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印度LCA戰鬥機(2 / 3)

印度LCA輕型戰機印度軍方已打算用LCA與俄製SU-30構成輕重結合的搭配。然而,按照目前的研製進度,這種造價不菲的印度國產戰機,有可能麵臨還未正式就過時的尷尬境地。

繼LCA之後的是MCA計劃,從這幅印度航空發展局的三麵圖可以看出MCA才是名副其實的隱身戰鬥機,應用了矢量噴管,無垂尾。也許LCA隻是一塊鋪路石。主要性能指標單座、單發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機種:通用型;海軍型;雙座教練機。

LCA正式服役

印度2010年加入了從零開始自主研製戰鬥機的為數不多的國家行列。在班加羅爾晴朗的冬日天空中,印度空軍放飛本土研製的多用途“光輝”輕型戰鬥機。

LCA將為印度空軍組建一個有200架戰機的編隊,以取代日漸老化的俄製米格21戰機,並且在2012年之前增強空軍機隊的打擊能力。

“光輝”戰鬥機的交付時間曾經一拖再拖,並且還有超支的問題。它是由印度航空發展局研發的,並由班加羅爾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與幾家國營一私營航空公司共同製造。

導致屢次推遲的因素有多個,其中包括美國十幾年前因為印度在1998年5月進行第二次核試驗而對其實施的製裁。屢次推遲使得該項目的成本由最初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估計的約合7.43億美元提高至577.8億盧比。

自這種戰鬥機於2001年1月4日作為技術驗證機而進行首飛以來,印度航空發展局和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近10年來進行了1500次試飛,有11架飛機參與,其中包括5架原型機。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正在生產8架量產飛機,並將為空軍首個20架飛機的訂單開始供貨。這20架飛機將用於組建第一個“光輝”戰鬥機中隊,該中隊將建在泰米爾納德邦哥印拜陀附近的一個空軍基地。

印度空軍2010年又增訂了20架“光輝”戰機,用於將在該國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杜蒂戈林附近組建第二個中隊。空軍在本10年中還將在該邦建設一個新基地。

“光輝”戰鬥機交付部隊後,一些印度媒體一度將其盛讚為“印度航空工業的裏程碑”。來自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多位科學家甚至信誓旦旦地展望稱,印度有能力將“光輝”發展成“具備隱形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對於印度科學家們的樂觀,有印度媒體指出,當初在研發“光輝”時,有關方麵本將其定位為第四代戰鬥機;但到投產時,它僅僅可以算作是一款三代或是三代半戰鬥機。更令人無奈的是,裝備美製引擎的“光輝”Mark-II型要等到2014年12月才能首飛,投入生產則要等到2016年。

報道稱,印度空軍和海軍已經表示要對“光輝”繼續進行測試。就連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也承認,“光輝”仍是“半成品”。

印度國內不少人指出,“光輝”戰鬥機暴露出的種種問題都源於印度國防工業體係的落後。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前負責人、曾擔任國防部長技術顧問的阿塔就曾坦言,“我們這樣的國家連汽車發動機都造不出來,現在卻試圖研發戰鬥機發動機!”言下盡顯對前景的悲觀。

據悉,“光輝”有40%的部件依靠進口,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發動機,因為印度自行開發“卡弗裏”型發動機的努力已經失敗。此外,在1993年立項時,印度本打算實現戰鬥機航電係統的100%國產化,但是直到現在國產比率才僅僅達到60%。

顯然,印度國內已經認識到國防工業整體落後的弊端。薄弱的航空工業基礎使印度隻能專注於“光輝”一個項目,一旦某個子係統的研發進度拖延,整個項目就不得不叫停或隻能靠引進外國裝備救急。這樣做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和時間,更嚴重的是,印度將大量精力集中於20多年前的老舊設計上,忽視了戰鬥機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

印度《新聞與分析日報》就在報道中毫不客氣地指出,“諷刺的是,當印度還在為研發國產的‘光輝’戰鬥機而奮鬥的時候,隻有很少幾個人意識到,中國已經研發出隱形戰鬥機,而印度的同類產品還處於繈褓中。”文章最後提醒道,“如果想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防工業,印度必須轉變觀念。

LCA基本技術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