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印度LCA戰鬥機(1 / 3)

摘要

LCA的首架原型機TD-1的第四次飛行,在外形上顯然受法製幻影-2000影響甚多。另外原型機還是安LCA戰鬥機裝的F404發動機,單單在日後的換發問題上,改動工作量就很大一架戰鬥機從研製到投產前後曆時三十多年,這在航空史上實屬罕見。不過根據印度軍方公布的材料,融合了印度軍事和民用領域中各項最新研究成果的LCA輕型作戰飛機,整體技術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LCA的氣動外形經過廣泛的風洞試驗和複雜的計算機分析,結果產生了類似幻影-2000的布局。該機采用無水平尾翼的大三角翼設計,這種氣動外形能夠在確保LCA輕小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操縱麵,擴大外掛的選擇性、增強近距纏鬥的能力,同時繼承了無尾三角翼優秀的短距起降能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高速性能,但印度軍方認為,現代空戰強調的是高機動性以及視距外打擊能力,沒有必要追求更大的飛行速度。從雙輪前起落架和粗壯的主起落架可以看出LCA已經做好了上艦準備。

研發過程

LCA機體的40%都采用了先進的複合材料,不僅有效地降低了飛機的自重和成本,而且加強了飛機在近距纏鬥中對高過載的承受能力。機體複合材料、機載電子設備以及相應軟件都具有抗雷擊能力,這使得LCA能夠實施全天候作戰。

據印度航空發展局介紹,LCA正常起飛重量8500公斤,最大平飛速度2080千米/小時,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在這裏要指出的是LCA的外形並沒有采用隱身設計,由於LCA機體極小,大量采用複合材料,進氣道的“Y”型設計遮擋住渦輪葉片的因素使得LCA的擁有了所謂的“隱身性能”。

TD-1在班加羅爾進行地麵測試,LCA的進氣道對應於2080千米/小時的速度要求采用簡單的不可調式,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翼麵下的襟副翼動作裝置的整流罩是如此的巨大LCA原定的動力裝置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GE-F2J3發動機。1999年印度進行核試驗後,美國停止向其提供發動機,因而LCA生產型將不得不采用本國研製的“卡韋裏”渦輪風扇發動機,目前該發動機樣機正在俄羅斯進行測試。

LCA的機身和機翼內都布置了油箱上,機翼和機腹下可以掛載1200升和800升的副油箱。值得一提的是LCA配有空中受油裝置,為這種小飛機提高了續航力。據印度軍方披露,適於在航母上起降的艦載型LCA也在試製進程中。

這架LCA模型展示了LCA的典型掛載方案,三具副油箱+四枚無製導炸彈+兩枚自衛用空空導彈LCA兩側機翼下各有三個外掛點,機身下方也有一個外掛點。飛機還可外掛電子吊艙和偵察吊艙。

電子設備在現代化戰機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LCA所配備的“綜合數字電子設備”是由設備係統,管理係統,推進係統、電氣係統及飛行控製係統共同組成。其核心是一個LCA戰鬥機“32位任務計算機”,能夠完成諸如飛行控製、機載設備自檢等數據計算任務。任務計算機軟件采用美國國防部Ada語言。

在1月4日首飛前數日,LCA在進行地麵滑跑測試LCA的精確導航及製導是通過“慣性導航係統”及“全球定位係統”共同完成。該機裝備有抗幹擾無線電通信係統以及先進的電子對抗設施。電磁和電光接收機/幹擾機等電子戰設備,為飛機提供了必要的“軟殺傷”能力。

LCA采用了玻璃座艙技術。氣泡式座艙罩為駕駛員提供了絕佳的環視視野。兩個多功能顯示屏能向飛行員及時準確地提供信息。在激烈的空戰中,飛行員所需的重要數據能以高亮形式閃動在平視顯示器上;“HOTAS-側杆操縱”概念確保飛行員無須手離操縱杆,便可完成各項操作。

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回避和製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係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能夠在瞬間鎖定並攻擊多個目標。多普勒脈衝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製能力。地形測繪、頻率捷變以及其他電子反幹擾技術,令雷達係統完成能夠滿足現代空戰的需求。

1月4日,LCA首飛,起落架沒收起,LCA的環境控製係統為駕駛員提供一個高度舒適的環境,同時向機載電子設備提供適度製冷;飛行控製係統采用了先進的四餘度數字式線傳飛行控製係統,具備極佳的可靠性和靈敏性。印度軍方宣稱,駕駛LCA將是一件十分輕鬆愜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