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之間,和我最要好的是飛飛,我和她年紀相仿,又是同一批經過麵試進入公司的。一開始,在我和其他同事還不熟悉的時候,我們倆常常一起吃飯、聊天、逛街。飛飛的性格比較開朗,我則比較內向。
經過一年的工作,我們兩人都經曆了許多考驗和磨煉,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別人認為我和飛飛各有各的優勢,飛飛善於人際交往,公司上上下下都很喜歡她。我屬於工作認真踏實、有高度責任感的員工,就連休息日也常常到公司加班,可是我每次看見領導隻會蚊子似的說一聲“您好”,然後就做賊似的趕快逃走。
有一次,人事部的一位大姐說,公司準備派一個人到海濱城市培訓一個月,這個人要從我和飛飛兩個人中挑選。這個機會是非常難得的,因為去的人不僅可以學習先進的工作經驗,而且還可以順便去吹吹海風,可是剩下來的那個人在培訓期內必須把兩個人的工作都做完。
這麼好的機會誰都想得到,可最後的結果需要開會決定。這個會,我和飛飛都沒有參加。那天下班前,我有點不舒服,想和飛飛一起回家,她冷冷地說,她還有事沒有完成,讓我先走。她冷淡的態度讓我覺得很難過。
第二天早晨,我一到公司,飛飛高興的表情讓我得到了答案,而且她還問我需要她給我帶什麼禮物。我心中雖不免有些惆悵,可覺得飛飛去也沒什麼不好,我們本來就是好朋友嘛。
可是,後來我卻聽到這樣的消息,那次培訓本來準備讓我去,後來因為我的好姐妹飛飛去跟領導說我那幾天生病了,才決定讓飛飛去,我聽到這個消息後,心在不停地下沉、下沉……
[專家分析]
同事之間是否有真正的友誼?問題的關鍵是你如何界定“朋友”這個概念。如果隻是指泛泛之交的話,那麼誰都可以做朋友。可是,如果要做非常要好、非常親密的朋友,那很多人都會心存顧慮,擔心自己付出一片真心,有一天會被朋友傷害。
心理學家認為,空間上或者心理上的接近會使人們在情感上產生親近感。常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在生活、工作、思想方麵進行溝通和交流,他們在一起待的時間越長,相互之間的感情就會越深厚。同事之間從一開始的認識、到了解、再到變得親近,他們的交往越來越深入,他們的感情也會越來越深厚,變成朋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並不是說任何同事都能成為好朋友,這和個人的性格以及成熟度也有很大的關係。性格隨和、活潑開朗又能恰如其分保持同事之間距離的人比較容易和同事成為朋友。相反,性格孤僻、對同事過於防備的人不容易和同事變成朋友。此外,同事關係和工作的性質也有關係。有些工作強調合作,彼此之間分工比較明確,成果可以共享,相互之間沒有利益衝突,這樣就會形成融洽的工作環境,大家也很容易變成朋友。可是,如果工作強調競爭,彼此之間有嚴重的利益衝突,那人人都會對別人心存戒備,同事之間就很難成為朋友。
誌趣相投、思想接近、背景相同而且又沒有嚴重利益衝突的同事容易成為朋友,正是因為有許多相似之處,相互之間才能相談甚歡,才會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在愉快的合作和友好的競爭中共同前進。
同事變成朋友後,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好處。比如,可以滿足人們建立美好和諧的人際關係的情感渴望,可以向朋友傾訴心中的煩惱和憂傷,得到理解和支持。同事交往的滿足感,可以促使他們更喜歡自己的工作、促進他們在工作中的相互支持和幫助,可以使他們更好地完成各自的任務。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公司領導常常想方設法讓大家相處愉快,成為好同事、好朋友,以便工作的時候更加積極、更加主動。
可是,同事變成朋友後也常會出現一些問題。變成朋友的同事會比以前交往得更密切,相互間的溝通也更深入,對彼此的期望也變得更高。正是由於相互之間的深入了解和很高的期望值,使得他們多疑而敏感,常常為一些小事而不愉快,甚至反目成仇。
關係越好的同事和朋友,有時情感反而越脆弱,越容易使彼此受到傷害。從工作方麵來看,雖然同事成了朋友,可是他們常常在一起工作,難免會碰上利益方麵的衝突。同行是冤家,在現實的利益衝突麵前,同事朋友之間的感情有時會經不起考驗,使彼此的友誼迅速破裂。
一句話,同事之間講究的是利益,朋友之間看中的是友誼。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係,說穿了就是工作和情感之間的關係。我們在工作上要講原則,要客觀地處理同事之間的利益關係,在感情上要誠懇、理智地把握同事之間的友情。
[貼心嗬護]
同事之間的相處之道
1.相互尊重
千萬不要在背後說長道短,造謠生事,要在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基礎上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