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目四 豬的育種技術(1 / 3)

任務一 種豬的種用價值評定

種豬的種用價值評定一般在2月齡、6月齡(性能測定結束)和24~36月齡(初配和初產後)三個階段進行評定,采用分階段獨立評分法,用百分製計分。也可根據個體體形外貌、生長發育、生產性能等分項目進行評定。

一、外貌評定

1.種公豬的外貌評定

(1)整體評定:在觀看豬的整體時,需將豬趕至一個平坦、幹淨且光線良好的場地上,保持與被選豬有一定距離,對豬的整體結構、健康狀態、生殖器官、品種特征等進行感官鑒定。

總體要求:豬體質結實,結構勻稱,各部分結合良好。頭部清秀,毛色、耳型符合品種要求,眼明有神,反應靈敏,具有本品種的典型雄性特征。體軀長,背腰平直或呈弓形,肋骨開張良好,腹部容積大而充實,腹底成直線,大腿豐滿,臀部發育良好,尾根附著要高。四肢端正,骨骼結實,著地穩健,步態輕快。被毛短稀而富有光澤,皮薄而富有彈性。陰囊和睾丸發育良好。

(2)關鍵部位評定:頭具有本品種的典型特征;頸粗壯、短厚,雄性特征明顯。頭中等大小,額部稍寬,嘴鼻長短適中,上下顎吻合良好,光滑整潔,口角較深,無肥腮,頸長中等,皮膚以細薄為好。肩寬而平坦,肩背結合良好;胸寬且深,發育良好。前胸肌肉豐滿,鬐甲平寬無凹陷。背腰平直寬廣,不能有凹背或凸背。腹部大而不下垂,膁窩明顯,種公豬切忌草肚垂腹。臀部寬廣,肌肉豐滿,大腿豐厚,肌肉結實,載肉量多。四肢高而端正,肢勢正確,肢蹄結實,係部有力,無內、外八字形,無臥係、蹄裂現象。生殖器官發育良好,睾丸左右對稱,大小勻稱,輪廓明顯,沒有單睾、隱睾或疝,包皮適中,無積尿。

(3)評分:經過上述鑒定後,依據豬品種的外貌評定標準對供測豬進行外貌評分,並將鑒定結果做好記錄。

2.母豬的外貌評定

(1)整體評定:評定時人與被評定個體間保持一定距離,從正麵、側麵和後麵,進行係列的觀測和評定,再根據觀測所得到的總體印象進行綜合分析並評定優劣。評定時母豬個體應具有本品種的典型特征,外貌與毛色符合本品種要求,體質結實,身體勻稱,眼亮有神,腹寬大不下垂,骨骼結實,四肢結構合理、強健有力、蹄係結實,皮膚柔軟、強韌、均勻光滑、富有彈性。乳房和乳頭是母豬的重要特征,要求具有該品種所應有的乳頭數,且排列整齊。外生殖器發育正常。

(2)關鍵部位評定:頭頸結合良好,占整個體軀的比例勻稱。頭具有本品種的典型特征。額部稍寬,嘴鼻長短適中,上下顎吻合良好,口角較深,腮、頸長中等。頭形輕小的母豬多數母性良好,固宜選擇頭頸清秀的個體留作種用。

肩部寬平,與頸結合良好,平滑而不露痕跡。鬐甲平寬無凹陷,胸部寬、深且開闊。胸寬則胸部發達,內髒器官發育好,相關機能旺盛,食欲較強。背部要寬、平、直且長。背部窄、突起以及凹背都不好。腰部宜寬、平、直且強壯,長度適中,肌肉結實。肋骨開張而呈圓弓狀,外形無皺紋。腹部大而不下垂、不卷縮。母豬腹部大小適中、結實而有彈性,切忌背腰單薄和乳房拖地。臀和大腿是最主要的產肉部位,總體要求寬廣而豐滿。後軀寬闊的母豬,骨盆腔發達,便於保胎多產,減少難產。尾巴長短因品種不同而要求不同,一般不宜過飛節,超過飛節是晚熟的特征。

四肢正直,長短適中,左右距離大,無內、外八字形等不正常肢勢,行走時前後肢在一條直線上,不宜左右擺動。

種母豬有效乳頭數不少於12個,無假乳頭、瞎乳頭、副乳頭或凹乳頭。乳頭分布均勻,前後間隔稍遠,左右間隔要寬,最後一對乳頭要分開,以免哺乳時過於擁擠。乳頭總體對稱排列或平行排列。陰戶充盈,發育良好,外陰過小預示生殖器發育不好和內分泌功能不強,容易造成繁殖障礙。

(3)評分、定級:可按鑒定站製定的評分、定級表對種母豬外貌進行評分、定級。

二、生長發育的評定

豬的生長發育與生產性能和體質外形密切相關,特別與生產性能關係極大。一般來說,生長發育快的豬,肥育期日增重多,飼料報酬率高。對個體生長發育的評定,一般是定期稱取豬隻的體重和測量體尺。測定時期一般在斷奶、性能測定結束(6月齡)和成年(24月齡)三個時期進行。斷奶時隻測體重,後兩個時期加測體尺。

測量項目包括以下幾方麵:

(1)體重:體重指測定時稱取豬的活重。在早飼前空腹稱重,單位為千克。

(2)體長:體長指從兩耳根連線的中點,沿背線至尾根的長度。單位為厘米。測量時要求豬下頜、頸部和胸部呈一條直線,用軟尺測量。

(3)體高:體高指從鬐甲最高點至地麵的垂直距離。單位為厘米,用測杖或硬尺測量。

(4)胸圍:胸圍指用軟尺沿肩胛後角繞胸一周的長度,單位為厘米。測量時,皮尺要緊貼體表,勿過鬆或過緊,以將被毛壓貼於體表為度。

(5)腿臀圍:腿臀圍指從左側膝關節前緣,經肛門繞至右側膝關節前緣的距離。用皮尺量取,單位為厘米。腿臀圍反映了豬後腿和臀部發育狀況,它與胴體後腿比例有關,在瘦肉型豬選育中頗受重視。

三、生產性能的評定

生產性能是豬最重要的經濟性狀,包括繁殖性能、肥育性能、胴體性狀。

1.繁殖性能

(1)產仔數:總產仔數是包括死胎、木乃伊胎和畸形胎在內的出生時仔豬的總頭數。產活仔豬數則指出生時存活的仔豬數,包括因衰弱而即將死亡的仔豬。產仔數的遺傳力較低,平均在0.10左右,主要受環境條件的影響。母豬的年齡、胎次、營養狀況、排卵數、卵子成活率、配種時間和配種方法、公豬的精液品質和管理方法等因素都直接影響產仔數。

(2)初生重:仔豬的初生重常常指的是初生個體重。仔豬初生個體重在出生後12h以內,未吃初乳前測定,隻測出生的存活仔豬的體重。初生窩重即全窩仔豬總重量(不包括死胎在內)。仔豬的初生重遺傳力為0.10左右,初生窩重的遺傳力為0.24~0.42。

(3)泌乳力:母豬泌乳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哺乳仔豬的生長發育,它是重要的繁殖性狀之一。現在常用仔豬20日齡的全窩重量來代表,包括寄養的仔豬,但寄養出去的仔豬體重不得計入。泌乳力的遺傳力較低,為0.1左右。

(4)斷奶性狀:斷奶性狀包括斷奶個體重、斷奶窩重、斷奶頭數等。斷奶個體重指斷奶仔豬的個體重量。斷奶窩重是指斷奶時全窩仔豬的總重量,包括寄養仔豬在內。斷奶個體重的遺傳力低於斷奶窩重的遺傳力。在實踐中一般把斷奶窩重作為選擇性狀,它與初生產仔數、仔豬初生重、斷奶仔豬數、斷奶成活率、哺乳期增重和斷奶個體重等性狀都顯著正相關,是評定母豬繁殖性狀的一個最常用的指標。

公豬的繁殖性能通常參考其同胞姐妹或其他親屬的繁殖性能進行評定。

2.肥育性能

(1)平均日增重:平均日增重通常指整個測定期間豬(斷奶或測定開始到180日齡)平均每天體重的增長量或用達到一定目標體重(100kg)的日齡來表示。目前常用30~100kg平均日增重來表示。品種類型、營養水平和管理方法直接影響日增重。日增重與單位增重所消耗的飼料量無論是在表型相關上,還是在遺傳相關上均呈強負相關。也就是說日增重越高,則單位增重所消耗的飼料量越少。因此,在選種實踐中,對日增重性狀的選擇必將帶來飼料利用率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