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後效行為,為飼養管理好豬群提供了科學依據。在整個養豬生產工藝流程中,充分利用這些行為特性,精心安排各類豬群的生活環境,使豬群處於最優生長狀態,才能充分發揮豬的生產潛力,獲取最佳經濟效益。
七、異常行為及其預防
異常行為是指超出正常範圍的行為。惡癖就是對人畜造成危害或帶來經濟損失的異常行為。它的產生多與動物所處環境中的有害刺激有關。如長期圈禁或隨活動範圍受限程度的增加,則咬欄柱的頻率和強度增加,攻擊行為也增加。口舌多動的豬常將舌尖卷起,不停地在嘴裏做伸縮動作,有的還會出現拱癖和空嚼癖。
同類相殘是另一種惡癖。如神經質的母豬在產後出現食仔現象;在擁擠圈養條件下常發生咬尾等異常行為。
生產上為避免異常行為的發生,要合理控製飼養密度,保持豬舍內外的空氣交換,注意仔豬斷奶前後的飼養管理,注意日糧中微量元素的平衡。異常行為一旦發生便難以根除,重在預防。
隨著養豬生產的日趨現代化,豬的行為學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動物的行為習性部分由先天性的遺傳因素所決定,部分取決於後天的調教、訓練等外部因素。先天遺傳與後天調教相互作用控製動物的行為反應。研究豬的行為學特點、發生機製以及調教方法和技術,已經成為提高養豬效益的有效途徑。當前的集約化養豬多采用全舍飼、高密度、機械化、流水線生產的模式,這種生產方式不同程度地妨礙了豬的正常行為習性,豬與環境間不斷發生矛盾,大量引起豬的應激反應。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從研究豬的行為習性入手,加強訓練和調教,使其後天的行為表現符合現代化生產的要求。
任務三 豬的福利與養殖
隨著集約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中過多地簡化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忽略了動物本身的行為需要,容易發生應激反應,從而造成動物體質下降,生產潛力不能得以充分發揮,而且對畜產品質量造成不良影響。豬的福利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在歐盟國家。中國養豬業要走向國際化必須重視豬生產中的動物福利保護。
一、各類豬的福利基本要求
豬對福利有基本的要求。在日常生產管理上,豬的福利主要體現在不采食變質飼料,保證幹淨充足飲水,不被雨淋,不被暴曬,有病及時就醫,不被任何方式毆打,盡可能免受蚊、蠅、鼠幹擾,盡可能避免環境陰冷潮濕、悶熱與不透氣,保持生活場地衛生、幹燥、適溫和適當的活動麵積。各類豬的福利基本要求如下:
1.公豬的福利
不低於10㎡的單間;有外運動場可供自由活動;夏天有水池(大於2㎡)可供嬉水;室溫15~25℃,相對濕度50%~70%,可享受陽光和戶外運動;軟沙土地坪或水泥地坪上墊鋸木屑或幹草(15cm以上);飼料營養均衡,適量的青飼料;無體內外寄生蟲;享受皮毛按摩(每周不少於2次,每次15~20min);每周配種或采精不超過3次。不能和母豬長期隔離(不超過1個月)。
2.母豬配種的福利
氣溫適宜(15~25℃);忌噪聲與人為幹擾;給母豬按背、壓背、按摩乳房;合適的交配空間(10㎡以上);防滑地坪;生殖器的無刺激性消毒與清潔;可享受輕音樂;配種後的充分休息。
3.懷孕母豬的福利
(1)飼養模式與條件:孕前期(2個月),依性格、大小、強弱情況分類飼養,每圈不超過6頭,占地3㎡/頭;孕中期(60~90d),每圈不超過4頭,占地4㎡/頭;孕後期(90~110d),每圈1頭,占地6㎡/頭;不實行限位或半限位飼養,有外運動場可供自由活動。
(2)飼料:視膘情實行個性化飼養,補飼青飼料,讓其無饑餓感。
(3)環境:室溫12~22℃,相對濕度60%~70%;舍內以軟沙土地坪為好,若為水泥地坪,應墊鋸末或木屑,厚度不少於10cm。
(4)保健:產前3周驅除體內外寄生蟲;飼料中常規添加真菌毒素吸附劑、絲蘭屬提取物以及免疫增強劑等;每3d給予5~15min人工按摩。
(5)行為福利:提供深層紅土,滿足其拱土習慣。非限位欄飼養的母豬臨產前提供幹淨稻草、幹草以滿足其銜草做窩、護仔的習性。
4.哺乳母豬的福利
(1)飼舍:單欄水泥地坪飼養,不少於8㎡,有幹淨墊草;高床飼養時,其限位欄應加寬至65cm,以便起臥,最好是木製床麵,若為水泥或鐵製床麵應平整、無尖銳突起。
(2)飼料營養:盡可能稀料飼喂,少喂多餐,產前產後當天給予溫紅糖水。哺乳期飼料適口性好、易消化,可充分滿足泌乳的需要,視膘情實行個性化飼養。
(3)環境:氣溫15~23℃,相對濕度60%~70%,通風良好。
(4)保健:不給予苦味的藥物;減少泌乳期失重,控製在10kg以內;21~25d斷奶;產後采用常規抗感染措施,注射20IU催產素促使惡露早排出;產前對產欄進行徹底消毒;每2d給予5~15min人工按摩,可享受輕音樂。
(5)行為福利:斷奶時母去仔留,減少分離痛苦;斷奶後2~4頭母豬合群;通過柵欄可嗅見公豬。
5.乳豬、仔豬的福利
(1)營養:保證在出生後不遲於1.5h吃上初乳,並保證在出生後24h內吃足初乳;獨立飲水裝置,可通過飲水添加水溶性電解質多維等;7日齡誘食,誘食料上噴灑仿母奶製劑;斷奶後3~5d飼料過渡。
(2)環境:乳豬腹感溫度為第一福利要求,出生1~3d為33~34℃,吃乳處為31~32℃;出生4~7d為31~32℃,吃乳處為29~30℃;出生8~21d為28~30℃;出生22~28d為24~26℃;斷奶後第1周比斷奶前溫度高2℃。采用價廉、能耗低的水暖地坪保溫,也可采用電熱板、熱風爐、紅外線燈供熱。保溫箱內每頭乳豬占地≥0.1㎡。斷奶後移至溫暖、幹燥、衛生的高床保育。
(3)保健:為了減少初生應激,保證吃好初乳,剪犬牙應在2日齡進行;不實施斷尾和剪耳號;7日齡閹割(可減少痛苦和感染機會)。2~3日齡應常規補鐵與硒。
(4)行為福利:放置小滾球、懸掛鐵鏈、鐵球以供玩耍。寄養時,應在晚間進行,減少分離痛苦。
6.生長肥育豬的福利
有可供豬玩耍的鐵製、石製、塑料球等物品;有運動場,通風良好,可享受陽光;每頭占地不少於1㎡;每圈8~12頭;溫度15~25℃,相對濕度60%~70%;提供深層紅土,滿足拱土習慣;可全程使用液態飼料。
二、運輸與屠宰時豬的福利要求
1.運輸時的福利
運輸對豬的應激很大,血漿中皮質醇水平升高。要有裝豬台供豬走到運豬車上,不得有拖、拉、棒打、腳踢等粗暴的動作,在長途運輸中提供必要的食物和飲水,運輸設施不能過於狹窄,要求幹燥、清潔衛生,夏季應防止日曬、悶熱,冬季要注意擋風防寒。運輸途中,每8h休息2h,供水供料。
2.屠宰時的福利
豬運到屠宰場後應盡快卸下,不得有拖、拉、棒打、腳踢等粗暴的動作。要讓豬充分安靜休息,盡快提供飲水。提倡有條件的屠宰場播放輕音樂。屠宰時要用電擊,減少宰前的應激與恐懼;屠宰時封閉操作,避免待宰豬看見。
三、重視生產中豬的福利保護
當滿足動物康樂時,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水平,動物福利保護與生產實踐不是矛盾和對立的。我國豬生產中常常忽視了豬的福利保護,近年來在規模化豬場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豬的所有福利在養豬場規劃與設計時就要予以考慮。豬不同生理階段均需要相應的福利,而豬的所有福利均靠人來保障,飼養員與豬的接觸最密切,是能否落實福利保護的關鍵。研究證明:得到飼養員不斷地富有同情心對待的豬,與沒有得到或得不到合意對待的豬相比,血液中皮質類固醇激素前者明顯低於後者,生長速度和繁殖率前者比後者高。飼養員最易犯的行為錯誤就是粗暴地對待所飼養的動物,生產中不顧及動物的心理與行為,常常將飼養動物作為自己情緒發泄的對象。為此,現代豬場應創造條件倡導員工學習文化、學習科學技術,堅持“善以待豬”的理念,保障豬的健康和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