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應變(6)(1 / 3)

股民在股市中應用“金蟬脫殼”之計,主要體現在止贏、止損。當股價到達你設定的目標價位後,摒棄貪得無厭的心理,見好就收。像巴菲特2004年以每股1.62元港幣,斥資38億港幣,投資中石油23.39億股,成了中石油第二大股東,3年後,他即從2007年7月12日開始至10月19日以每股平均12.23元的價格全部清倉中石油。在這次投資中,他淨賺了277億港幣。雖然,後來中石油股票價格隨著世界石油價格上漲而上漲,巴菲特看起來少賺了一些,但與後來中石油跌至每股9.71元,他畢竟心安理得地保住了277億元利潤。況且他止贏獲利後又可將這筆資金投入其他股票繼續增值。其中,他將中石油賺來的錢,以每股1.03美元收購比亞迪股票2.25億股,不到一年,比亞迪股票上漲了6倍多,巴菲特手下波克夏公司已經有13億美元賬麵獲利。對其來說,如此“金蟬脫殼”的止贏很值得。“金蟬脫殼”運用在止損上,更貼近該計的原意。股市一旦出現股價跌穿10日、30日、125日移動平均線,MACD形成死叉出現綠柱狀,KDJ隨機指標的J值向下穿破100,SAR轉向指標開始轉向等技術情況,並且基本麵又偏淡,此時股票投資人就應該順應市況發展趨勢,及時出局。特別是中國股市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政策調控對股市影響特別直接、特別強烈。

曆史的經驗值得注意,股市有幾次大跌都是由政策變化引發的。如1996年12月中旬,上漲指數漲到1258點,《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認為股市市盈率太高,泡沫過多,結果引發股市大跌。1997年5月中旬的階段性大頂也是政策調控造成的。當時將證券印花稅由3‰調整為5‰;接著又公布300億上市額度;5月22日又出台嚴禁國企和上市公司炒股的規定。連續的政策調整,預示著一輪上漲行情的終結。若當時在聽聞調整印花稅政策時就果斷“金蟬脫殼”,就可以成功逃頂,減少損失。又如2009年8月3日以來,股票市場各項技術指標均向下行,而基本麵央行的主要負責人開始放言要對寬鬆信貸政策進行微調,並為防止信貸資金流入股市、房市,要求根據貸款人貸款的用途,將貸款直接劃轉至項目收款單位,堵住了貸非所用的資金流轉渠道。這些影響股市資金麵的信號的出現,預示著2009年上半年以來,流動資金推動型的股市複蘇、上漲,將告一段落,將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波調整。作為清醒的投資人就應使用“金蟬脫殼”之計及時清倉。如此,就可以在後來幾天大跌下,逃過一劫,保住前期股票價格上漲獲得的勝利果實。股諺說得好,“會買股票的是徒弟,會賣股票的才是師傅”。同樣,能“金蟬脫殼”逃頂的才是真正的師傅。

7.6借屍還魂

“借屍還魂”係三十六計攻戰計中的第十四計。實際上,對“借屍”一方來說是攻戰計,而對“還魂”一方來說,也可稱為敗戰計。該計原文為:“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其意為,凡有作為的,不求助於人,難人為我借用;凡是沒有作為的,要求助於人,因而為我所用。利用那些沒有用的或是沒有作為的力量,達到我不受別人支配、而我去支配幼稚的蒙昧者的目的。

該計解語原文:“換代之際,紛立亡國之後者,固借屍還魂之意也。凡一切寄兵權於人,而代其攻守者,皆此用也。”其意為,曆史上改朝換代,又紛紛扶植亡國君主的後代,這固然屬於“借屍還魂”的計謀;而那些借兵給別人,或替別人進行攻戰或防禦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屬於這種計謀的運用。

“借屍還魂”的計謀,作為攻戰計時,是指進攻一方憑借己方強大的實力,而對力量較弱的一方,采取不費一刀一槍、隻利用對方臣服的辦法予以製伏的最佳形式。該計謀作為敗戰計使用時,指的是已經衰落失敗的一方借助另一種形式而出現。引申的意義,即是處於被動或失敗的局麵時,善於利用一切有利的條件,扭轉危局,實現既定目的,也是“借屍還魂”計謀的具體運用。

“借屍還魂”還在元代嶽伯川所作雜劇《呂洞賓度鐵拐李》中演繹了一則神仙故事。在《元曲選?碧桃花》中“誰想有這一場奇怪的事,那徐碧桃已著她‘借屍還魂’去了”一句,活龍活現地勾勒了“借屍還魂”計謀的形象體現。曆史上許多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都曾成功地運用“借屍還魂”的計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在改朝換代的政治紛爭中,最會發生使用“借屍還魂”的謀略扶植亡國君王後代,打起前朝的旗幟以號令天下,實現政治目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後,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在中國曆史上寫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但他實行苛刑峻法,焚書坑儒,專製暴戾,奢靡荒淫,天下百姓無不怨聲載道。特別是秦國滅楚後,對楚人壓迫最深,以至他死後的第二年(公元前209年),便爆發了以楚人為主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開始高舉義旗的是陳勝、吳廣,繼而項梁、項羽兩叔侄積極響應。項梁、項羽叔侄殺了會稽郡守殷通,率領江東精兵8000人西渡長江,轉戰於江淮之間,屢戰屢勝,隊伍也不斷壯大。正在這時,陳勝起義軍被秦將章邯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