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然而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人們對食品的消費變得小心翼翼,對食品安全和食品健康的認識也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化學藥物的不規範使用使得豬隻耐藥性增加和免疫力下降,甚至在豬產品中殘留,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健康。長期低劑量的抗菌藥物添加非但沒有起到保健作用,反而造就了大量的抗藥菌株,致使許多豬場麵臨無藥可用的局麵。帶毒母豬在豬場長期存在,直接威脅仔豬和商品豬的安全。缺乏運動與陽光的高密度飼養模式以及惡劣的飼養環境等不良因素導致生豬健康水平下降,而且疫病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治。大量糞便汙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對豬場周圍環境造成汙染,給豬場發展也帶來隱患。凡此種種,造成了目前豬病多、死亡多的局麵。生產安全、綠色、健康的豬肉產品是未來養豬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健康養豬的理念不僅僅是生產無公害豬肉產品,還包括嚴格控製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和傳播以及防止對環境的汙染。無公害養豬是健康養豬的基本要求。
無公害養豬技術,就是在養豬生產中全過程嚴格執行《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管理準則》、《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獸藥使用準則》、《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允許使用的抗寄生蟲藥和抗菌藥及使用規定》等,規範飼養管理措施,為社會提供安全、無公害豬肉產品。
一、無公害生豬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豬場環境要求和防疫衛生要點
(1)豬場場址應遠離交通要道、公共場所、居民區、城鎮及醫院、畜產品加工廠、化工廠、農藥廠、垃圾場、汙水處理廠等1000~2000m。豬場布局合理,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行人道與運糞道分開,防止交叉感染。
豬場應有汙水物處理設備,場內空氣環境、舍區生態環境等符合NY/T388《畜禽場環境質量標準》要求。豬場用水質量符合NY5027《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
豬場周圍應有自然或人工設置的防疫屏障,如自然綠化帶、溝渠、圍牆等,以防止場外的人、畜及其他動物進入傳播病原微生物。
(2)豬場工作人員應嚴格消毒後才能進入生產區。一般外來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生產區內工作人員不準到場外診治豬病和人工授精,也不能在場內飼養其他動物,以防攜帶傳播病原體。
(3)豬舍內每天清掃1~2次,豬舍外圍每1~2周大掃除、大消毒1次,以保持環境清潔衛生,減少病原微生物。
(4)豬場應以自繁自養為主。需要引種時,應到非疫區、有“三證”的種豬場,並經檢疫合格後才能引種。引回場後種豬應隔離45d,經檢查確認無病後才能入場飼養。
(5)豬場應根據當地的疫病流行情況,製定疫病檢測的種類和計劃,製定每年的免疫程序,進行豬群免疫。
(6)豬場所用疫苗應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獸用生物製品質量標準》,不得任意采購,以保證質量。
(7)豬場發生可疑豬病時,獸醫人員應及時診斷,速報上級畜牧行政主管部門,並進行嚴格消毒、隔離、封鎖和屍體無害化處理。
2.飼料和添加劑使用要點
(1)養豬所需的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料、濃縮料、配合飼料及飼料加工過程都要按規範的要求,符合NY5032《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飼料使用準則》的規定,保證飼料質量。
(2)嚴格控製發黴變質飼料及有毒物超標飼料的使用,有害物質和微生物允許量符合國家GB13087《飼料衛生標準》。按我國衛生標準規定:棉籽餅遊離棉酚含量應小於1200mg/kg,菜籽餅粕中異硫氯酸酯含量應小於4000mg/kg,玉米、花生餅中黃曲黴毒素含量應小於0.05mg/kg,魚粉中亞硝酸鹽含量應小於60mg/kg,磷酸鹽中氟含量應小於2000mg/kg,石粉中鉛含量應小於10mg/kg,魚粉中砷含量應小於10mg/kg,骨粉中砷含量應於2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