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爆發的第一次海灣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與伊拉克發生的在現代戰爭史上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參戰國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先進、空襲規模最大、戰況發展最迅速、最激烈、雙方傷亡損失又極其懸殊的一場高技術的局部戰爭。這次戰爭開始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發。在1990年8月2日淩晨1時(科威特當地時間),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三個師越過科伊邊界,向科威特發起突然進攻。拂曉時分,東西兩路部隊開始攻打科威特市內主要目標。科威特埃米爾賈比爾?薩巴赫倉促中攜部分王室成員逃到附近的美國軍艦上避難。埃米爾的胞弟法赫德親王在保衛王宮的戰鬥中陣亡。20000多人的科軍,僅5000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餘全部潰散投降。上午9時,伊軍基本控製了科威特市。下午4時,伊軍占領了科威特全境。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聯合國也先後多次通過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決議。美國早已看中了中東石油的戰略利益,一直在尋找機會控製中東,麵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正好借機通過支持科威特狠狠打擊伊拉克,進而控製整個中東。美國總統布什主持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決心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軍事打擊,並由美國中東防務總部擬定進攻伊拉克的“沙漠盾牌”作戰計劃。根據該計劃,將作戰過程分為戰略空襲、奪取製空權、空襲地麵部隊、地麵進攻作戰四個階段,達到癱瘓伊拉克指揮機關、消滅伊拉克衛隊、摧毀伊拉克彈道導彈和生化武器,將伊拉克趕出科威特,恢複科威特合法政府等戰爭目的。8月7日淩晨2時(美國東部時間),布什總統正式批準了該計劃。而後,美國進行了大量的輿論準備。在聯合國規定的伊拉克撤出科威特最後期限1991年1月15日之後的1月16日上午10時30分(美國東部時間),布什下令向伊拉克開戰。美國駐守在海灣的總兵力達43萬人,其中陸軍2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坦克1200輛,裝甲車2000輛,作戰飛機1300架,直升機1500架,艦艇100餘艘。其他國家參與美國作戰的兵力有50萬人。統一接受美軍中央總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與沙特阿拉伯武裝部隊總司令哈立德中將指揮。1月17日淩晨,美國的空襲行動開始實施,日出動飛機3000架次左右,至2月24日淩晨4時地麵進攻開始時止,駐守科威特的伊軍43個師54萬人中傷亡在25%以上,重裝備包括坦克4280輛、重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已損失35%—40%。美軍地麵進攻僅4天時間,科威特領土已全部被有效控製。2月28日8時,布什總統宣布停火。戰爭中,伊拉克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3874輛坦克、1450輛裝甲運兵車、2917門重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但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僅126人陣亡(其中美軍74人),300餘人受傷,12人失蹤。這次海灣戰爭在戰場上以美國完全勝利及伊拉克徹底失敗而告終。在戰場外,美國借助科威特打敗了伊拉克,從而牢牢掌握了海灣地區戰略利益,保證了美國經濟發展的血液——石油。科威特更是對美國俯首稱臣。美國的“假途伐虢”的謀略達到了意想效果。
在市場競爭中,許多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采用借梯上樓、借水行舟、借雞生蛋、借地生財等辦法,借以占領市場,擠垮對手,這些都能體現“假途伐虢”的謀略思想。如20世紀50年代末,有個約翰遜黑人化妝品公司可以說將這一策略演繹得出神入化。當時就職於美國佛雷化妝品公司的推銷員喬治?約翰遜,離開公司自立門戶後,僅有500元資產,3名職工,毫無市場競爭能力。他為了在市場上有立錐之地,他獨辟蹊徑設計了一種粉質化妝品,然後借助佛雷公司產品的名聲進行宣傳。他的廣告詞是:“當你用佛雷公司的產品化妝之後,再擦上一層約翰的粉質膏,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宣傳,使消費者一直信任佛雷公司化妝品的思維,潛移默化引申至接受約翰的化妝品的消費意識。由此,約翰公司的化妝品市場名聲在佛雷公司聲譽影響下也跟著大振,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短短幾年便把佛雷化妝品公司大部分地區的產品擠出了市場,約翰公司不但在化妝品市場站穩了腳跟,而且取得了飛速發展。
在股市中,存在著許多上市公司投資參股另外上市的情況,特別是不少參股金融、證券的上市公司。在2006年至2007年底的牛市行情中,由於股票上證綜指從2005年末的1159點升至2006年末的2567點,股票的成交量也從2005年11月底僅48億元升至2006年底520多億元,特別到了2007年的5月成交量更是達到2700多億元的天量,各證券公司業務量劇增帶來營業收入同步增加。各證券公司淨利潤收入也同步猛增。證券商的龍頭企業——中信證券公司更是業績非凡,2007年9月30日三季報,每股收益達到2.77元,每股淨資產達到14.24元,比2006年9月30日已處於牛市行情中的每股收入0.317元,增長8.738倍,淨資產增長3.9倍,其股價也從2005年底每股5.16元,升至2007年9月30日每股97.84元。持有中信證券公司股票的相關公司,隨著中信證券公司業績的增長也賺了個盆滿缽滿。如兩麵針公司淨資產也從2006年9月30日的6.75元增至2007年9月30日的三季報的淨資產(按複權計算)每股達27.46元,利潤從2006年三季報的每股0.096元增至2007年三季報每股(按複權計算)的4.16元,股價也從2006年9月底的每股8.86元至2007年9月底按複權計的56多元。投資人借道中信證券優良業績而購買大量持有的中信證券股份的兩麵針公司股票,賺到比直接購買中信證券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