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倩對性的需求幾乎到了癡狂的地步,開始和男友租鍾點房,後來索性鋌而走險到自己家,高一下學期,終於被薛倩母親發現了。她無法容忍薛倩被“臭小子”占便宜,押著薛倩,跑到男生所在的學校,拉著德育處主任把男生從教室裏拽了出來,劈頭蓋臉地打了男生,而且聲稱要起訴這個男生強奸……全校的老師都很驚訝,在他們心目中,品學兼優的男生怎麼能幹出這樣的事情,歎息聲此起彼伏……男友沒有說一句反駁的話,默默承受著薛倩父母歇斯底裏的詛咒和攻擊。薛倩發瘋地衝出人群,跑回了學校,在長廊裏第二次割腕,恰被同班的雷濤發現,送到了醫院。從此雷濤被裹挾進薛倩混亂的世界裏。
校園風波改變了薛倩和男友之間的關係,男友不再唯唯諾諾,他認為自己付出得太多了,全校師生都知道他是個色膽包天的人,他上課聽不進去,下課不敢和同學說話,生怕人家問到這件事情……情緒不好時他會埋怨薛倩,為什麼性欲強到不顧廉恥的地步。開始薛倩受不了他這樣說自己,但慢慢地她已經認同自己就是一個勾引男生的壞女孩了。薛倩父母找男生父母索取賠償,男生父母搜集證據時發現薛倩寫給男友充滿性誘惑的信,男友父母帶著兒子找到薛倩家,把信扔到薛倩和她母親的臉上,說薛倩毀了自己的兒子。雙方父母相互謾罵、廝打,薛倩看著這片混亂,想拉著男友衝出去,男友摔開她的手,大吼:“惡魔,滾開!你毀我還不夠嗎?”然後跪在父母麵前……
絕大多數女孩父母認為,將處女膜完整的貞潔女兒交托給她的丈夫,是為人父母的重要使命,為此他們用羽翼將女兒嚴嚴地包裹住。他們審視女兒周圍每一個男性是否包藏禍心;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囑咐女兒,男人是很危險的,極具破壞性……誰剝奪了女兒的貞操,誰就是對他們保護能力的極大蔑視。他們將處女膜與女兒在戀愛中的籌碼以及婚姻的幸福聯係在一起……多年的監守被徹底顛覆時,情緒出現波動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味地宣泄自己的挫敗情緒而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則會將孩子的傷害無限擴大。薛倩父母衝到男生學校,對男生的打擊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威,卻忽略了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男生的名聲,也剝奪了女兒自我悔悟和修繕的機會,堵住了孩子向善的道路,大多數女孩在這樣的應激創傷後選擇破罐子破摔。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控製自己的情緒,從孩子長遠利益出發,選擇將傷害最小化的處理方案是每一位成熟父母必須具備的素質。
修複家庭係統,將血脈連接
在薛倩的眼裏,世界完全坍塌了,第三次割腕時她真的不希望再被救,陰差陽錯,又被雷濤撞見,救了下來。他們開始交往了。雷濤從小家教很嚴,不知道如何與女生交往,從來沒有女生對他感興趣,隻有薛倩偶爾和他說話,他生病,薛倩還發短信問候過他。他從內心感激薛倩,在幫助薛倩的過程中成就了他作為男子漢的感覺。薛倩一再提醒自己,雷濤是個好孩子,不能把他帶壞了……為了讓雷濤遠離她,她和學校出名的混世男生交往,當著眾人的麵給雷濤難堪,但雷濤始終不離不棄,默默守望著薛倩。
薛倩與其父母之間的互動直接影響著薛倩選擇怎樣的方式釋放情緒,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她如何處理“情感”。給薛倩穩定的家庭歸屬感是保證心理輔導效果的前提條件,心航路的老師打通了薛倩父母的電話,約請他們參與到幫助薛倩的工作中來。薛倩父母很高興能夠有個外界力量幫助他們教育女兒。
家庭輔導之初,薛倩父母態度強硬,固執地認為,造成今天局麵的原因是薛倩的不檢點,而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對她的愛,是為她好,挽救她……薛倩怒不可遏地大吼:“我不承認你們是為我好,你們就是變態,為了自己的麵子不管別人的死活。你們平時誰關心過我?我就是你們心目中的下三爛,怎麼著?……”第一次見麵時,我幾次努力都沒有喚醒薛倩的情緒,她始終表現出玩世不恭的樣子。但在父母麵前,她真實地將自己的憤怒表達出來,而恰恰是這種憤怒證明了她對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這是改變的原動力。我示意薛倩父母不要說話,讓薛倩將幾年來的情緒全麵釋放,薛倩一邊哭一邊訴說,慢慢地薛倩母親表情發生了變化,流出了眼淚。我知道他們母女之間的情感連接起來了,情感開始準確互動。我用目光鼓勵她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薛倩,我真的沒有想到我們的做法給你帶來這麼大的傷害,我向你道歉,以後我們會盡力地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重新開始,好嗎?”薛倩的情緒逐漸平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