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目三 配種妊娠豬舍的飼養管理技術(3 / 3)

配種應在早晨或傍晚喂飼前1h進行。與配的公、母豬,體格最好相仿,如公豬比母豬個體小,配種時應選擇斜坡處,公豬站在高處;公豬比母豬個體大,公豬站在低處。冷天、雨天、風雪天應在室內交配;夏天宜在早晚涼爽時交配,配種後切忌立即下水洗澡或躺臥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2)人工授精配種:人工授精可提高優良公豬的利用率,減少公豬的飼養頭數,克服本交時體格懸殊的障礙,避免疫病傳播,特別是在規模化集約化養豬場,采用人工授精是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措施。

任務三 妊娠診斷

妊娠又叫懷孕,是指受精卵第一次卵裂到胎兒成熟分娩的時期。在妊娠早期對母豬進行妊娠診斷,對保胎、防流產、減少空懷、提高母豬繁殖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妊娠母豬的特征

母豬配種妊娠後在采食、睡眠、行為活動和體形等方麵都發生一係列變化,表現為食欲旺盛、喜歡睡眠、行動穩重、性情溫順、喜歡趴臥,尾巴常下垂、不愛搖擺,被毛日漸有光澤,體重有增加的跡象。觀其陰門,可見收縮緊閉成一條線,這些均為妊娠母豬的綜合表征。但個別母豬在配種後3周左右出現假發情現象,發情持續時間短,一般隻有1~2d,對公豬不敏感,雖然稍有不安,但不影響采食。

二、妊娠診斷

1.妊娠診斷的意義

母豬配種或輸精後,應及早進行妊娠診斷,以便采取針對性的飼養管理措施。通過妊娠診斷,對確診為妊娠的母豬,可以按照懷孕母豬所需要的條件,加強飼養管理,確保母豬和胎兒的健康,防止流產;對確診未妊娠的母豬,可查明原因,及時改進措施,查情補配,提高母豬的繁殖率。

2.妊娠診斷方法

(1)外部觀察法:發情規律正常的母豬,妊娠後一般不再發情,而且神態安靜,行動謹慎,當其他豬接近時表示厭煩;母豬的外陰部幹燥,皺紋收縮明顯;食欲增進,膘情好轉,被毛光滑,個別母豬妊娠後有異食現象;母豬妊娠後2個月,腹圍增大,下腹部突出,在妊娠後期可以看到胎動;在母豬配種後兩個半月,腹壁觸診可感覺到胎兒。該方法不用任何儀器或藥物且簡單易行,在養豬生產中廣泛應用。

(2)根據發情規律來判斷:母豬發情周期是18~23d,平均為21d,在正常的情況下母豬妊娠後就不再表現發情症狀。因此,可從母豬配種後的18d開始注意觀察,如果在1周左右不見母豬表現發情症狀,就可以初步判斷母豬已經妊娠。生產實踐中,分別於母豬配種後的18~23d、40~45d,用試情公豬進行返情檢查。

(3)妊娠母豬體重變化:母豬妊娠後即進入妊娠期,胚胎不斷地生長發育,同時在各種激素的作用下,母豬本身的各組織器官也發生了一係列變化。在正常飼養管理情況下,整個妊娠期經產母豬可增重40~50kg,初產母豬可增重50~60kg。在妊娠初期,胚胎重量很輕,絕對增重不高,60d以後增重速度逐漸加快。90d以後胎兒增重十分迅速,胎兒體重的60%是在這一時期增加的。

(4)超聲波測定法:利用超聲波感應效果測定動物胎兒心跳數,從而進行早期妊娠診斷。配種後20~29d的診斷準確率為80%,40d以後的準確率為100%。

測定時,將超聲波診斷儀的探觸器貼在豬腹部(右側倒數第二個乳頭)體表發射超聲波,根據胎兒心跳動感應信號或臍帶多普勒信號音來判斷母豬是否妊娠。

(5)尿中雌激素測定法:孕酮與硫酸接觸會出現豆綠色熒光化合物,此種反應隨妊娠期延長而增強。其操作方法是將母豬尿15mL放入大試管中,加濃硫酸5mL,加溫至100℃,保持10min,冷卻至室溫,加入18mL苯,加塞後振蕩,分離出有激素的層,加10mL濃硫酸,再加塞振蕩,並加熱至80℃,保持25min,借日光或紫外線燈觀察,若在硫酸層出現熒光,則是陽性反應。母豬配種後26~30d,每100mL尿液中含有孕酮5μg時,即為陽性反應。這種方法準確率可達95%,對母豬無任何危害。

(6)誘導發情檢查法:在發情結束後第16~18天注射1mg己烯雌酚,未孕母豬在2~3d表現發情;孕豬無反應。

(7)陰道活組織檢查法:陰道前端黏膜上皮細胞層數和上皮厚度作為妊娠診斷的依據,超過三層者為未孕,2~3層者定為妊娠。注意使用該方法一定要慎重,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流產或繁殖障礙。

三、妊娠期母豬的飼養管理

母豬平均妊娠期為114(102~140)d。這一階段的中心任務是:保證胎兒在母體內正常發育,防止死胎與流產現象的發生,從而獲得數量多、初生重大而健壯的仔豬;保證母豬在妊娠期有良好的膘情;保證妊娠母豬的乳房發育,為哺乳期的泌乳進行營養儲備;保證初產青年母豬的正常生長發育。

1.妊娠母豬的飼養

妊娠母豬飼養的關鍵是保證胎兒良好的生長發育,最大限度地減少胚胎死亡率,並使母豬產後有良好的體況和泌乳性能。在沒有嚴重的寄生蟲感染、單獨飼喂的適當環境條件下,妊娠母豬每天飼喂1.8~2.7kg飼料。

(1)妊娠前期的飼養:在母豬妊娠後的20d內,不要喂給太多的日糧,配種前采取短期優飼的母豬應逐步恢複正常水平,否則會因血液中孕酮水平降低而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另外,不要喂黴爛、變質、有毒飼料或冰凍飼料,禁飲冰水,這一階段胚胎很容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

(2)妊娠後期的飼養:妊娠後期(90d至產前3d),由於胎兒發育很快,所以需要優飼。一種辦法是每天每頭增喂1kg以上的混合精料;另一種辦法是在原飼糧中添加動物性脂肪或植物油脂(占日糧的5%~6%),有利於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和存活率。

(3)限製飼養:對妊娠母豬實行限製飼養可以增加胚胎的存活率、減輕母豬的分娩困難、減少母豬哺乳期間的體況消耗、降低飼養成本、減少乳房炎的發生率和延長繁殖時間。產前一周應降低喂量10%~30%,以免壓迫腹腔造成胎兒流產。

2.妊娠母豬的管理

(1)小群飼養和單欄飼養:小群飼養就是將配種期相近、體重大小和性情強弱相近的3~5頭母豬在一圈飼養。到妊娠後期,每圈飼養2~3頭。小群飼養的優點是妊娠母豬可以自由運動,食欲旺盛;缺點是如果分群不當,膽小的母豬吃食少,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單欄飼養也稱定位飼養,優點是采食量均勻,缺點是不能自由運動,肢蹄病較多。

(2)防止機械性或應激性流產:對妊娠母豬態度要溫和,要防止踢打、擠壓、咬架等機械性刺激,防滑防跌,防患高熱性疾病。經常觸摸腹部,可便於將來接產管理。每天都要觀察母豬吃食、飲水、糞尿和精神狀態,做到防病治病,定期驅蟲。

(3)環境控製:保持豬舍的清潔衛生和欄舍的幹燥,注意防寒防暑,有良好的通風換氣設備。在夏季,妊娠前3周應保持涼爽,高溫會導致胚胎死亡率增加。保持豬舍安靜,除喂料及清理衛生外,不應過多騷擾母豬休息。

(4)返情檢查:注意巡查母豬是否返情(尤其是配種後18~24d和40~44d)。若有,應及時再配,防止空養。對屢配不孕且藥物處理無效者及時淘汰。

四、防止母豬化胎、死胎和流產的技術措施

研究表明,母豬一次發情排卵20枚左右,但每窩斷奶育成的仔豬隻有8頭左右,其損失率超過了50%,其中產前死亡占有相當一部分。胚胎死亡發生在早期,不見任何東西排出而被子宮吸收,稱為“化胎”;若發生在妊娠中期或後期,胎兒常不能被母體吸收乃形成僵屍,稱為“木乃伊胎”;如胎兒死亡不久就在分娩時隨同活仔一起產出,則稱為死胎。如胎盤失去功能早於胎兒死亡,則很快發生流產。因此,母豬化胎、死胎和流產是影響產仔數的一個重要原因。

1.妊娠期造成胎兒死亡流產的危險階段

(1)受精後10~30d:此時,受精卵剛剛著床,到1個月左右胎盤基礎才形成,胚胎與子宮結合不牢,卵子由原生質及子宮乳提供營養來源,胚胎脆弱,易死亡或被吸收,也易形成“木乃伊胎”。

(2)妊娠期的最後1個月:此期由於胎兒迅猛生長和激烈發育,母豬腹部相當膨滿,易造成流產。

2.造成母豬化胎、死胎和流產的原因

(1)由於卵子質量不好或未能掌握適時配種,卵子已衰老,雖可勉強受精,但胚胎不能正常發育,終致死亡而被母體吸收。

(2)妊娠母豬飼料營養不全麵,缺乏必要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特別是缺乏鈣和磷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E等,以至引起胚胎死亡。

(3)妊娠母豬過肥或長期便秘,影響胎兒正常發育,以致引起化胎、死胎或流產。

(4)用發黴、變質、帶有毒性和強烈刺激性的飼料喂妊娠母豬,以至引起飼料中毒而發生流產。

(5)管理不善,如運動場結冰或高低不平造成豬滑倒,圈門狹小,進出擁擠,飲水過冷,鞭打、驅趕過急等都容易造成母豬流產。

(6)豬舍衛生欠佳,消毒不嚴,母豬產道感染、患病發燒,造成胚胎死亡。

(7)母豬舍夏季防暑降溫工作做得不好,舍內溫度短期內高達32℃以上,胚胎死亡增加。此外,用受到熱應激的公豬配種,也能造成胚胎的死亡。

(8)母豬妊娠後期喂得太飽,胃腸內容物壓迫胎兒,也能引起早產、難產和死胎。

(9)高度近親繁殖,常導致死胎數增加,有時還會產出畸形、怪胎仔豬。

3.防止母豬流產的措施

(1)保證母豬飼糧的營養水平和全價性:維持母豬內分泌的正常水平,防止胎兒因營養不足或不全而中途死亡。在妊娠前期能量不可過高,不然會增加胚胎死亡。嚴禁喂給發黴變質的飼料,不準飲冰渣水,以防胚胎中毒或受冰冷刺激引起流產。

(2)加強管理,避免機械性傷害:妊娠母豬出入圈門擠著、俯臥堆壓著、跨溝越壕抻著、走冰道摔著、大聲吆喝驚嚇著、互相咬鬥等,均易引起流產。因此,在妊娠母豬的日常管理中,應避免激烈活動,防止擁擠、咬鬥等現象發生,飼養人員絕不能用粗暴的態度對待母豬,不允許驚嚇、毆打母豬。

(3)搞好疾病防治工作,防止熱應激:平時應重視衛生消毒和疾病防治工作。布魯杆菌病、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乙型腦炎、弓形體病、感冒發燒、生殖道炎症、中暑等極易引起流產。要密切注視妊娠母豬群,做到盡早預防,及時診治。在炎熱的夏季,尤其在高溫天氣,要特別注意給妊娠母豬防暑降溫,防止熱應激造成胚胎死亡或臨產死胎。

必須采取正確飼養、細致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妊娠母豬流產,確保胎兒正常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