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資產評估操作規範意見(試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1996年5月7日發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適應我國資產評估事業發展的需要,提高資產評估工作水平和效率,保障資產評估有關當事人的正當權益,特製定資產評估操作規範意見(試行從以下簡稱“操作規範”)。
第二條本操作規範用於指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為確定資產現行公允價格而進行的各項資產評估,包括涉及國有資產產權利益主體變動時按規定進行的資產評估及其審核驗證。
第三條本操作規範為資產評估基本操作的規範意見,評估估人員在實際評估過程中,因為具體情況不同而采用本規範之外的或不同的處理方式和方法時,須在資產評估報告書中專門予以詳細說明。
第四條本操作規範由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負責解釋,需要變更時由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負責修改和重新頒布。
第二章資產評估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
第五條資產評估要遵循獨立性、客觀性、科學性的工作原則。
獨立性原則是指資產評估要由具有資產評估行業管理機構授予資產評估資格的社會公正性機構獨立進行操作,不受被評資產各方當事人利益的影響,評估機構及操作人員與被評資產各方當事人沒有利害關係。
客觀性原則是指評估人員要從實際出發,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在掌握翔實可靠資料的基礎上,采用符合實際的標準和方法,得出合理、可信、公正的評估結論。
科學性原則是指在具體評估過程中,根據特定目的,製定科學的評估方案,采用科學的評估程序和方法,用資產評估基本原理指導評估操作。
第六條資產評估要遵循產權利益主體變動原則,即以被評估資產的產權利益主體變動為前提或假設前提,確定被評估資產在評估基準日時點上的現行公允價值。產權利益主體變動包括利益主體的全部改變和部分改變。第七條資產評估要遵循資產持續經營原則、替代性原則和公開市場原則等操作性原則。
資產持續經營原則是指評估時需根據被評估資產按目前的用途和使用的方式、規模、頻度、環境等情況繼續使用,或者在有所改變的基礎上使用,相應確定評估方法、參數和依據。
替代性原則是指評估作價時,如果同一資產或同種資產在評估基準日可能實現的或實際存在的價格或價格標準有多種,則應選用最低的一種。
公開市場原則(也叫公允市價原則)是指資產評估選取的作價依據和評估結論都可在公開市場存在或成立。公開市場是指一個競爭性的市場,交易各方進行交易的唯一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追求經濟利益,交易各方掌握必要的市場信息,具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對被評估資產具有必要的專業知識,交易條件公開並且不具有排它性。在公開市場上形成或成立的價格被稱為公允價格。
第八條不論資產的曆史成本和曆史收益狀況如何,都可以根據其現行交易、出售價格,或者未來收益的折現值,或者現行購買、建造成本確定該資產的現行公允價格。
第九條資產評估方法是確定特定條件下資產現行公允價格的特定技術規程。資產評估基本方法有現行市價法(市價法八收益現值法(收益法)、重置成本法(成本法)和清算價格法。
第十條現行市價法是指在市場上選擇若幹相同或近似的資產作為參照物,針對各項價值影響因素,將被評估資產分別與參照物逐個進行價格差異的比較調整,再綜合分析各項調整結果,確定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
現行市價法的適用條件為:
1.存在著三個及三個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參照物;
2.價值影響因素明確,並且可以量化。
第十一條收益現值法是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在未來的預期收益,並采用適宜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值,然後累加求和,得出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
收益期限、預期收益額要由評估人員分析預測評估對象的未來經營收益情況確定。如無明確說明,本操作規範所稱收益期指收益年期。
折現率是將未來收益折成現值的比率,它反映資產與其未來營運收益現值之間的比例關係,它要由評估人員根據社會、行業、企業和評估對象的資產收益水平綜合分析確定。具體評估時,可以行業資產收益水平為基礎,結合企業、評估對象、社會的資產收益水平及其未來變化情況進行確定。近一段時間內,除有可靠憑倨表明確實具有高收益水平或高風險以及確有特殊情況之外,折現率取值不超過15%。折現率選擇時還要注意所選收益額的計算口徑應與折現率的口徑保持一致。
收益現值法的適用條件為:
1.資產與經營收益之間存在穩定的比例關係;
2.未來收益可以正確預測。
第十二條重置成本法是用現時條件下重新購置或建造一個全新狀態的被評資產所需的全部成本,減去被評估資產已經發生的實體性陳舊貶值、功能性陳舊貶值和經濟性陳舊貶值,得到的差額作為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采用重置成本法確定評估值也可首先估算被評估資產與其他全新狀態相比有幾成新,即求出成新率,然後用全部成本與成新率相乘,得到的乘積作為評估值。
采用重置成本法計算出的評估值不低於該資產清理變現的淨收益。對於基本能夠正常使用的資產,其成新率不低於15%,評估值不低於重置成本的15%。
第十三條重置價值是指在現時條件下,重新購置、建造或形成與評估對象完全相同或基本類似的全新狀態下的資產所需花費的全部費用。
重置價值有複原重置價值和更新重置價值兩種。在考慮按照複原重置或更新重置確定重置價值時,要符合替代性原則。
資產的重置價值構成項目及重置價值數額一般根據評估目的實現後的資產占用者在評估基準日自行購置、建造或形成該項資產、投人使用並達到正常生產狀況或進入生產過程所需發生的全部費用項目及需要承擔的費用金額來確定。當協議明確規定其中某些費用由評估目的實現後的資產占用者支付時,該部分價值方可不計入重置價值。資產評估報告需對此予以明確說明。
第十四條實體性陳舊貶值是由於使用磨損和自然損耗造成的貶值。確定實體性陳舊貶值時,應綜合分析資產的設計、製造、使用、磨損、維護、修理、大修理、改造情況和物理壽命等因素,將評估對象與全新狀態相比較,考察由於使用磨損和自然損耗對資產的功能、使用效率帶來的影響,從而確定實體性陳舊貶值額。
功能性陳舊貶值是由於技術相對落後造成的貶值。計算功能性陳舊貶值時,主要根據資產的效用,生產加工能力,工耗、物耗、能耗水平等功能方麵的差異造成的成本增加和效益降低,相應確定功能性陳舊貶值額。評估功能性陳舊貶值時,要重視技術進步因素,注意替代設備、替代技術、替代產品的影響,同時還要充分考慮行業技術裝備水平現狀及資產更新換代速度。
經濟性陳舊貶值是由於外部經濟環境變化造成的貶值。計算經濟性陳舊貶值時,主要是根據由於產品銷售困難而開工不足或停止生產,形成資產的閑置,價值得不到實現等因素,確定其貶值額。當資產使用基本正常時,不計算經濟性陳舊貶值。
第十五條成新率反映評估對象的現行價值與其全新狀態重置價值的比率。計算成新率時,要通過綜合分析評估對象全新狀態時的價值影響因素及其影響程度,將評估對象與其全新狀態相比較,相應得到各價值影響因素的分值,累加後得出成新率。
在成新率分析計算過程中,應充分注意資產的設計、製造、實際使用、維護、修理、大修理、改造情況,以及設計使用年限、物理壽命、現有性能、運行狀態和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
第十六條清算價格法是根據企業清算時資產的變現價格確定評估價格的資產評估方法。
清算價格法主要用於企業破產清算的資產評估。當企業根據章程、出資協議的規定進行結業清算時,如果企業虧損,或企業資產被拆零處置,也可采用清算價格法。
第十七條要根據評估方法的適用條件、評估目的、評估對象的具體情況選用一種或幾種方法分別評估,將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得出公允的結果。
第三章資產評估操作程序
第十八條資產評估操作程序是指評估機構自接受評估項目委托起至完成評估項目、建立項目檔案止的全部工作過程和步驟。整體企業或單項資產的評估操作程序一般有如下主要內容:
1.明確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範圍;
2.簽署資產評估業務委托協議;
3.選定評估基準日;
4.擬定評估方案;
5.指導資產占有單位清查、填報資產,搜集準備資料;
6.檢查核實資產、驗證資料;
7.檢測鑒定資產;
8.選擇評估方法和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