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自殺傾向:0%
你無論如何都不會想要放棄生命的。
D.自殺傾向:10%
你相信人生充滿希望,所有的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你不相信自殺可以解決問題。
[典型案例]
韓國現代峨山公司董事長鄭夢憲在首爾集團總部墜樓身亡。消息傳出後,所有的韓國人都非常震驚。擁有現代集團的鄭氏家族在韓國可謂是家喻戶曉,鄭夢憲在留下的3封遺書中對自殺的原因隻字未提,一個如此聲名顯赫的人物,一個擁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實力的人卻走上了自殺的道路,這其中的原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雖然人們都做了各種各樣的猜測,可真正的原因卻永遠沒有人知道。鄭夢憲在辦公桌上留下了3封催人淚下的遺書,在遺書中他對妻兒和公司的所有員工寫道:“愚蠢的人做了愚蠢的事,請你們原諒做蠢事的本人。”
此外,還有一係列的自殺事件。
1993年3月9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方烘跳樓身亡。
2003年6月23日,溫州市浙江東方集團副總經理朱永龍因長期精神抑鬱自殺身亡。
2004年2月23日,四川省某市公安局長李海自殺身亡。
[專家分析]
接二連三的自殺事件真的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了,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當今社會,我們應該重視、關愛那些精神憂鬱的職場中人,避免他們一時想不開,做出過激的事情。那些自殺者在自殺前一定都經過了激烈的心理鬥爭,他們一定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留戀,一定放心不下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可是他們無法承受心理的痛苦,那種痛苦像大山一樣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沒有人能幫助他們,最終使他們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
一個人選擇自殺常常有以下五個方麵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
在一些重大災難麵前,心理脆弱的人會陷入一種極度的恐懼,這種恐懼比對死的恐懼還要強烈,在這種情況下人就容易產生自殺想法。如果自殺未遂,自殺者往往會後悔自殺行為,並希望自殺衝動能夠及時抑製。
2.沒有社會歸屬感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被拋棄,比如說被集體拋棄,被戀人拋棄,被親人拋棄,最嚴重的是被整個社會拋棄,這個時候人就覺得自己活在這個世上毫無意義,自殺想法就會油然而生。
3.痛苦的煎熬
痛苦可以分為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痛苦、兩者兼有的痛苦三種,人為了結束難以忍受的痛苦可能選擇自殺。
4.生活單調、無挑戰性
當一個人覺得生活單調、缺乏挑戰性時,就會覺得活得沒意思,他找不到生活的樂趣,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活著,在這種情況下人就容易想到自殺。
5.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抑鬱症、人格障礙等心理疾病都可能導致自殺。
[貼心嗬護]
如果一個人有自殺的傾向,我們應該怎樣幹預呢?心理學家希普爾提出了自殺幹預中必須注意的14個“不要”:
1.不要對求助者責備或說教。
2.不要批判求助者或對他的選擇、行為提出批評。
3.不要與其討論自殺的是非對錯。
4.不要被求助者所告訴你的危機已過去的話所誤導。
5.不要否定求助者的意念。
6.不要試圖向令人震驚的結果挑戰。
7.不要讓求助者一個人留下,不去觀察他,不與其取得聯係。
8.在危機階段,不要診斷、分析求助者的行為或對其進行解釋。
9.不要陷入被動。
10.不要過急,要保持冷靜。
11.不要讓求助者保持自殺危機的秘密(不把自殺想法說出來)。
12.不要因周圍的人和事而轉移目標。
13.不要在其他人中,把過去或現在的自殺行為說成是光榮的、殉情的、榮譽的或將其神化。
14.不要忘記追蹤觀察。
[心理啟迪]
暴風雨過後,有許多被卷上岸的小魚困在沙灘的淺水窪裏,無法回到大海,如果再不把它們送到海裏,不久太陽的照射與沙灘的滲水很快就會使小魚幹死。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將小魚撈起,並使勁扔進大海。路過的男人忍不住說:“孩子,這裏有那麼多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男孩兒回答。“那你為什麼還要把它們送到海裏?誰在乎你的好意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麵回答,一麵撈起一條小魚扔進大海。
當小魚被小男孩扔進海裏時,在空中劃出了美麗的弧形。
現代社會,酒幾乎變成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適量喝酒是有益健康的,可是嗜酒如命、飲酒過度對人的健康有極大的損害。現在嗜酒成癮對社會的危害日益嚴重,由於醉酒經常導致車禍、犯罪、家庭暴力等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對那些嗜酒如命的人來說,戒酒,至少少喝酒是非常必要的。
[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