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目四 豬的育種技術(3 / 3)

3.配種階段選擇

後備種豬一般在8月齡左右配種,此時淘汰的對象主要是生長發育慢而達不到選育指標的個體以及因有繁殖疾患不能作種用的個體。

4.初產母豬和初配公豬的選擇

(1)初產母豬的選擇:初產母豬選擇的主要依據是個體繁殖力的高低。首先將所產仔豬中有畸形、臍疝、隱睾等遺傳疾患及毛色、耳型等不符合育種要求的種豬淘汰,然後按母豬初產的繁殖成績選擇。

(2)初配公豬選擇:此時對公豬選擇的依據是同胞姐妹的繁殖成績和自身的性功能及配種成績。選擇時,將其同胞姐妹繁殖成績突出、自身性功能旺盛、配種成績優良的公豬留作種用。

種豬的選擇除了以上介紹的選擇方法外,還有後裔選擇。

後裔選擇又叫後裔鑒定,就是在相同的條件下,對一些種豬後裔記錄成績進行比較,按其各自後裔的平均成績確定種豬的選留和淘汰。

後裔測定成績是種豬優秀性狀遺傳性能的活證據,所以它是評定豬種用價值的一種很可靠的方法。但後裔測定改良速度較慢,因此後裔測定僅在如下的情況采用:被選性狀的遺傳力低(h2<0.2)或是一些限性性狀(隻限於某一性別表現的性狀,如:公畜的睾丸、母畜的乳房)時,被測公豬所涉及的母豬數量非常大時,或被測公豬為人工授精的公豬時。

二、種豬選配

選配是指在選種基礎上進一步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公母豬進行交配。其目的是使優秀的個體間獲得更多、更好的交配機會,促使有益基因結合起來,產生大量品質優良的後代,以鞏固和加強選種的效果,不斷提高豬群的品質。所以,選配是選種的繼續,選種是選配的基礎。兩者相互促進,互為基礎。在育種工作中,選種和選配是改良現有豬品種、創造新種群的基本手段之一。

1.選配原則

為了製訂好的選配計劃,做好選配工作,選配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目的明確:必須根據選育的目標確定選配的方法和配偶對象。其總的目標是通過選配加強其優良品質,克服其缺點。

(2)盡量選擇親和力好的公母豬交配:親和力指能否產生優良的後代。在製訂配種計劃時,須對豬群過去交配的結果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找出能產生優良後代的組合,並繼續保持這種交配組合。對於公豬,還應增選具有相同品質的母豬與之交配。

(3)種公豬的品質(等級)要高於種母豬:在豬群中,種公豬在遺傳上對後代群有更好的改良作用。為使豬群得到更大的遺傳改進,選配組合中種公豬的等級和品質都應高於種母豬,至少也要與種母豬等級相同,不能用低於種母豬等級的種公豬與該種母豬交配。對豬群中鑒定出的特級、一級種公豬,應該充分使用、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對二級、三級種公豬則應控製使用。

(4)具有相同缺點或相反缺點的公母豬不能選配:具有相同缺點的公母交配,實質上是缺點的同質選配。其結果是使缺點加深,使之固定,給品種改良帶來困難。具有相反缺點的公母豬,例如用凹背與凸背交配,結果是既不能改變凹背的缺點,也不能糾正凸背的缺陷。欲使凹凸背的缺點得到糾正,須用背腰平直的個體與之交配。

(5)注意年齡選配:交配公母豬雙方首先是健康的,最好是壯年公母豬交配。幼年配老年等組合,其效果最差,應該避免。

2.選配方法

(1)品質選配:品質指豬的體質、體形、生物學特性、生產性能、產品品質等可以觀察的表型性狀。品質選配即根據交配雙方的品質對比而決定配偶組合,所以,品質選配又稱為“表型選配”。品質選配又根據交配雙方品質的同、異,分為同質選配和異質選配。

1)同質選配:同質選配是選擇表型相同的公母豬交配的方法。例如用日增重大的公豬配日增重大的母豬等。同質選配主要是使親本的優良性狀加深、穩定和鞏固,使之穩定地遺傳。在選育實踐中,當豬群中出現符合選育目標的優良性狀或理想個體時,可以采用同質選配,讓具有此優點的公母豬交配,用以產生具有該優良性狀的後代,使優良性狀得以固定,從而穩定地遺傳,實現品種的選育目標。

2)異質選配:異質選配是選擇表型或類型不同的公母豬進行交配。異質有兩個方麵:一是交配雙方具有不同的優異性狀,例如,用生長快的公豬與產仔性能優異的母豬交配;二是交配雙方具有同一性狀而表型值有高低之分,例如,日增重高的公豬配日增重低的母豬。異質選配的主要作用在於綜合公母豬雙方的優良性狀,豐富後代的遺傳基礎,創造新的類型,並提高後代的適應性和生活力。

同質選配和異質選配是個體選配中最常用的方法,有時兩者並用,有時交替使用。在同一豬群,一般在選育初期使用異質選配,其目的是通過異質選配將公母豬不同的優點綜合在一起,創造出新類型。當豬群內理想的新類型出現後,則轉為同質選配,用以固定理想性狀,實現選育目標。就不同的豬群而言,育種群一般以同質選配為主,這樣可以增加群內優秀個體數量,保持豬群的優良特性。而一般繁殖群則多采用異質選配,這樣既可以促進新類型出現,同時又能保持豬群良好的適應性和生活力。此外,品質選配一般隻就一個或兩個主要表型品質而言,其具體的實施要服從於選育目標的要求。

(2)親緣選配:根據交配的公母豬之間有無親緣關係和親緣關係遠近所確定的選配組合,稱為親緣選配。若交配雙方到共同祖先的總世代數不超過6個世代,稱為近親交配,簡稱近交。

近交是選配的一種基本方法。近交在豬的選育過程中采用,可以純化豬群的遺傳結構,隨著近交世代的增進,豬群的雜合子基因型頻率逐代下降,純合子基因型頻率逐代上升,從而提高豬群的遺傳純度,提高其同質型,使豬群的遺傳性趨於穩定。近交在豬的品係建立過程中使用,可使品係的特征迅速固定,加速品係的建立。對於因品種混雜而造成退化的品種,實行近交還可以在純化遺傳結構的基礎上,使品種的性能得以恢複,從而複壯品種。近交也增加了有害基因純合而暴露的機會,因此可以有目的地安排近交,用以暴露豬群的有害基因,從而達到淘汰攜帶有害基因的種豬個體,降低豬群內有害基因頻率,提高豬群遺傳品質的目的。

近交也有不利的一麵,即近交衰退,是指近交後代繁殖性能下降,生活力、適應力下降,生長發育受到抑製,生產性能降低,豬群內有遺傳缺陷的個體數增加等一係列不良表現。為了充分發揮近交的有利作用,防止近交衰退現象的發生,在運用近交時,必須有明確的近交目的,反對無目的的近交,同時要靈活運用各種近交形式,掌握好近交的程度,不要一開始就用高度近交。

3.製訂選配計劃

選配計劃應根據豬場的具體情況、任務和要求而編製,必須了解和掌握豬群現有的生產水平、需要改進的性狀、參加選配的每頭種豬的個體品質等基本情況,本著“好的維持,差的重選”的原則,安排配偶組合,盡量擴大優秀種公豬的利用範圍,為其多擇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