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商業糾紛,都是間諜惹的禍196(3)(1 / 3)

鳳凰谘詢公司接到指令後立刻行動,他們雇用了一名參加過越戰的退伍老兵,讓他打扮得像一位富翁,西裝革履,頭發油亮,然後化裝成聯合利華公司的投資顧問,喬裝進入了聯合利華公司芝加哥分公司的辦公大樓。很顯然,此人是個老練的商業間諜,因為聯合利華公司從普通職員到安全人員,都沒有懷疑他的身份。而他則趁人不備鑽進公司垃圾箱中去搜尋,果然大有收獲。後來寶潔公司承認,此人用數個月的時間從聯合利華芝加哥分公司的垃圾箱中總共翻出大約80份秘密文件,其中有許多關於聯合利華公司洗發護發產品業務的細節,這對鞏固寶潔公司的海飛絲、潘婷等品牌的地位十分有利。在搜集到的資料中,甚至還包括聯合利華準備在2001年2月上市的一種新的洗發護發產品的計劃細節,其中連產品的定價、上市時間和廣告預算都了解得明明白白。由於這位間諜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鳳凰谘詢集團收到一張寶潔公司開出的300萬美元的支票。

如果不是寶潔公司自己承認這件事,恐怕聯合利華公司會毫不知情。但是,2001年初,寶潔公司一些高級官員,特別是董事長約翰·派珀陸續得知了此事,立刻下達命令停止這種針對聯合利華公司的商業間諜活動,並且打電話給聯合利華公司的董事長,通報了此事,稱“事情已非常嚴重”。

2001年4月,寶潔公司與聯合利華公司就間諜事件正式開始談判。聯合利華公司對寶潔公司的合作態度感到比較滿意,所以談判隻拖了幾個月,雙方都沒有對外公布此事件。寶潔開始時給聯合利華提供了兩份關於此次間諜活動的文件,後來在聯合利華的一再要求下,又提供了其他50多份文件。

在談判的同時,聯合利華公司內部安全官員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調查此事,但隻用了幾天時間就完成了評估。2001年8月28日,寶潔公司董事長約翰·派珀飛往倫敦解決此事。聯合利華公司定下最後期限:2001年8月31日。在此之前,寶潔公司要賠償聯合利華1000萬美元,聯合利華同時要求寶潔公司洗發護發部門轉而發展其他類產品,並且在數年內不得生產與聯合利華發生衝突的相關產品。此外,聯合利華還建議由第三方監督寶潔公司的市場情況。聯合利華表示,如果寶潔公司不答應上述條件,聯合利華將向法院提起訴訟。

9月3日,寶潔公司和聯合利華公司的代表再次在紐約舉行談判,商討寶潔公司非法竊取聯合利華機密資料一事。

就在雙方談判期間,寶潔公司宣布解雇3名涉嫌此事件的寶潔公司職員,但拒絕透露這3人的姓名。一些記者問是否包括原寶潔公司競爭分析部主任蘇珊時,寶潔公司的發言人未作明確答複,顯然是默認了。

到這時候,這起著名的商業間諜事件似乎應該結束了,但是,它給人們留下許多啟示和疑問。啟示是它讓人們認識到了企業搜集商業情報和防範商業間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至於疑問,一個是雇用一名商業間諜,從聯合利華公司的垃圾箱中翻情報這種行為到底違不違法。美國1996年製定的《經濟間諜法》規定,一公司通過行竊或欺騙的手段刺探另一公司的商業秘密的行為,就構成了犯罪。意思是說,隻要是一公司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的任何經濟情報,都受到美國法律的保護。但是,從競爭對手的垃圾箱裏找情報是否合法,在法律條文裏卻沒有明確規定。美國競爭情報學會主席約翰·羅蘭給這種行為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垃圾堆考古”。如果專門成立一個部門去撿垃圾,或者買通另一家公司的內部人員提供含有商業情報的垃圾,顯然觸犯了法律;可是如果把人家丟棄不要的東西撿回來,好像談不上違法。美國有許多州的法律都認為一家公司的垃圾是被拋棄之物,換句話說,是不受保護的。把它撿回來隻是有點臭,但並不違法。還有一個是在當今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公司之間互相打探情報本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隻要不違法或者隻在本公司內部研究不聲張,就不會引起人們注意。但是這一次,寶潔公司明明采取了間諜手法,而且還占了大便宜,卻在事後主動向聯合利華承認,倒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一天半時間搞定的“商秘”

巴裏搜集的商業情報最終促成了FRESCHETTA比薩薄餅的市場成功。而所有這些珍貴的情報,巴裏隻用了一天半的時間撥電話,就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