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五鄉碶傅氏溯源(1 / 1)

據中華傅氏文獻資料收藏館資料記載,傅氏來源有五:一、出於殷商名相傅說的後裔;二、出自國姓;三、出自姬姓;四、出自賴氏改傅姓;五、部分滿洲貴族改姓傅。曆史學家認為第一說為傅姓正宗來源。

鄞東五鄉碶明倫堂《傅氏宗譜》稱:“傅氏裔出自商相傅說,蓋其築於傅岩之野,遂以為氏,因其地也。”

五鄉碶傅氏的祖先來自何處?據編撰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的《傅氏宗譜·創修家譜序》記載:“吾家居於甬東傅家。”

傅家位於原鄞縣福明鄉,即今寧波高新區老廟跟南麵,東起楊木碶路,西至世紀大道,南至新暉路一帶。1984年1月劃歸江東區福明街道。2004年配合東部新城建設,傅家村拆遷。

據《傅氏宗譜》記載,宋度宗年間遷到傅家的是仲一解元公,五鄉碶後世以仲一解元公為始祖,自那時起有譜可查。仲一公以上的世係,因宋季兵荒馬亂,宗譜散佚,難以查考。元代,“二世祖茂二解元公之子即三世祖祥二教諭公生不數月,鄰裏大癘,死者過半,茂二解元公與元配陳氏孺人相繼逝世,側室鮑氏即祥二教諭公的生母,仰天泣告,祈上帝默佑,念一脈之裔,駭而走避,來到五鄉碶,遂卜居於斯,母子兩人煢煢孑立,艱難度日。”

據鄞縣縣誌記載,此事發生在元至正間。傅氏後人遂有鮑氏太婆討飯來到五鄉碶的傳說,可見當時避難之艱險困頓。鮑氏太婆來到五鄉碶後,“柏舟矢誌,朝紉夜織,撫育遺孤。祥二公勤奮苦讀,天資聰穎,過目即了,裏黨驚異,後以明經薦任慈水教諭。”

後世尊為祥二教諭公,祥二教諭公即今五鄉碶傅氏之始祖。鮑氏太婆在五鄉碶傅氏族人心目中是一位崇高的女性,一位偉大的母親。《鮑太君傳》曰:“在五鄉碶即以鮑太君為始祖亦可。”

祥二教諭公育有四子,即恕、忞、懋、恩,分元、亨、利、貞四房。後子孫繁衍,乃分房而居。

元房、亨房居後蟠龍,即鮑氏太婆初來五鄉碶落腳之處。他們分別居住在後蟠龍的四二房、五份頭、六二房、八二房、東園、大昌門下、大牆門、太史第(太師地)、大橋門等處,所以蟠龍村有老傅家之稱。

亨房主要聚居地在亨房弄,在五鄉碶中街傅家祠堂西邊,當地百姓叫做

“享貌弄”,傳說是鮑氏太婆避難到五鄉碶最早落腳的地方(亦屬蟠龍村)。亨房有一位出生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的十五世孫秉進公,後來遷到邱隘橫涇金價橋,被金價橋傅氏尊稱為上進公,奉為始祖。那裏至今仍保存著民國三十六年(1947)沈友梅主編的亨房《傅氏支譜》。

利房因人口稀少,於十四世絕。

貞房主要聚居於回江橋一帶,又稱新傅家。至第七世,貞房兄弟又分東西兩房,第八世又另立中房。現在東房、西房地名仍在使用。貞房有一支遷到餘姚,聚居於臨山衛城內(今臨山鎮)。

明萬曆年間,十世孫傅楀遷居定海邑北小沙嶴村(今舟山市定海區小沙鄉小沙村)。楀的五世孫傅延宮,自小沙嶴村遷居長白島大滿村。今長白鄉後岸村大滿自然村還存有光緒二十年(1894)回江傅韶琴主修的《定海北鄉傅氏支譜》。另有遷往鎮海駱駝橋的傅氏在那裏形成一個傅家村。其餘遷往外地的還有很多,如烏魯木齊、昆明、濟南、南京、蘇州、上海等地,特別是去上海謀生而在那裏落地生根的不計其數,但因譜失難以考察。

新中國成立前夕,傅氏在五鄉碶聚居逾千戶,稱鄞東巨族。據《鄞州百家姓》記載,鄞州傅姓約有4400餘人,五鄉碶傅姓人口占鄞州總人口的1/5,傅姓百人以上的有蟠龍村(297

人)、皎碶村(194人)、彙纖村(100人),其中蟠龍村以傅姓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