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天劉安妮找遍了全市所有的網吧,也沒有找到他,她整天提心吊膽,既怕他被別人傷害,又怕他傷害別人……第四天晚上他終於回來了,劉安妮懸著的心落下了,三天來所有的焦急和牽掛化成一腔怒火,她衝上去打了他一巴掌……
“當時我愣了,因為我從沒有打過他,而更讓我震驚的是他竟然惡狠狠地還擊。我的腦子完全是空白,已經不能控製自己的行動,我和他扭打起來。他像發了瘋似的打我,一邊打還一邊喊‘是你使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是你,是你……’慢慢地我招架不住了,我的臉被他打腫了,我的心被他打碎了……我不再反抗,我想如果他把我打死,可能也是一種徹底解脫的方式……
“門被重重地摔上的聲音使我又恢複了知覺,他回自己的房間了。我從地上爬起來,茫然地走出家門,走到海河邊,幾次想跳下去,讓這一切徹底結束,但他未來如何生活?如果和他爸爸在一起,會學成什麼樣子?我在街頭徘徊到深夜,手裏一直攥著電話,多麼渴望薑鵬能給我打個電話,表示他的愧疚和對我的關心,讓我快快回家呀。但,始終沒有,我漫無目的地走著,我希望通過我的離家出走觸動薑鵬,喚醒他內心的親子情,反思自己的行為……我離家出走還有另一個原因,既然我們無法同在一個屋簷下,那還是把他留在家裏安全些……”
目前家庭暴力有新的動向,原來是父母打孩子,現在有的孩子開始打父母了。愛孩子卻無法走進孩子的心靈,無法將自己的愛有效地傳遞給孩子,付出的是愛而收回的卻是仇恨,這是人世間最痛苦的感受了。我一直倡導做“學習型父母”,通過係統的學習,把握孩子心靈成長的脈動,掌握輔導孩子的理論和技能,用愛心,更要用智慧來陪伴孩子成長。給自己的心靈放一個假,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好媽媽課堂”深受母親們的歡迎,許多母親都是流著淚完成課程的,他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在成長中要麵臨那麼多的壓力和痛苦,他們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和積極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支持,而自己給予孩子的卻是最不恰當的擠壓、打擊……孩子總是將媽媽的愛和關心說成“你們想方設法地整我、壓迫我”,母親們起初很委屈、很迷茫,為什麼在孩子的眼裏自己的愛被扭曲成“壓迫”,為什麼自己成了孩子心中的惡魔?學習之後明白了是不當的教育使孩子的心離媽媽的心越來越遠。
進入重點中學,薑鵬的心理麵臨巨大的落差,沒有了鮮花和掌聲,不再是老師喜歡的學生榜樣,此時母親如果能夠體察孩子的心理感受,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向上的支持,幫助他適應新的角色,孩子會很順利度過這個時期。“是你使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是你,是你……”的呼聲證明孩子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是不滿意的。
兒子成為母親生命中的那個男人
與薑鵬見麵是在他媽媽接受兩次心理輔導之後。薑鵬一米八左右的個子,用摩絲精心打理的、根根向上的頭發,一身名牌運動服,清秀的臉龐上“裝飾”了一些玩世不恭。
“薑鵬,你是一個很善良的帥小夥。”
“我從來沒有覺得。”薑鵬的阻抗在我意料之中。
“你根本就沒有和我交流的原動力,為了媽媽,你還是委屈自己來到我這裏。”
“如果我不來,這個周末就別想好過,她會歇斯底裏,又會哭哭啼啼。如果她要是演員,肯定能拿奧斯卡獎……” 薑鵬平靜地說。
“我覺得你媽媽是一位很得體的公務員。”
“那是她在外人麵前,千萬不要認為她在家也這樣,如果不是她過於難纏,我爸爸也不會不願意回家。”薑鵬對他爸爸不回家的歸因和他媽媽完全不一樣。到底誰的更符合真相呢?
“我真的難以想象你媽媽在家是什麼樣子的?”
薑鵬告訴我,她在家總是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樣子,她犧牲自己,拯救了丈夫沒有因為作風問題而耽誤了仕途;她拯救了兒子,使同學們一直認為他生活在一個和諧而有勢力的家庭……所以無論對兒子還是丈夫不是發號施令,就是冷言冷語。
“聽說,因為學校幹預你戀愛,你已經好幾天不好好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