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應變(5)(3 / 3)

美國在應對2007年底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進而蔓延至實體經濟危機中,也使用了“金蟬脫殼”之計。從2007年底開始,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金融海嘯,使美國華爾街哀鴻遍野,華爾街5家獨立投資銀行,其中3家壽終正寢,剩下的高盛與摩根士丹利也被迫轉型為控股性商業銀行。美國最大的房貸公司房地美、房利美壞賬高企,搖搖欲墜。美國的地方銀行頻頻遭遇客戶大規模擠兌。股市暴跌,花旗銀行的股票跌到1美元。製造企業也隨金融危機紛紛倒閉,美國最大通用公司也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美國的財政赤字2008年底超萬億元。美國遭遇了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機,損害著美國霸主地位的維持鞏固。美國為了擺脫金融危機加劇,止住經濟崩潰的風險蔓延,依仗“全球央行”的金融地位,極力使用“金蟬脫殼”之計。

美國日夜趕印美元,促使美元貶值,又讓中國不斷購買美國國債,截止2008年底,我國持有美國國債及企業債券總量已是近萬億美元,且於2008年12月16日,將美元儲蓄基準利率調至0%—0.25%,揭開美國零利率時代。美國降低基準利率,表麵上通過寬鬆貨幣政策意欲提振經濟,其實是希望通過降低基準利率,以降低發債成本。通過中國為首的認購國認購美國低利率的國債,轉嫁美國金融危機的風險,讓其他美國國債的債權國為美國金融危機埋單,讓全世界人民為美國金融危機埋單。“金蟬脫殼”之計,本是用詭詐之術迷惑對方,以實現自己的真實目的。而美國濫發美元,促使美元貶值,又讓債券零利率,是去殼逃債。比如原來我們借給美國100億美元,相當價值6000萬盎司黃金,每年可收取利息相當300萬盎司黃金,而美元貶值後,6000萬盎司黃金隻值5000萬盎司黃金了,債券利息也減少了,等於美國要支付的債券本息大幅度減少了,美國即可從金融危機中脫身,美國在這場危機中可謂對“金蟬脫殼”表演得淋漓盡致。

投資人應用“金蟬脫殼”之計與“借屍還魂”的借殼上市的做法正好是相反。“金蟬脫殼”是上市公司經營過程中碰到了麻煩,嚴重影響聲譽,采取的拋棄上市公司的空殼子,宣布其破產,然後抽出其剩餘資產另組公司,重謀生路的策略。美國意大利銀行的創建者阿馬迪歐?彼得?賈尼尼曾經在1928年夏天使用過該計。當時,賈尼尼正在意大利老家休假。他獲悉美國的意大利銀行股票出現大幅度暴跌,跌幅高達50%。賈尼尼心急火燎跑回美國舊金山的總部,了解暴跌的原因。當他獲知這次股價暴跌,是因為意大利銀行在收購舊金山自由銀行之後,被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懷疑有壟斷美國銀行業之嫌,而下令意大利銀行出讓51%股份所引起。賈尼尼決定,為了擺脫困境,在保持意大利銀行這個軀殼的同時,成立另一個股份有限公司,將意大利銀行的一部分資產注入這家新公司,並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辭去意大利銀行總裁的職務。此方案開始得不到他身邊大多數人的理解。賈尼尼告訴身邊的幕僚:“我辭去意大利銀行的職務後,可以以私人的身份和立場,更方便去勸說美國總統和美國財政部長,促使他們製定新的法令,實現商業銀行全國分行網絡合法化。我的辭職不但不會讓意大利銀行垮台,並且還能創立一個以原始銀行為支柱的世界最大的商業銀行。”那些幕僚聽後轉而讚同賈尼尼“金蟬脫殼”的計策。不久,賈尼尼按照自己的戰略意圖,在德拉瓦州新成立了一家——泛美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的最大股東就是意大利銀行,但由於股份分散在大量的小股東手裏,因而外人不再對它有行業壟斷的嫌疑。意大利銀行不僅沒有在這次危機中垮下,反而越來越壯大,還兼並了美洲銀行,成了美國第一大商業銀行——美國商業銀行。賈尼尼出任該銀行總裁,成為改寫美國金融曆史的巨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