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目五 豬的飼料配製技術(1 / 3)

任務一 豬的常用飼料及其特點

一、豬的營養需要

為了維持豬的生命與健康,保證其正常的生長發育,並能用同樣的飼料生產更多的豬肉,必須合理地為豬提供各種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以滿足豬維持生命、生長發育、繁殖和各種生理活動的需要。

1.能量

豬維持生命、生長發育、繁殖和進行各種生理活動都需要能量。豬所需要的能量來自於飼料中的有機物——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這三種營養物質在體內“燃燒”(生物氧化過程),釋放出熱能用來維持生命和滿足各種生理活動的需要。豬的能量來源主要是靠糖類,當熱能原料過剩時,豬能把它轉變成脂肪儲存在體內;相反,如熱能原料供應不足時,豬體內儲備的脂肪甚至蛋白質也可被動用來作為熱能供應。

2.蛋白質

蛋白質不僅是豬體組織、器官、肌肉、皮毛、血液的主要組成成分,而且在維持生命過程中,它還以激素和酶的形式廣泛地參與機體的各種生理機能和代謝過程。豬對物質的消化、吸收、轉運過程是由各種酶、載體完成的,缺乏這些特殊蛋白質,會引起豬生理功能的紊亂,甚至死亡。蛋白質也是豬體組織更新所需的原料,無論處於生長還是維持狀態,體組織蛋白都在不斷地進行著合成和降解,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氨基酸損失,因此需要從外界攝入蛋白質以進行補充,當攝入蛋白質超過維持需要時,則作為合成各種動物產品的原料。動物沒有儲存蛋白質原料的功能,過量攝入的蛋白質可轉化成糖原或體脂而儲備能量。由於蛋白質的營養作用不能由脂類、糖類或其他營養物質代替,豬要維持正常的生命、生長發育和繁殖,就必須從飼料中獲取一定數量的蛋白質,以滿足機體各個組織、器官合成蛋白質的需要。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可分必需氨基酸(豬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夠,必須從飼料中獲取的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兩大類。豬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等10種。

3.礦物質

礦物質是構成豬體組織的重要成分。一些元素不僅在骨骼中大量存在,在其他體組織中含量也較高。在動物體組織中一些礦物元素含量較為穩定,它們廣泛地參與著動物體內多種代謝活動,是多種酶的激活劑或組成成分,對於維持正常的組織細胞的滲透性和組織興奮性、機體內的酸堿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缺乏時,可引起特異的生理功能障礙和組織結構異常。根據礦物質在動物體內的含量可分為常量元素(占0.01%以上)和微量元素(占0.01%以下)。常量元素包括鈣、磷、硫、鉀、鈉、氯和鎂,微量元素包括鐵、鋅、銅、碘、錳、鈷、硒和鉻等。

4.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豬的正常生理機能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微量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它們是形成動物機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原料,主要以輔酶和催化劑的形式廣泛參與體內代謝的各種化學反應,從而保證機體組織器官的細胞結構和正常的功能。因此,又稱維生素為生物活性物質。豬對維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其作用非其他營養物質所能替代。維生素供應不足,會產生嚴重的缺乏症,給豬的健康和生產帶來損失。維生素可分為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是指能溶於脂肪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水溶性維生素是指能溶於水中的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5.水

水是重要的營養成分,水對機體比其他營養物質更重要。水具有多重功能,它是體液的組成成分,是營養物質的溶劑和傳輸媒介。此外,水在體溫調節、維持體液的離子平衡、排泄廢物、潤滑關節等方麵起著重要作用。豬所需的水來自飲水、飼料水及體內代謝水,飲水是最重要的來源,一般為所需水量的85%~95%,因此,水對豬是必不可少的。

二、豬的飼養標準

飼養標準是通過大量的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總結出來的滿足豬生長發育、生產、繁殖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的數量,它是飼料配合的重要依據。在我國養豬生產中,參考價值較高的飼養標準有《中國豬飼養標準》2004年版、《美國NRC豬營養需要》1998年版及各大育種公司豬的飼養標準。

三、豬的常用飼料

目前養豬生產中常見的豬用飼料有全價配合飼料、濃縮料、複合預混料、單項預混料等形式。

1.添加劑預混料

添加劑預混料簡稱預混料。它是由一種或多種飼料添加劑與適當比例的載體或稀釋劑配置而成的均勻混合物。其特點一是組成複雜。質量優良的預混料包括鐵、銅、鋅、錳、碘、硒或鈷等6種或7種微量元素,包括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3、維生素E、維生素K3、維生素B2、泛酸鈣、煙酸、維生素B12、葉酸、生物素及膽堿等;包括多種限製性氨基酸,如賴氨酸及蛋氨酸等;包括促生長添加劑,如藥物和酶類;以及其他添加劑如抗氧化劑等,各種飼料添加劑的性質和作用各不相同,配伍關係複雜。特點二是用量少、作用大。一般預混料占配合飼料的比例為1%或4%~6%。用量雖少,但對動物生產性能的提高、飼料轉化率的改善以及飼料的保存都有很大的作用。特點三是不能直接飼喂。預混料中添加劑的活性成分濃度很高,一般為豬需要量的20倍甚至上百倍,如果直接飼喂很容易造成豬中毒。

(1)根據預混料中的活性成分種類分類:可分為單項性預混料和綜合性預混料兩類。單項性預混料是由一類添加劑原料與適當比例的載體或稀釋劑配製而成的均勻混合物,例如多種維生素預混料、微量元素預混料等。綜合性預混料亦稱複合預混料,即由兩類或兩類以上添加劑原料與適當比例的載體或稀釋劑配製成的均勻混合物,例如由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及抗生素等添加劑原料配製成的預混料。

為了加強管理和使用安全,又按其中是否含有藥物(抗生素、化學藥物或驅蟲劑等),分為一般預混料和加藥預混料。

(2)按照預混料在全價飼料中的用量分類:全價飼料生產廠或預混料用戶的加工工藝不同,對預混料在配合飼料中的添加量也不同。一般大中型飼料廠預混料在全價飼料中的比例為0.1%~0.5%,而對於設備較差、工藝簡單、技術力量薄弱的飼料廠以及自配飼料的飼養場(戶),預混料在全價飼料中的比例較高,一般為1%~4%。預混料在全價飼料中的用量不同,導致預混料含有添加劑的種類也不同。一般常用的預混料有0.5%係列,1%係列,4%係列。

(3)常見的預混料添加劑:

1)微量元素添加劑。在飼料中添加時,都不是直接用它們的純元素作為添加物,而是采用純元素的各種化合物。主要有硫酸亞鐵、氧化鐵、硫酸銅、硫酸鋅、氧化鋅、硫酸錳、氧化錳、硫酸鈷、氧化鈷、碘化鉀、亞硒酸鈉、硒酸鈉等。這些化合物大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在配製添加劑時,應烘幹或曬幹,以便粉碎,防止結塊。

2)維生素添加劑。常用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B1、核黃素、煙酸、煙酸、泛酸、葉酸和膽堿等,這些維生素大都是人工合成的。在配製添加劑時應考慮易氧化的維生素要適當提高配比(如一些脂溶性維生素)。同時在添加劑中還要加入抗氧化劑,如目前常用的乙氧喹、二丁基羥基甲苯(BHT)、丁基羥基茴香醚(BHA)等。

3)氨基酸添加劑。常用的氨基酸添加劑有L-賴氨酸、DL-蛋氨酸、DL-色氨酸和甘氨酸等。在豬的各種配合飼料中,根據飼料所含必需氨基酸的多少,考慮適當添加少量必需氨基酸,容易缺乏的是賴氨酸,其次為蛋氨酸和色氨酸。或者為節省蛋白質飼料,可添加賴氨酸來代替部分飼料中的蛋白質。

4)抗生素。該類添加劑在豬體內可抑製有害菌的生長和繁殖,預防細菌性腸炎、下痢、腹瀉等疾病,從而促進豬生長。常用的有土黴素、金黴素、青黴素、喹乙醇、磺胺類藥物、呋喃類藥物等。使用這些藥物類添加劑要注意控製用量,混合均勻,以防中毒現象的發生,藥物品種、使用年齡、用量、停藥期等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5)酶製劑。酶製劑是一種生物催化劑,它可以通過生化反應促進蛋白質、脂肪、澱粉和纖維素的分解代謝來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豬的生長。在仔豬料中添加酶製劑有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如哺乳仔豬料中添加0.01%澱粉酶和糊精水解酶,增重可提高10%,飼料消耗降低10%;斷奶仔豬料中添加0.2%澱粉酶,增重可提高10%左右。

6)有機酸。有機酸可以調節胃中pH值,有利於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同時抑製胃腸內大腸杆菌和其他有害細菌的生長繁殖。因此,加入飼料中可提高豬的生產性能。據研究,飼料中加1.0%~2.5%的延胡索酸或檸檬酸,可促進豬的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

7)中草藥飼料添加劑。中草藥具有消食除積、健脾開胃、益肝助腎、理氣活血、安神定心、養血補氣、驅蟲抗病等保健藥理作用。中草藥本身含有一定量的營養物質,有的還含有動物喜愛的香味,添加於飼料中對動物有保健、增進食欲、幫助消化、促進生長、提高生產性能、降低飼料消耗的作用。

(4)礦物質飼料:礦物質飼料指以提供礦物元素為目的的飼料。常見的礦物質飼料主要有下列幾種。

1)骨粉。骨粉主要包括蒸骨粉、生骨粉兩種。前者是用蒸汽壓脫去大部分脂肪、蛋白而成,後者是用生骨直接粉碎成粉。含鈣30%左右、磷15%左右,是豬飼料中良好的鈣源和磷源。

2)石粉。石粉主要指石灰石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鈣的含量要求在35%以上,鎂不超過0.5%、砷不超過2mg/kg、鉛不超過10mg/kg、汞不超過0.1mg/kg、鎘不超過0.75mg/kg、氟不超過2000mg/kg。

3)磷酸氫鈣。磷酸氫鈣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通常含兩個結晶水,鈣含量不低於23%,磷不低於18%,鉛不超過50mg/kg,氟與磷比不超過1∶100。磷酸氫鈣的鈣、磷利用率高,是優質的鈣、磷補充料。

4)蛋殼粉和貝殼粉。蛋殼粉含鈣34%,與碳酸鈣接近,含磷0.09%。使用時要注意消毒,防止細菌感染;貝殼粉是貝殼去肉後的外殼粉碎而成的產品,含鈣33%。二者均是豬飼料中理想的鈣源。

5)食鹽。食鹽是各種動物不可缺少的礦物質飼料,對於保持生理平衡、維持體液的正常滲透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食鹽還可以提高豬的適口性,增強食欲,具有調味的作用。食鹽可直接加入配合飼料中,用量一般為0.25%~0.5%。食鹽也可以作為微量元素預混料的載體。在養豬生產中,也可以將食鹽加入飲水中直接飲用。

2.濃縮飼料

濃縮飼料又稱蛋白質補充料,是由蛋白質飼料、常量礦物質飼料及添加劑預混料,按一定比例配製而成的均勻混合物,再與一定比例的能量飼料配合,即為營養基本平衡的配合飼料。豬用濃縮料包括專用和通用兩種類型。專用濃縮料是指該濃縮料對豬的某一特定生理階段設計,如哺乳母豬濃縮料、乳豬濃縮料等;通用濃縮料是指該濃縮料可用於不同生理狀態的豬,可根據不同的生理階段調節使用比例,如生長肥育豬濃縮料。

蛋白質飼料是指幹物質中粗纖維小於18%,粗蛋白大於或等於20%的飼料。常見的蛋白質飼料包括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和單細胞蛋白質飼料。

(1)植物性蛋白質飼料:這類飼料是豬生產中使用量最多、最常用的蛋白質飼料。包括大豆粕餅、菜籽餅粕、花生餅粕、豆科籽實、玉米蛋白粉等。

1)大豆餅粕。大豆餅粕是大豆脫油後的副產物,通常將大豆經壓榨法或夯榨法取油後的副產物稱為豆餅,而將浸提法或預壓浸提法取油後的副產物稱為豆粕。在所有餅粕類蛋白質飼料中公認質量最好,蛋白質含量為40%~50%,賴氨酸含量為2.45%~2.70%,賴氨酸含量在所有餅粕類飼料中最高,但蛋氨酸含量少;適口性好;粗纖維5%左右,能值較高;富含煙酸與核黃素,胡蘿卜素與維生素D含量少;鈣不足。

大豆和生豆餅、生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製因子、凝集素、致甲狀腺腫物、皂角素等抗營養因子。適度加熱可破壞一些抗營養因子,提高氨基酸利用率,但加熱過度會降低蛋白質溶解度和氨基酸利用率,加熱正常的豆粕顏色為淡黃色至淡褐色,顏色太淺可能是加熱不足,顏色太深表示加熱過度。大豆餅粕在日糧中的用量一般在20%左右。

2)菜籽餅粕。菜籽餅粕是菜籽榨油後的副產物。含粗蛋白質34%~38%,蛋氨酸含量(0.58%)僅次於芝麻餅(0.81%),名列餅粕類飼料第二,精氨酸含量(1.75%)在餅粕類飼料中最低,然而硒的含量在植物性飼料中最高。

油菜籽、甘藍、白菜和芥菜等十字花科的種子含有硫葡萄糖苷,種子破碎後在一定水分和溫度的條件下,經芥子酶(存在於菜籽和腸道某些細菌)作用,被水解成有害物質——硫、氰酸鹽和異硫氰酸鹽,部分異硫氰酸鹽形成唑烷硫酮。

一般妊娠母豬、哺乳母豬日糧中盡量不用菜籽餅粕,或不超過3%,生長肥育豬為5%~8%;若是白菜型菜籽餅粕,在日糧中可提高其用量,生長肥育豬可占日糧的15%。

3)花生餅粕。花生餅粕是脫殼後的花生仁經脫油後的副產物。脫殼後的花生餅粕代謝能水平是餅粕類飼料中最高的,蛋白質達50%左右,適口性好,精氨酸含量5.2%,在所有動植性飼料中最高,賴氨酸和蛋氨酸很低,分別為1.35%和0.39%。花生餅粕容易變質,不宜久儲,易發黴產生黃曲黴毒素,對幼豬毒害最甚。肉豬用量不超過10%,哺乳仔豬最好不用,其他階段的豬不超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