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鵬兩歲時,劉安妮發現花心丈夫有外遇了。這十幾年間,他換了多少個情人,可能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為了給孩子一個表麵上完整的家庭,也為了職業形象,她放棄了女人的尊嚴,對丈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薑鵬從小就很聰明,對他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做到過目不忘,小學時成績特別好,還是學生幹部,老師們都很喜歡他。小學畢業時他不僅考入重點中學,而且還考過了鋼琴八級。最讓劉安妮感到欣慰的是兒子特別有正義感,劉安妮將丈夫的事情講給他,兒子經常義正詞嚴地責問爸爸為什麼不負責任,不愛孩子,不愛這個家?丈夫為了照顧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稍微有所收斂,薑鵬成了捍衛母親權利,維係家庭免於解體的唯一力量。
薑鵬進入重點中學後,再也沒有小學時的輝煌了,學習成績平平,盡管幾次推薦自己,但還是沒能當上班幹部,他泄氣了,覺得老師對他有成見。從此他做事總是心不在焉,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隨著成績的逐步下滑,他對課堂學習的興趣沒有了,迷上網絡遊戲,學習成了他在厭倦一款遊戲而沒有更好的遊戲取代時的替代品,一旦發現新款遊戲,學習就被他無情地拋棄。薑鵬在老師麵前總表現出聰明、有禮貌、乖巧,就算迷戀遊戲根本不學習,他也會微笑著麵對老師對他的批評,隻是不往心裏去而已。對薑鵬教育的毫無成效使老師們失望,最終都選擇了放棄。薑鵬以他自己的狀態維持著與老師之間的平衡。
中考成績不好,薑鵬麵臨著被母校淘汰的命運,看著同學都紛紛與母校簽約,而自己將被掃地出門,他真的著急了。就在這個時候,爸爸拿出八萬塊錢的“讚助費”,為他創造了留在母校的機會。薑鵬曾不止一次地跟媽媽說,當孩子遇到重大困難,隻有爸爸理解男孩子的心理,有魄力有實力“拔刀相助”,為孩子解圍。
薑鵬留在母校,盡管從表麵上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但基礎知識上的差距使他難以與同學保持同步,幾經努力未果,他又放棄了,每天在學校就是迷戀籃球場,回家根本沒有精力念書了,還經常唉聲歎氣。為了激發他學習的熱情,媽媽把他當做男人一樣,深入傾訴自己為了他擁有表麵上完整的家庭而忍受的恥辱和痛苦,講到動情處淚如雨下,希望他能夠不辜負媽媽的期待,為媽媽爭氣。如果是原來,薑鵬會和媽媽一起抹眼淚,但這次他表情木然地說,“你煩不煩呀?拴不住男人卻不反思自己,總是沒完沒了和我說,管什麼用?”
家庭中成人之間的關係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況。青春期孩子本身就充滿了成長中的矛盾和衝突,父母關係不和諧使孩子缺乏家庭的安全感,父親對家庭的不專心會使孩子錯誤地歸因為是自己不可愛,內心更加煩躁。每當母親提起自己的付出,都在強化孩子內心的失落感,而母親不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總是希望從孩子對自己付出的感恩中獲得心理的慰藉,母子之間不良的人際互動會使她對自己的婚姻狀態有更多的不滿意,於是在婚姻和親子關係之間產生了“連動性不安”。
社會轉型對傳統的婚姻觀念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每個人都要麵對由此帶來的對婚姻質量的考驗。如果婚姻已經喪失了繼續存在下去的基礎,友好地分手比維持焦灼混亂的狀態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戀愛使母子衝突升級
高一下學期,班主任給劉安妮打電話,說薑鵬談戀愛了,總是跑到女生班裏,在老師和同學中影響特別不好。前些日子班主任找他談話後,他表麵上答應,但下課之後還是去女生的班裏,班主任又批評他,但不見效,他經常是早上把書包放進教室,人就不知道去哪裏了,希望母親給予關注……
劉安妮聽著班主任的話,全身燥熱,心跳加快,這種感覺有點像當年第一次知道丈夫有婚外情一樣,半天沒有說出話來。她請假回家,整理自己的情緒,打算晚上好好和薑鵬談談。晚上,薑鵬一進屋,劉安妮控製著自己的情緒,追問他為什麼談戀愛?為什麼也像他的爸爸那樣好色?為什麼沒有責任感?薑鵬開始不理不睬,媽媽說多了,他就歇斯底裏地衝媽媽亂吼:“滾!讓我清靜會兒,你是世界上最討厭的女人,整天絮絮叨叨,好像你為周圍的人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其實你最自私,你讓人不得安寧,長大了我也會像爸爸一樣離家而去,你是注定讓家人無家可歸的惡魔……”劉安妮被他徹底激怒了,口不擇言:“你現在就滾,我現在就讓你成為無家可歸的人……”薑鵬二話沒說,真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