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目四 分娩哺育豬舍的飼養管理技術(1 / 3)

分娩哺育豬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仔豬的成活率、斷奶窩重及其一生的生長發育,關係到母豬的泌乳力和繁殖力及使用年限,從而直接影響豬場的經濟效益。因此在照顧好仔豬的同時,精心管理、細心嗬護產仔前後的母豬,保證母豬健康、食欲旺盛,多泌乳、泌好乳,同時保證斷奶時母豬良好的體況,順利發情受孕,參加下一輪妊娠是分娩哺育舍管理的首要任務。

任務一 母豬產仔前後養殖技術

一、母豬產仔前的養殖技術

1.母豬產仔前的飼養技術

母豬產仔前的飼養主要是根據母豬體況和乳房發育情況而定。一般來說,體況較好的母豬,產後初期泌乳量較多、較稠,而小豬剛出生後吃乳量有限,有可能造成母乳過剩,發生乳腺炎;另外,小豬吃了過度濃稠的乳汁,常常引起消化障礙,或不時感口渴喝水,結果造成腹瀉。為了避免上述現象發生,對於膘情較好的母豬,在產前5~7d應按每天喂量的10%~20%的比例減少精料,以後逐漸減料,到產前1~2d減至正常喂料量的50%。在分娩當天,可少喂或不喂飼料,但應喂給一些溫麩皮湯水等輕瀉飼料,防止母豬發生產後便秘。相反,對於體況較差、較瘦的母豬,產前不但不應減料,反而應加喂一些高質量飼料,如富含蛋白質的動物性飼料、餅粕類飼料和質量好的青綠多汁飼料。體況太差的母豬,分娩前能吃多少就給多少,不能限量,否則將影響分娩後乳汁的分泌,進而影響小豬吃乳和生長發育,也可能影響斷乳後母豬的再發情。

2.母豬產仔前的管理技術

(1)產前準備工作:母豬產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是母豬安全產仔、提高母豬產仔成活率的重要保證,主要包括分娩哺育舍的準備及接產用具和物品的準備等。

1)分娩哺育舍的準備:根據母豬的預產期,在母豬產前5~7d準備好分娩哺育舍,產房設備經過全麵檢修,確保產房溫暖幹燥,同時做好仔豬保溫箱的裝置與調試。一般分娩哺育舍內的環境適宜溫度為分娩後第1周27℃,第2周26℃,第3周24℃,第4周22℃;保溫箱溫度為初生時36℃,體重2kg時30℃,體重4kg時29℃,體重6kg時28℃,體重6kg以上至斷奶時27℃,斷奶後1周28~30℃;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5%~75%。在寒冷季節,分娩哺育舍應安裝保溫設備,如暖氣、紅外線燈、電熱板、仔豬保溫箱和加厚消毒過的墊草等給母豬、仔豬保溫。在炎熱季節,分娩哺育舍應安裝降溫設備及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如濕簾降溫、滴水降溫及通風降溫等。另外,如果舍內濕度過大時,可用生石灰鋪在圈舍地麵上,吸附潮濕氣體,確保分娩哺育舍適宜的相對濕度。

分娩哺育舍還應確保清潔衛生、舒適安靜、空氣新鮮等。在臨產母豬進入分娩哺育舍前必須對其進行徹底地衝洗和消毒。分娩哺育舍的消毒有兩方麵:一是分娩哺育舍環境的消毒,最好使用無毒、無味、無刺激性、無腐蝕性的消毒藥。要保持母豬生產環境的衛生,對生產環境徹底擦洗幹淨,不留死角,如徹底清除產房牆角和產床縫隙等處所殘留的糞便,然後用2%~5%的甲酚皂溶液或2%~3%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消毒,圍牆可用20%的生石灰溶液粉刷消毒。空欄晾曬3~5d後方可調入母豬。二是豬體消毒和母豬產前消毒。豬體消毒是在母豬產仔前1周將妊娠母豬趕入產房,上產床前將母豬全身衝洗幹淨和消毒,以確保產床清潔衛生,減少出生仔豬的疾病;母豬產前必須對重點部位消毒,包括陰門和乳房的消毒,即用毛巾放在消毒水(苯紮溴銨1∶50)裏浸泡,然後把毛巾拿起來,把陰門和乳房擦洗幹淨,準備接產。

2)接產用具、物品的準備:產前根據需要應準備好接產用具、疫苗和藥品,如幹淨毛巾、水桶、消毒藥品、碘酒、棉球、棉繩、注射器、照明燈具、剪刀、縫合針和縫合線、母豬保健或難產應對藥物等,最好再準備一些25%的葡萄糖,以做搶救仔豬用。若是種豬場,還應準備好母豬分娩記錄卡、秤、耳號鉗、耳標鉗及耳標等。

3)預產期的推算:母豬的妊娠期為110~120d,平均為114d。推算母豬預產期均按114d進行,預產期的推算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三三三”法,即母豬的妊娠期為三個月三個星期零三天;二是算式推出法,即在母豬配種月份上加4,在配種日期上減6,所得日期就是母豬的預產期;三是查表法,即消除月份的大小,直接查預產期推算表即可。如表2.4所示,母豬預產期推算表中,上邊第一行為配種月份,左邊第一列為配種日,表中交叉部分為預產期。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推算母豬預產期,生產中實際產仔時間都可能會提前或推遲。所以,在生產中應根據產前表現推斷出準確的產仔時間。

(2)母豬的分娩判斷:

1)根據母豬乳房變化判斷。母豬產前15d左右,乳房就開始從後向前逐漸膨大下垂,到臨產前,乳房的皮膚發緊紅亮,乳頭向兩外側開張,呈“八”字分開。一般情況下,當母豬前麵的乳頭能擠出少量濃稠乳汁後24h左右可能分娩,中間乳頭出現濃稠乳汁後12h左右可能分娩,後邊乳頭出現濃稠乳汁後3~6h分娩,若用手輕輕擠壓母豬的任意一個乳頭,都能擠出很多很濃的黃白色乳汁時,即表明可能馬上就要分娩了。

2)根據母豬外陰變化判斷。母豬分娩前1周外陰逐漸紅腫鬆弛,陰唇皮膚上的皺襞展平,產前3~5d,尾根兩側凹陷,骨盆開張,用手握住尾根上下掀動時,可明顯地感到活動範圍增大。由於骨盆部韌帶的鬆弛,臀部肌肉出現明顯的塌陷現象。

3)根據母豬行為變化判斷。母豬臨產前表現不安,不在產床產仔的母豬如果圈內有墊草時,母豬將墊草銜到睡床周圍做窩;在產床產仔的母豬產前時常表現有咬鐵管的行為,一般出現這種現象後6~12h將要產仔。若母豬進一步表現為呼吸加快,起臥不定,常呈犬坐姿勢,頻頻排尿,繼而側身躺臥,開始出現陣痛,四肢伸展,用力努責,從陰道內流出羊水等現象,這是很快就要產仔的征兆。此時應嚴密觀察,做好接產準備。

二、接產技術

1.接產技術

母豬的分娩多在夜間進行,一般正常分娩時間持續2~5h,分娩平均間隔10~30min,產仔數越少,則產仔的間隔時間越長。實際生產中,為了使母豬分娩順利進行,減少仔豬的死亡率,生產者大多對母豬進行人工接產。

(1)清洗消毒母豬臀部和乳房:母豬臨產前,要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其臀部和乳房,並將產床打掃幹淨,然後進行消毒。在此期間,飼養人員應多與母豬接觸,並在喂食或清掃圈舍衛生時,用手撫摸或用掃帚刷拭母豬身體,使其形成不怕人的條件反射,為接產時接觸母豬做好準備。

(2)擦拭仔豬口鼻處及身上的黏液:由於剛出生的仔豬體內血糖含量少、產熱量少,同時體毛稀少、皮下脂肪薄,體表比較濕潤,導致仔豬機體散熱量大、抵抗力弱,極易引起感冒。所以仔豬剛出生時,首先要用幹淨的毛巾對仔豬的鼻、口及全身黏液進行擦拭,使其體表保持幹燥,同時在保溫箱內放一層麻袋,可以達到保溫和防止細菌感染的目的。

(3)斷臍:剛出生的仔豬不要馬上斷臍,可先將臍帶從陰門處向外拉出,將血液向仔豬臍頸方向擠壓,並從陰門口處掐斷。將仔豬放入產箱,約30min臍帶冷涼後,再斷臍。斷臍時,先將臍帶內的血液向仔豬腹部方向擠壓,用棉繩結紮,然後在距離腹部4~5cm處把臍帶用手指掐斷(注意不宜用剪刀),並用2%的碘酊消毒斷頭處,若斷臍時流血過多,可用手指捏住斷頭,直到不出血為止。然後把仔豬放回保溫箱內。

(4)稱重:仔豬斷臍後,可進行個體稱重,記錄,並填寫分娩卡。

(5)剪犬齒:為預防仔豬咬傷母豬乳頭及與同窩仔豬相互撕咬,通常用消毒的剪牙鉗剪除犬齒的齒尖,也可連齒基部一起剪除。剪齒前後均需用3%的碘酒消毒創麵。每窩仔豬中弱仔(體重小於1kg)的剪犬齒時間可推遲幾天,以增加弱仔競爭力。

(6)斷尾:為了便於今後種母豬後軀的清洗,預防咬尾的事故,仔豬出生後應進行斷尾。用消毒的斷尾鉗在距離尾根2~3cm處斷尾,公豬為陰囊上緣,母豬為陰門上緣。斷尾時一般不把尾巴完全剪掉,用斷尾鉗從上下方向夾住尾部,並緩慢加壓到底,停留5s左右,使尾巴骨、血管、神經斷裂,但皮膚未斷,在斷尾處用碘酊消毒。2~3d後尾部自然幹縮脫落。這種方法可減少出血,但可能有部分豬尾部重新愈合而必須補斷。也可將尾部徹底斷掉,並用碘酒消毒。

(7)及時清理產圈:產仔結束後,應及時將產床、產圈打掃幹淨,並觀察胎衣是否完全排出,以判斷分娩是否結束。一般在產後30min排出胎衣,對胎衣不能排出者,可注射激素促使其排出。排出的胎衣要馬上清理掉,以防母豬因吃胎衣而養成吃仔豬的惡癖。

2.假死仔豬的急救

有的仔豬出生後呼吸停止,但心髒和臍帶動脈仍在微弱跳動,這種情況稱為仔豬假死。如果立即對假死仔豬進行救護,一般都能救活。

生產中,造成仔豬假死的原因很多,如母豬分娩時間過長,子宮收縮無力,仔豬在產道內臍帶過早扯斷而遲遲產不出來,造成仔豬窒息;黏液堵塞氣管,造成仔豬呼吸障礙;仔豬胎位不正,在產道內停留時間過長等。急救的方法如下:

(1)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是一種最為簡便常用的急救方法,接產人員迅速將仔豬口腔內黏液掏出,擦幹淨口鼻部,手握仔豬嘴鼻,對準其鼻孔適度用力吹氣,反複吹20次左右,直至呼吸正常為止。若效果不佳,可將仔豬四肢朝上或倒提仔豬後腿,用手連續拍打其胸部,直至發出叫聲為止;或將假死仔豬仰臥,一手托著肩部,一手托著臀部,一曲一張反複做屈伸運動,直到仔豬叫出聲來為止。

(2)藥物刺激法:用乙醇、氨水等刺激性強的藥液擦拭仔豬的口鼻周圍或結合針刺的方法,刺激其複蘇。

(3)捋臍法:據報道,近幾年來采用“捋臍法”搶救仔豬效果很好,救活率可達95%以上。具體操作方法是:盡快擦幹仔豬口鼻內的黏液,將頭部稍抬高置於軟墊草上,在距腹部20~30cm處剪斷臍帶,術者一手捏緊臍帶末端,另一手自臍帶末端向仔豬體內捋動,反複進行,不得間斷,直至救活。一般情況下,捋30次時假死仔豬出現深呼吸,40次時仔豬發出叫聲,60次左右仔豬可正常呼吸。特殊情況下,要捋臍120次左右,假死仔豬方能救活。對救活的假死仔豬必須人工輔助哺乳,特殊護理2~3d,使其盡快恢複健康。

3.母豬難產的判斷與處理

一般來說,當母豬出現分娩症狀,有羊水排出,強烈努責45min後仍不見胎兒排出,即可能為難產。難產也可能發生於分娩過程的中間,即順產幾頭仔豬後,卻長時間不再產出仔豬。如果母豬長時間劇烈陣痛,反複努責不見產仔,呼吸迫促,心跳加快,皮膚發紺,即應立即實行人工助產。對老齡體弱、娩力不足的母豬,可肌內注射催產素(垂體後葉素)10~20單位,促進子宮肌肉收縮,必要時同時注射強心劑。一般注後20~30min,有仔豬產出。若注藥後半小時仍不能產出仔豬,則應實行人工助產,掏出仔豬。具體操作方法是:助產人員首先應剪短、磨光指甲,手和手臂用肥皂水洗淨,再用2%甲酚皂溶液(或0.1%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手臂及母豬外陰部,然後手臂塗上清潔的滅菌潤滑劑(凡士林、液體石蠟或植物油);趁母豬努責間歇時將五指合攏呈圓錐狀,手心朝上,手臂慢慢伸入產道,摸清仔豬胎位後,抓住胎兒適當部位(下頜、腿),再隨母豬努責,慢慢將仔豬拉出;如果胎位不正,先矯正仔豬胎位,然後牽拉。如掏出1頭仔豬後,轉為正常分娩,不再繼續掏。對破水時間過長、產道幹燥、狹窄、胎兒過大引起的難產,可先向母豬產道內注入加溫的生理鹽水、肥皂水或其他潤滑劑,然後按上述方法將胎兒拉出。注意向外牽拉仔豬時,應與母豬的努責同步進行,不要強行拉出,以免損傷產道。上述方法均無效時,可采取剖腹取出胎兒。

難產母豬要做好記錄,以供下一胎分娩時采取相應措施,對助產時產道損傷、產道狹窄或剖宮產的母豬予以淘汰。

三、母豬產仔後的養殖技術

母豬產仔後,疲勞、口渴、體虛,抵抗力明顯下降,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以後的正常生產,因此要有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來幫助其恢複。

1.母豬產仔後的飼養技術

母豬在臨產前常會采食停止,而其在分娩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體力,機體體液損失也大,所以產後的母豬非常疲勞和口渴,此時可補給適量的能量物質及足夠的、溫熱的1%鹽水或電解質多維水供母豬食用,以助其體能的恢複,必要時可直接輸液。

產仔後的母豬消化功能比較差,常會產生代謝障礙。為了防止此類情況發生,一般產後母豬6~8h不提倡喂飼料,第二天早上再給流食,可喂給稀的溫麩皮鹽水。如果母豬消化能力恢複得好,站起來在叫,表示想吃料,就喂少量質優、易消化的穀類飼料,盡量把飼料調製成稀粥狀,並逐步加量。消化功能恢複較快的母豬,可於2d後恢複正常飼喂,7d後增加到正常哺乳母豬飼喂量。

母豬一般產後14d開始達到產奶高峰。為保障產後母豬的產奶量,生產中一般要求母豬產後3~5d逐漸增加飼料量,直至達到母豬的最大采食量。母豬產後飼料供應量的計算:

產後10~14d的飼料供應量=2kg+(0.4~0.5)kg×哺乳仔豬數;

產後20d的飼料供應量=(3.5~4)kg+0.25kg×哺乳仔豬數。

另外,應注意斷奶前1周內不能減少飼料用量,以免降低母豬體重。要在母豬采食量達高峰時再增加0.5kg,這樣可使母豬縮短斷奶後的發情時間,提高排卵數量及受胎率。

2.母豬產仔後的管理技術

母豬產後極度疲勞,產後2~3d減少運動,充分休息,盡快恢複體力。對於有條件的豬場,應在母豬分娩3d後,放進運動場自由活動,使其接觸陽光,恢複體力,促進消化,以提高泌乳量,但是應注意活動時間不宜太長,防止受涼和驚嚇。產後母豬一般抵抗力都較差,病原微生物很容易入侵和繁殖,因此母豬分娩結束後,要及時清除汙染物,分娩哺乳舍的牆麵、地麵及欄杆擦幹淨後,噴灑2%甲酚皂溶液進行消毒;同時還應對產後母豬的乳房、後軀和外陰進行清洗,尤其是尾根和外陰周圍應清洗幹淨,最好是產後1周每天用高錳酸鉀溶液對母豬後臀及陰部進行清洗消毒,以便給產後母豬創造一個清潔、安靜、舒適的生存環境,以確保其正常泌乳及仔豬健康生長。

另外,產後母豬子宮和產道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通常都應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防止母豬發生炎症。如可進行3d消炎(阿莫西林、產後康等),同時也可在母豬產後當天注射維生素E(20mL/頭),產後第二天注射環丙沙星用量。特別是經過助產的母豬,在產仔結束後,需用配有青黴素、鏈黴素、縮宮素的藥物進行子宮衝洗,體弱豬需輸液治療,以盡快恢複健康。

3.母豬產仔後常見的問題及處理

(1)便秘:母豬在妊娠期間運動較少,生產後飲水量不夠,臨產前的生理不適、心理應激狀態,妊娠後期限飼或青綠飼料得不到保障,加上繼發某些熱源性疾病等,都會影響母豬的消化係統,導致產後便秘。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母豬無乳甚至死亡,仔豬餓死。常用的處理方法有:1次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500~1000mL,維生素C30mL;或用複合維生素B5mL,青黴素240萬IU,複方氨基比林注射液30mL,分別肌內注射;或用酵母、大黃蘇打片、多酶片、乳酶生各40片,研為細末,分4次服;或用小蘇打(碳酸氫鈉)25g,2~3次/d,飲水投服。此外,有條件的豬場可加喂青綠飼料,並增加飲水量,同時加入人工補液鹽。若以上治療效果不佳,且長時間無食欲時,建議采用灌腸治療,在洗滌器內裝上1%的20~24℃的洗滌皂水12000mL,將洗滌管插入肛門,遇到母豬抵抗時一定要暫停,以免損傷腸壁。如果食欲仍不好轉,第二天再灌腸一次,灌腸水約6000mL即可,灌腸後母豬可完全恢複食欲。

(2)產後不食:母豬產後不食的情況較常見,主要原因是氣血不足,淤血殘留;產前喂精料過多或突然轉換飼料,導致消化不良;飼料中營養不夠均衡;產前缺乏適當的運動;產後疲倦,伴有生殖係統損傷及感染時,因腹部疼痛拒食等。產後不食母豬的精神狀況一般較差,體溫偏低,四肢發涼,眼黏膜蒼白,不願意走動,如處理不及時,可致死亡。因此,生產中一旦發現母豬產後表現食欲減退或廢絕,就應立即查明原因,對症治療。如對因產後母豬衰竭引起的不食,可用氫化可的鬆7~10mL、50%葡萄糖100mL、維生素C20mL1次靜脈注射;對因產後母豬大量泌乳,血液中葡萄糖、鈣的濃度降低導致的母豬產後不食,用10%葡萄糖酸鈣100~150mL,10%~35%葡萄糖500mL,維生素C20mL靜脈注射,連續注射2~3d;對因母豬分娩時欄舍消毒不嚴,助產消毒不嚴引起的生殖係統感染而導致的母豬產後不食,可用青黴素480萬IU,10%安鈉咖10~20mL,維生素C20mL,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500mL,靜脈注射2~3d,2次/d,或用生理鹽水加青黴素、鏈黴素衝洗母豬子宮;對因母豬產後感冒、高燒引起的產後不食,可用慶大黴素25mL,安乃近20mL,維生素C20mL,安鈉咖10mL,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mL靜脈注射,2次/d;對因喂料過多,飼料濃度太大造成消化不良而厭食的母豬,及時減料,給予助消化的藥品。

(3)子宮脫出:子宮不全脫出時,可用0.1%高錳酸鉀液或生理鹽水500~1000mL注入子宮腔,借助液體的壓力使子宮複原。子宮全脫者,用0.1%高錳酸鉀液或1%食鹽水洗滌,除去附在黏膜上的糞便;嚴重水腫者,用3%的明礬水洗滌。整複時,兩人托起子宮與陰道等高,一人以左手握子宮角,右手拇指從子宮角端進行整複。整複完畢,陰門用粗絲線縫合兩針,以防再脫出。必要時予以麻醉。整複後注射抗菌藥物消炎。

(4)無乳或少乳:中草藥催乳:王不留行40g、木通30g、益母草50g、六神曲40g、荊三棱30g、赤芍藥20g、炒麥芽50g、杜紅花30g,八味藥混合後加水煮汁,每天1劑,分2次投給,連服2~3d。西藥催乳:催乳靈10片內服,連用3~5d;或肌內注射催產素20~30單位,1~2次。此外,也可將胎衣、死產仔洗淨,加水、食鹽適量煮熟,分數次拌料內服。

(5)拒哺:一般來說,母豬拒絕哺乳主要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①初產母豬無哺育仔豬的經驗,對吃奶感到緊張和恐懼,或經不起小豬糾纏,從而拒絕哺乳。遇到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可協助仔豬逐漸接觸母豬腹部,避免爭奪奶頭,注意觀察哺乳情況。在初產母豬的懷孕後期按摩其乳房,以提早養成產後哺育習慣。

②母豬產後無奶或少奶,仔豬總是纏著母豬來回拱啃奶頭,使母豬感到煩躁不安,不願讓小豬吃奶,有時甚至把奶頭壓在身子底下或驅趕小豬。處理的方法最好是給母豬喂養催乳飼料或催乳中藥等,增強母豬泌乳功能。

③母豬患乳房炎,此時乳房腫脹,仔豬一碰就痛,結果會拒絕小豬哺乳。這種情況應及時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④母豬乳頭創傷,由於仔豬犬齒尖銳,吃奶時將乳頭咬破,引起疼痛,母豬拒絕小豬吃奶。

這類情況應及時治療外傷。

(6)母豬產後癱瘓:母豬產後癱瘓也稱乳熱,表現為分娩後突發性肌肉鬆弛、四肢癱瘓及昏迷,是一種以低血鈣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該病的病因一般是由於鈣的吸收減少或排泄過多引起鈣代謝急劇失調而引起。因此生產中應進行早期預防,病情嚴重的應及時治療。如癱瘓發病急、病程短的,應進行早期治療,以便提高其治愈率。可用10%葡萄糖酸鈣溶液200mL,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用2~3d。同時進行強心、維持酸堿度和電解質平衡治療方法。

(7)母豬咬仔:在養豬生產中,母豬咬死或吃掉自己所生仔豬的現象有時發生,其原因主要有:

①母豬饑餓或營養不良,這種情況多見於瘦弱的老母豬或初產母豬。

②母豬母性過強,母豬曾經吃過別窩的仔豬或有異味的仔豬,或吞食過胎衣、流產胎兒,養成了吃仔惡癖。

③不能及時飲水,導致母豬口渴,發生咬傷仔豬現象。

④疼痛和恐懼,這種情況多見於個別初產母豬,因為未見過仔豬,有恐懼心理,因此一見到仔豬,往往眼睛瞪得很大,隨時準備攻擊,一旦仔豬接近,不是被咬死就是被咬傷。

有時母豬難產、疼痛難忍,往往把痛苦發泄到仔豬身上,從而咬死咬傷仔豬。

針對以上情況,常采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有:

①加強懷孕母豬的飼養,日糧組成應多樣化,滿足母豬對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營養的需要。

②認真做好接產工作,做到母豬產完仔後人再離開,及時清除死胎和胎衣,不讓母豬吞食。如果有的母豬需用胎衣補充營養,應煮熟切碎拌入飼料中喂給。

③不要讓仔豬串圈。

④產前讓母豬喝足水,如產仔時間過長,中間可給飲適量溫水。

⑤有咬仔惡癖的母豬,可戴上嘴籠,喂食時取下,吃完食再戴上。

⑥在仔豬身上塗抹母豬尿液或乳汁,油、蒜汁。

⑦對多次咬仔母豬進行淘汰處理。

(8)產褥熱:母豬在生產時如果消毒不夠嚴格,或者因胎兒過大導致子宮損傷,就會引發細菌感染而致產褥熱。產褥熱病豬的體溫一般會升到41~41.5℃,母豬食量減少或不食,乳房不脹,泌乳少,呼吸急促,身體衰弱,不喜走動,耳尖發冷,陰道處常有臭味分泌物流出。處理方法:做好豬舍的衛生管理工作,地上保持幹爽,作好產前、助產時及產後的消毒工作,可用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衝洗子宮及陰部,必要時可加用抗生素,如磺胺類或青黴素類。另可注射催產素20~40IU或益母草煎服以協助母豬子宮收縮,及時排出惡露。

任務二 母豬哺乳期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