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孩子為不和諧婚姻埋單(8)(2 / 3)

給自己也給雷濤時間

隨著家庭係統輔導的推進,薛倩父母體悟到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中存在的問題,他們在不斷地改變,親子之間建立起健康的溝通模式。薛倩的經曆使她對情感、性有了扭曲的認知,並對性行為有明顯的依賴傾向。輔導的第二步幫助她樹立正確的性價值觀,通過行為療法幫助她緩解對性生活的饑渴狀態,並幫助她找尋到新的興奮點——製作中國結。

在成癮傾向的行為改善中,拿去一個舊的行為習慣,一定要補上一個新的行為習慣,減少反複的幾率。現在比較常見的中學生網絡成癮,心理輔導師或孩子周圍的成年人在幫助孩子遠離網絡的同時,如果簡單地認為他們會非常順理成章地回歸課堂,那就錯了。畢竟課堂學習過於嚴謹、枯燥、係統而連續性強,因為迷戀網絡而耽誤許多課程的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困難很容易選擇逃避,回到網絡世界。所以要在網絡與學習之間構建起一個緩衝帶。薛倩的性行為也有成癮傾向,所以應遵循這個原則處理。

接受心理輔導的第二個月末,我們開始討論學習問題。第一次失戀使薛倩意識到男生隻願意找比自己差些的女生,於是成績優秀的女生隻能在很小的一個比例中選擇男生。而那些成績優秀的男生中又有相當比例的是隻懂讀書不懂風情的,學習好成了她廣泛接觸男生的障礙,這是她經常逃學的內在原因。通過職業測評,我幫助她完成了人生規劃,她明確了學習與未來的關係,意識到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去賭博太危險,也太不值得。

這個階段,薛倩還很真誠地向我提出一個請求:“麗珊老師,我已經千瘡百孔了,無論未來怎麼樣我都認了。我求您一件事,找雷濤談談,讓他遠離我,現在他是我最大的壓力。他對我太好了,從來沒有一個男生這樣關心我、疼我,我想得到他;但我不能害他,如果我父母知道有他存在,說不定又會傷害他,他屬於善良得無力麵對各種爭端的人,我不能害了他,可我轟不走他。我一旦控製不住自己,他就完了。”

雷濤固執地認為薛倩對自己太好了,幫他建立起與異性交往的自信心,盡管她有複雜的過去,隻要她接受,他就會用生命保護她。在與雷濤交流過程中,我再一次意識到,父母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味地為他們營造真空環境,會嚴重破壞他們自身的社會適應係統的構建。

“老師,您是不是認為她是壞女孩,我應該躲她遠點兒?”雷濤用極具挑戰的口氣問我。

“我和你一樣,認為薛倩的本質是好的,但她經曆的事情太多了,使她看事物的視角和同齡人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你將與薛倩的交往作為你異性交往的起點的話,會使你們雙方都覺得很累。給自己一個循序漸進成長的空間,也給她一個自我反省和改善的機會,如果你們彼此的感覺能夠禁得起時間的考驗,繼續交往也為時不晚。”

大量實證研究發現,青春期被情感困擾的往往曾經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灌輸的“成年人是不喜歡與異性交往的學生”的理念成為孩子成長中的雙刃劍,一方麵保證孩子能夠安心學習,避免過早進入戀愛;另一方麵也使孩子疏於與異性的交往,缺乏對異性的了解。初中二年級以後,一旦遭遇感情,難以把握兩性交往的尺度和節奏,很快進入深度糾葛之中。鼓勵青春期的孩子廣泛地與異性群體交往,學習如何與異性交往,學習如何在交往中自我保護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題。

初涉感情的孩子內心是充滿緊張和興奮的,總是渴望將自己的感受傾訴出來,遺憾的是父母因為不能接納孩子已經長大的事實,盲目地不準孩子結識異性,阻隔了孩子與父母心靈溝通的管路,結果是周圍的人都知道孩子戀愛了,隻有父母被蒙在鼓裏。女兒在母親麵前始終很順從,與男友交往中的激情澎湃無法與母親分享,母親失去了引領孩子、把握戀愛進程的機會。實證研究發現,第一次發生性關係之前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會非常緊張,但一旦發生之後就會使性“去神聖化”,既可以和當前的性伴侶不間斷做愛,也可能在與其他異性戀愛時很快進入性愛層麵。母親發現孩子已經有過性經曆,隻能接受這個事實,以平和的心態與孩子交流,幫助孩子重新建立起性“聖潔化”的理念。如果母親過於譴責,隻能使女兒更加回避,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