左頰肝
右肺鼻脾分髒腑部色生順克則難①
靈樞額首眉間肺目間主心鼻柱肝
鼻頭脾胃外大小②人中胱子外腎顏
【注】①難:病難治也。②大小:指大小腸。
色診有麵部分布兩種分配方法:《素問·刺熱論篇》的配屬方法是:“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就是說左頰屬肝,額部屬心,鼻屬脾,右頰屬肺,頦部屬腎。《靈樞·五色》的配屬方法是:“庭者,首麵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麵王以上者,小腸也;麵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即前額部稱為“庭”,主頭麵部的疾病;兩眉之間稍上方,主咽喉疾病;兩眉之間稱為“闕”,主肺髒疾病;兩目之間,主心髒疾病;其下方的鼻柱部位,主肝髒疾病;鼻柱兩側,主膽腑疾病;鼻準之端,主脾髒疾病;鼻準兩側之鼻翼,主胃腑疾病;兩頰部顴骨下方,主大腸疾病;兩顴下方之外側,主腎髒疾病;腎所屬頰部之下方,主臍部疾病;鼻端稱為“麵王”,其上端兩旁,鼻與顴之間,主小腸疾病;鼻端下方之人中部位,主膀胱與子宮疾病。
以上二種麵診部位配屬髒腑的方法,可供臨床診病參考。
(三)望形體
1.望形體的強弱胖瘦
形體強弱胖瘦形內與髒腑盛衰應
身強髒堅氣血盛體弱髒脆病易生
肥白無華陽氣弱麵黃消瘦陰血空
大骨枯槁大肉陷髒精衰敗病危傾
【注】望形體主要觀察病人形體的強弱、胖瘦、肢體、體型等情況。《素問·五髒生成篇》認為人的形體內合於五髒(心合脈,肺合皮毛,肝合筋,脾合肉,腎合骨),形體的強弱胖瘦與髒腑的氣血盛衰相應,所以望形體可以測知內髒之堅脆、氣血之盛衰及邪氣之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