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河南省政府又為閻錫山接風洗塵,何成浚在宴會上還代表蔣介石致詞,極力吹捧了閻錫山一番。可是,閻錫山生性多疑,本能地感覺到鄭州氣氛不對,他暗中找來了安插在河南省電訊局的密探張象乾和鄭州行營辦公處處長梁航標等人,要他們注意情況。1月13日,張象乾竊聽到何成浚與韓複榘準備在14日捉拿閻錫山的密令。閻錫山得到確切情報後,立即采取“金蟬脫殼”之計,以身體不適為名,謝絕一切來訪人員,並將自己的車停放在官邸大門外,邀請醫生不斷往來,暗示閻病在府內,不便遠行。另一方麵,密令駐新鄉的馮鵬翥部火速派一連警衛士兵乘火車秘密前來鄭州護衛,並派兵進至鄭州西郊,控製黃河鐵橋、渡口,隨時準備阻攔韓複榘部追擊。一切安排妥當,當馮鵬翥帶兵接應的火車一到,閻錫山微服化裝立即從官邸後門溜了出去,登車離開了鄭州。此時,何成浚、韓複榘還被蒙在鼓裏。第二天,閻錫山給何、韓發了電報,謊稱太原人心浮動,部隊不穩,需立即回去坐鎮,因而不辭而別,尚請諒解!何、韓隻好仰天長歎。閻錫山如此“金蟬脫殼”逃過了一劫。
在1943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德涅伯河大會戰中,蘇軍的統帥朱可夫,也曾使用“金蟬脫殼”之計。會戰開始之時,蘇聯的沃羅涅什方麵軍攻勢淩厲,全軍突破德軍組織的德涅伯河防禦後,一舉奪取了基輔東南約140公裏的布克林登陸場。德國納粹的軍隊也很快重新組織兵力展開拚死的反擊。經過多次互為攻防的反複交戰,雙方損失都較大,且蘇軍暫時處於被動地位。若是繼續與德軍糾纏下去,會有失敗的危險。蘇軍前線總指揮朱可夫元帥和方麵軍司令瓦杜丁大將審時度勢,決定將主攻方向轉移到德軍防禦力量較弱的基輔北側。為了將主力安全轉移不被敵人發覺,朱可夫等蘇軍高級將領,使用了“金蟬脫殼”之計,故意編造了一個暫停進攻、就地進入防禦的虛假命令,又從戰場上找回一具屍體,換上大尉軍服,把假命令放在“大尉”攜帶的公文包裏,特地讓德軍打掃戰場時撿去。德軍看到假命令後,信以為真,遂命令其前沿部隊對蘇軍發起攻勢。而蘇軍且戰且退,佯敗至第二道防線的戰壕。
蘇軍又使用各種宣傳手段,聲稱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全線處於暫時被動的情況下,部隊轉入固守,以便在布克林重新發起新的攻勢。同時,又讓指揮所幾部電台日夜不間斷工作,好似反空襲的準備工作也在加緊進行,致使納粹德軍深信不疑蘇軍主力部隊仍然堅守在布克林伺機與其決戰。為此,納粹德軍始終將兵力集中於布克林戰場,並調遣預備兵力增加到布克林作戰方向,還對蘇軍原來屯兵的陣地進行了航空火力準備,狂轟濫炸了一個多星期。其實蘇軍在製造假象的同時,早已命令近衛軍第三集團軍等主力裝甲部隊,悄悄沿著德涅伯河東岸的路線行進,並在基輔以北40公裏處重新渡河完成了集結。最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柳捷日登陸場向德軍兵力部署薄弱地區的部隊發起進攻,給德涅河的納粹德軍以毀滅性打擊。
在軍事上俯拾皆是的“金蟬脫殼”之計,說的是在危急關頭,巧用詐術,製造假象,迷惑對方,掩蓋轉移逃脫的意圖。說到底“金蟬脫殼”之計,其實質是一種分身之術,一種逃遁之計。在經濟活動中,借用“金蟬脫殼”之計,主要體現在投資決策失誤或商品銷售不暢時所采取的挽救危局的應急措施。諸如去殼存質、以優掩瑕的方法,皆可視作“金蟬脫殼”之計引申。在我國剛剛打開國門之時,我國的外貿企業對商品的包裝往往重視不夠,有一家向英國出口的18頭蓮花茶具,使用的是瓦楞紙箱包裝,給顧客的感覺就是低檔的商品,結果隻能是1英鎊的價格,且購買者稀少。後來,該產品加製了精美的外包裝,又在上麵印上實物的彩照,同樣的商品經過這樣改頭換麵的包裝,身價大增,1英鎊售價頃刻增至9英鎊,購買者比原來賣1英鎊還成倍增加。正是這種去殼存質的“金蟬脫殼”之計妙用,使商品由滯轉暢。有的產品本來由於設計先天不足或者隨著新技術應用,原來的性能顯得落後,或者季節性商品麵臨錯過銷售良機等等諸如此類各種原因商品積壓。企業為了減少損失,往往采取減價贈送的策略。通過減價促銷、買一贈一等手段,提升顧客購買欲。有的廠商還采用有獎銷售的辦法,利用顧客僥幸獲利的心理,促使顧客下決心購買商品。廠商利用這樣的手法,將滯銷積壓商品推銷出去,減少了企業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