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古域佛光(2 / 2)

於瑞笙似是在思考中道:“如此說來它們所謂的古域佛光,乃是我們所說的傳國玉璽?”

賈教授繼續道:“原也不錯,隻是既被那水棺族的人魚所知,它們便時時刻刻想要奪來,無奈鹹陽皇宮城牆高大,戒備森嚴,再加上它們不能離水時間太長,卻也多次無功而返。事有湊巧,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遊洞庭湖,一時間風浪大作,舟幾近傾覆,湖麵突現數十個魚人,口吐人言,要求秦始皇歸還玉璽,否則將把龍舟傾翻,秦始皇無奈隻得急投玉璽入湖中,不久風浪止歇。原到此,那支水棺族的人魚便可用古域佛光打開天池底部的密道,可是千不該萬不該,在此時洞庭湖漁民捕獲了這支水棺族的聖女,那聖女地位極高,是掌管占卜與祭祀的巫師,無論如何還是要搭救的。於是,秦國官員把此事稟報給秦始皇,秦始皇思考後便答應了以玉璽換人的方案。那秦始皇卻是一個心胸狹窄之人,他既能統一六國,卻有過人的膽識和謀略,那些魚人交付玉璽之後,不但它們的聖女被殺了,而且負責交易迎會聖女的人魚也身首異處。這件事卻被曆史詐記道:秦始皇遊洞庭湖,風浪起,舟將覆,急投玉璽而止,後八年,有人持玉璽與秦始皇的從者曰:持此還祖龍,想來多有美化秦始皇之意。

那支水棺族的人魚憤恨之極,苦等九年終於得到機會,在秦始皇巡遊到沙丘,在河邊散步時,被人魚武士活活勒索,並鼓動趙高篡改詔書,其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偌大的一個秦帝國覆滅了,這一次是那支水棺族的人魚離古域佛光最近的一次,但它們卻被憤怒的仇恨衝昏了頭腦,居然忘了要盜取古域佛光的事情。其後秦亡,子嬰持玉璽獻了劉邦,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孝元皇太後持玉璽打王尋,破起一角,乃以黃金鑲之。莽兵敗,玉璽落入漢光武帝劉秀之手。後東漢末年董卓作亂,孫堅率兵攻入洛陽,是夜見南甄宮有一井中有五彩雲氣,使人入井,見井中自盡之宮女,頸中係一小匣,正值夏天,那宮女肉體不腐不爛卻也奇怪之極,打開小匣正是傳國玉璽。世人看到這段史料描述,均覺得可信度不高,即便玉璽再過於神奇,怎會井中有五彩毫光呢,那古域佛光又叫鳳凰石,卻大有原因的,世上的鳳凰原隻有停留在口口相傳的層麵,很少有人會見到,其實真正的鳳凰也隻有5000年出現一次,那卞和也隻是趕得巧了,凡鳳凰棲息之石內均生有孔雀膽,想來那王孫壽雕琢鳳凰石時,沒有雕到內置的孔雀膽。那孔雀膽顧名思義就是有孔雀膽那麼大小的奇異珠子,有各種神奇的功能,能發出光亮猶如夜明珠一樣能放射出五彩的光芒,因此才有了古域佛光的名字,所以即使有五彩毫光,那也不足為奇。那玉璽隨江山易主不下數十次,嚐盡了顛沛流離之苦,直到五代十國時,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玉璽登玄武樓****,傳國玉璽從此不知所蹤,這是中國一直以來對傳國玉璽的記載,隻是不知道那傳國玉璽到底去哪了?你想那支水棺族的人魚對古域佛光即是處心積慮,不得到手那會甘心,那必然歸人魚所有,隻是後來關於這個傳說比較模糊,既然已經曆經千辛萬苦得到了那古域佛光,自然是能打開水族密道,不知道為何這支水棺族發生了什麼變故,人魚開始四散分裂,一部分生活在地中海,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西洋沿岸,一部分美洲的大西洋沿岸淺海,另一部分生活在紅海,阿拉伯海,印尼海域也有發現,逐漸退化成被我們稱作美人魚。”

“賈教授”於瑞笙跟進一步,忍不住問道,“您對九層玲瓏寶塔有多少具體的了解嗎?”

賈教授道:“那九層玲瓏寶塔,又叫淩空仙閣,相傳塔底有異獸蹲守,凶猛異常。有兩句詩是形容這九層玲瓏寶塔的:“山中雲海明複空,群仙出沒藍明中。”,隻是具體那塔是何種樣子的,傳說中卻也沒有提起。這幾天我也一直留意,根據各種情況推斷,這裏已經是水族靈域無異了,隻是既然是曆代水族的安葬之地,想來應該有墳場墓碑之類的,但無從尋覓。若以從地理上看,這亡靈穀和魔海亡靈藏匿水棺族墳群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一個覆蓋大量的土層,一個又被水所覆蓋,著實不好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