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應變(4)(1 / 3)

在春秋末期,齊國的大夫田成子因上台“名分不正”,加上其內部怨氣衝天,外部諸侯不服,處於內外交困的局麵。正在這時,越國借口說他篡權,出兵攻打齊國,田成子慌了手腳,趕緊與幕僚商量對策。有的說:“越國欺人太甚,動員全國兵員迎敵。”有的說:“時下國內人心浮動,臣民未曾享受大王恩惠,若傾城出動,難得民心,難以服眾。”有的建議:“效仿他國,割讓城池,免動幹戈。”田成子聽來聽去,總覺得這些人建議都不是破敵良策。正在這時,田成子的哥哥完子向他獻計說:“我請求大王恩準我率領一批賢良之臣出城迎敵,且以真打,又被戰敗,全部戰死。如此,即可讓越退兵,保全國家。”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田成子也不解其意,追問何故?完子從容回答:“王弟現在占據齊國,百姓不了解你治國本領,不知你政績,私下謂你為竊國大盜,不一定能舍身為你打仗。而我帶領賢良之士,出兵迎敵,戰而敗,敗而死,以身殉道。而越國出兵攻齊,其意在各諸侯麵前揚威盜名,而侵吞我國,現在恐怕還實力不及,若其殺死了大王兄長,目的已酬,估計不會進一步行動。國內民眾看到我率賢良之臣為國盡孝,亦可安撫民心,國內就會穩定,這是唯一的救國之道。”田成子含淚聽完兄長的建議,哭著為他送別。果然,完子以身殉道,救了齊國。在這裏,完子在權衡各方麵利弊後,“李代桃僵”,舍身保國。

另在戰國時,秦國與趙國的長平一戰,趙國大敗,趙國以割讓六座城池為條件,使秦國撤兵回營,從而獲得了整頓軍備的喘息時間。趙國孝成王接受虞卿的建議,一方麵對內采取強國方略,整頓軍隊,修築城防,獎勵耕種;另一方麵對外,則采取用六座城池去賄賂齊、魏、楚,積極推行“合縱連橫,聯合抗秦”的策略。過了一些時候,秦王派使臣去趙國接受割地,但趙國巧妙一拖再拖。秦王等得不耐煩了,急要發兵討伐,秦將白起告誡秦王:“趙國國情已變,臣民一心,上下通力,現出兵已晚矣!”秦王仗著兵強馬壯,還是於公元前258年9月又一次發兵伐趙。麵對秦軍的攻勢,趙軍避開秦軍的鋒芒,實行大步後退,讓出大片土地,將兵力收縮集中。秦軍一直打到趙都邯鄲城下。由於秦軍貪心占領城池土地,兵力不斷分散。而趙軍采取集中兵力防禦,避免與秦軍決戰,其後勁尚存。加上魏國王兄信陵君魏無忌的姐姐是趙國的平原君的夫人,魏、趙兩國存在唇亡齒寒的關係,當接到趙國求援後,信陵君設計偷來了調兵的虎符,率領8萬魏軍殺向包圍邯鄲的秦軍。這時應趙國求援的楚兵也趕到了邯鄲,守城的趙國平原君看到魏、楚援兵已到,率領3000敢死隊從城內殺出。秦軍由於長期圍城,兵困馬乏,經不起內外夾擊,大敗而逃。秦將鄭安平率2萬多秦兵投降趙國,其餘落荒而逃,被困一年多的邯鄲之戰以秦軍失敗而告終。趙軍不計一城一池得失,“李代桃僵”,以小的代價換取了全局的勝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首相丘吉爾就是成功使用“李代桃僵”之計,確保了英國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該戰例發生在1939年8月,英國成功破譯了德國最高等級的密電碼,英國對德國的軍事行動盡在掌握之中,英國的皇家空軍總是在關鍵時刻、最有利的空域對德空軍作戰,屢屢挫敗了德國空軍對英的進攻。這引起了德國的警惕。希特勒開始懷疑“超級機密”是否存在泄密,決定進行一次代號為“月亮奏鳴曲”的空襲英國名城考文垂的測驗。英國首相丘吉爾從破譯“超級機密”後獲悉,德國要進行一次驗證“超級機密”的空襲,頓時陷入了兩難的抉擇。若通知考文垂市做好防空襲的準備,那麼完全可以避免或減少德國空襲帶來的損失,但是這樣一來,無異於告訴德國,“超級機密”的確已被英國破譯,屆時德國就會放棄使用“超級機密”,從此以後再也不能掌握德國的軍事行動,有可能帶來不是一個考文垂這樣的損失。丘吉爾經過反複權衡後認為,“超級機密”是英國戰勝德國的法寶,它的安全價值比一個城市的安全價值更為重要。

為了全局的利益,為保證反法西斯的勝利,隻能以犧牲考文垂城市來保住“超級機密”。兩天後,德國空軍的“月亮奏鳴曲”作戰計劃如期實施,未加任何防範的考文垂市承受了德國飛機長達16個小時的狂轟濫炸,5000多枚重磅炸彈使考文垂市變成了一片廢墟,600多人在空襲中喪生。德國看到考文垂城不曾設防受到了慘重的損失,由此判斷,“超級機密”沒有遭到英國人破譯,德國從此繼續在關鍵時刻放心地使用“超級機密”指揮軍事行動。在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進行的北非埃及的阿拉曼戰役中,英國全部破譯了希特勒與隆美爾之間的來往電報,對德國兵力部署、作戰意圖一清二楚,為贏得阿拉曼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極其重要的條件。英軍阿拉曼戰役的勝利成了北非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為將德、意法西斯軍隊徹底逐出北非戰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丘吉爾首相使用舍考文垂一城的局部利益,換取北非反法西斯戰爭全麵的勝利的“李代桃僵”之計,是非常明智、有意義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