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佯敵(5)(2 / 2)

由於人民幣不斷大幅升值,與人民幣直接關聯的銀行股也大幅升值,凡是投資參股上市銀行股票的相關公司也是最大的贏家。西水股份持有興業銀行7610.7萬股,其原始持股成本很低。由於西水股份是小盤股,2007年初總股本僅1.6億,相當於每股西水股份持有興業銀行0.476股,而興業銀行2007年2月5日上市後,股價從上市開始每股22.18元,升至2007年10月30日的每股價格70.50元,並且隨著人民幣升值趨勢不改,加上興業銀行經營得法,其股價仍然存在很大上升空間,由此也給西水股份的業績帶來很大的提升,西水股份其他資產隻不過是每股2元多,因為持有興業銀行,使其資產質量得到改觀,2007年三季淨資產達到每股25.69元,公積金每股24.11元,給西水股份的股價帶來很大的想象空間。西水的股價從2006年12月中旬的每股6.5元左右,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最高升至43.88元。投資者假道買入西水股份的股票,順利實現了在興業銀行股票中賺錢,實在是撿了一個大便宜。並且買西水股份間接持有興業銀行的股票,由於西水股份所持興業銀行的股票,在市場上可以流通後,其價值可以產生杠杆效應,比直接買興業銀行股票蘊藏著更大的價值。顯然,通過假道買入西水股份的股票,而間接持有興業銀行的股票,在西水股份本身主業增長能得益,且興業銀行股價上升又有它的份,無疑是一個不錯的持股辦法。實踐證明,“假途伐虢”的持股策略,會使股票收益更大。

5.6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的計名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該段文字原意為,天下萬物產生於有形之物,有形之物又產生於無形之物。說的是道家對事物的辯證看法。後來形成的《三十六計》,將“無中生有”列為敵戰計中第七計。該計並不是老子所說文字的原意,而是將文字演繹為計謀,特指無事生非、憑空捏造的策略。計語引自《尉繚子?戰權第十二》“誑也,非誑也,其實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其意為,用假象欺騙敵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虛變實。以各種真實東西充實到假象之中,使敵人產生錯覺,掩蓋真相。按照益卦的原理,開始時用小的假象,繼而用大的假象,最後突然就成真相。

該計的解語原文為:“無而不有,誑也。誑不可久而易覺。故無不可以終無。無中生有,則由誑而真、由虛而實矣。無不可以敗敵,生有則敗敵矣。如:令狐潮轉雍丘。張巡縛草為人千餘,披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得箭數十萬。其後複夜縋人,潮兵笑,不設備。乃以死士五百砍潮營,焚壘募,追奔十餘裏。”該解語意為,沒有裝作有,這是欺騙。欺騙是不能長久的,很容易被敵方發覺。所從,沒有不能總是沒有。要從沒有變成有,這就是從以假亂真到由假變真,變虛假為真實。沒有是不能擊敗敵人的,如果變成有,就能擊敗敵人了。例如,唐代的令狐潮率兵包圍了雍丘(今河南杞縣)。宋將張巡令士兵紮了1000多個草人,穿上黑色衣服,用繩子拴住,在夜間縋下城去。令狐潮以為宋兵縋城,急令士兵放箭。張巡賺得箭幾十萬支。後來,張巡又在夜間反複幾次,接著把真人縋下城去。令狐潮的兵以為又是用草人來賺箭了,都看著發笑,毫無戰鬥準備。張巡縋下的500名敢死隊衝進令狐潮的軍營,燒毀了帳篷營寨,一直追殺了10多裏。

“無中生有”之計實際是《孫子兵法》虛實結合使用原則的一種運用方式。也就是采用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真戲假做,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使敵人難以了解我方的實力和真實意圖,從而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出奇製勝。“無中生有”,對敵心戰時,可把不存在的事情說成是客觀存在事實,往往可以離間敵人,引起敵營互相猜忌,發生內部混亂,互相傾軋,進而可以趁隙而入,亂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