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調節情緒,讓理智之光照亮人生(3)(2 / 3)

悲傷情緒也並非毫無益處,當一個人處於悲傷中時,身邊的人常常會加倍地關心他,愛護他,給他更多的溫暖和照顧,這樣別人就填補了你心裏的空虛。當你的生活缺少了某一部分時,悲傷會帶給你力量,讓你去尋找其他的替代物,以填補你心中的空白。

總之,一個人應該學會控製悲傷,不要讓悲傷的利劍刺傷你。

[貼心嗬護]

當我們沉浸在悲傷中時,我們可以從朋友和家人那裏獲得情感慰藉,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減輕悲傷情緒,不過克服悲傷情緒主要還得依靠自己,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調節自己的悲傷情緒呢?

1.當你碰到讓你難過的事情時,不要抑製自己的悲傷,要允許自己盡情地釋放自己心裏的悲傷。如果你難過得想哭,你完全可以痛快淋漓地號啕大哭一場,直到你不想再哭為止,這樣心中的悲傷就通過哭這種形式宣泄出來了,千萬不要把悲傷藏在心裏,那樣隻是自己折磨自己。

2.悲傷要適度。任何事情超過了一個限度就會走向它的反麵,適度的悲傷是必要的,可是如果一個人一直沉湎在悲傷之中,就容易傷害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嚴重的話還會使人喪失生活的信念。我們要勇敢地戰勝悲傷,不要成為它的奴隸,任由它擺布。

3.讓自己忙起來。當你處於悲傷之中的時候,就試著讓自己忙起來,這樣你的注意力就不會集中在讓你悲傷的事情上,悲傷也就被你遺忘了。

4.不要把失去的事物理想化。失去的東西在我們的心裏永遠是最美好的,尤其當我們失去自己心愛的人時,我們容易把心愛的人理想化,這樣就會使悲傷延長。

我們會覺得在這個世上再也沒有其他的人可以代替自己心愛的人,因而心裏覺得非常空虛,找不到生活下去的信念。

[心靈啟迪]

有一個年輕人和自己的父親住在一起,他和自己的父親感情非常深厚。有一次,一場莫明其妙的大火把他和父親住的房子燒掉了,父親當時正好在房子裏,所以也慘遭不幸,被大火燒死了。別人都認為這個年輕人一定會發瘋,可是年輕人看著被化為灰燼的房子卻什麼也沒有說。他不讓任何人幫忙,自己親手埋葬父親,他一分一秒地挖土,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讓他停下來,他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臉上布滿了灰塵,像是帶了一副可怕的麵具。

其實,這個年輕人是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心中的悲傷,他不願意開口說話,不願意停下工作,他隻想要默默地流淚,隻想要讓自己累倒,隻想要親手埋葬自己的父親,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他隻覺得這麼做讓他心裏舒服。

有時候,在忙碌中我們才能遺忘悲傷。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焦慮情緒。讓人們產生焦慮情緒的往往並不是客觀存在的威脅,而是個人主觀想象出來的危險。焦慮中的人總是惴惴不安,他常常覺得將有什麼不幸的事情發生,因而魂不守舍,焦慮不安,所以我們可以說焦慮的人是在自己嚇唬自己。

[典型案例]

江小姐是從名牌大學的英語係畢業的,她的工作能力非常強,不管在哪個公司都能得到老板的重視。她參加工作5年了,都在外企任職,可是在這5年之中,她一共換了6家公司。為什麼她一直頻頻跳槽呢?不是她無法勝任自己的工作,也不是老板讓她辭職,而是她自己對同事總有一種焦慮情緒。她總是說:“我不知道到底該怎樣和同事相處,為什麼他們總在背後說我的壞話?一心想要排斥我?他們總是向老板打我的小報告?我根本就沒有招惹他們呀,為什麼他們就不能容忍我的存在?我實在無法忍受這一切,所以我隻有不停地跳槽。”其實引起江小姐焦慮的這些原因都是她自己想象出來的。

[專家分析]

江小姐的這種焦慮屬於人際交往中的同事焦慮情緒。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焦慮的,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正常的焦慮對於人生是完全必要的,一般而言,當我們對當前的不好的境遇感到焦慮時,我們才能對此引起足夠的注意,讓自己提高警惕,加強防範的意識,在大腦皮層上形成“警戒點”,這有利於自我保護。相反,如果我們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焦慮,那很容易使我們在該警惕的時候沒有警惕,可能會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這種心理並不是正常的。可是,如果我們心裏的焦慮過深過重,那麼焦慮就會剝奪我們的快樂,使我們一直生活在苦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