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商業糾紛,都是間諜惹的禍196(2)(3 / 3)

梅利斯將那份報告從桌麵上推向對麵的海斯。海斯瞥了一眼桌上的報告,慢慢地站起身來說:“請給我兩分鍾時間,我想讓等在門外的一位專家核實一下內容,可以嗎?”

海斯把錢箱留在室內,拿起報告退出房間,交給門外的那位“專家”——聯邦調查局的一名特工。特工人員迅速走進隔壁房間,把報告放在一台手提式傳真機上,鍵入莫克公司的密碼。在傳真線路另一端聚集著的幾位莫克公司的科研人員,立即判斷出此份材料確屬真正的機密文件。

當海斯重新回到會議室時,身後跟著幾名全副武裝的聯邦調查局特工人員。

米斯西歐和梅利斯離開亞特蘭大銀行時,手上已經戴著鋥亮的手銬。幾小時後,聯邦調查局搜查了梅利斯的住宅。在書房內,他們搜到了成捆的秘密文件。這些文件分屬於莫克公司和帕勞公司,有的是他在公司任職時的舊文件,有的卻是他1987年離開後的新文件。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法院判處梅利斯和米斯西歐盜竊、販賣情報罪。梅利斯被判監禁9年,米斯西歐被判5年零3個月徒刑。但是,梅利斯始終沒有供出向他提供機密的內奸的名字。那名內奸現在是否仍在莫克公司或帕勞公司,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因此,莫克公司和帕勞公司的醫藥機密,很可能仍在繼續外流,兩家公司為此而一直深感不安。

★寶潔公司與聯合利華的“間諜”風波

鳳凰谘詢公司接到指令後立刻行動,他們雇用了一名參加過越戰的退伍老兵,讓他打扮得像一位富翁,西裝革履,頭發油亮,然後化裝成聯合利華公司的投資顧問,喬裝進入了聯合利華公司芝加哥分公司的辦公大樓。

寶潔公司和聯合利華公司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其產品占據了全球日用消費品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深受消費者青睞的海飛絲、夏士蓮、力士、潘婷、護舒寶等每個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都是他們的產品。為了爭奪市場,這兩個公司發生了一場令人費解的“間諜”風波。

作為美國最大的個人日用品製造商的寶潔公司,和英國最大的日用消費品製造商的聯合利華公司,幾乎在全球任何一個消費品市場上,都保持著一種激烈的競爭關係。兩者之間贏取市場份額的鬥爭已達到白熱化狀態。兩家公司必須緊緊咬住每一種產品,每一個回合、每一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都會使兩大公司為之鬥個你死我活。例如,美國的洗衣劑市場規模為60億美元,如果哪個公司的市場份額增加1%,收入就會增長6000萬美元。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因而兩家公司就可能采取各種手段,其中當然包括雇用商業間諜調查了解對手的商業秘密了。

2001年9月,寶潔公司突然公開承認,本公司幾名職員通過不符合公司規定的途徑獲取了對手聯合利華公司的有關洗發護發產品的資料,但同時寶潔公司否認這些雇員的行為是違法行為,隻稱這種行為“違反了我們公司嚴謹的方針政策”,並拒絕透露詳細的內幕。此聲明一經宣布,立刻在國際上引起一陣轟動。

寶潔公司針對聯合利華及其他競爭者的商業間諜活動從2000年秋天就已經開始,並一直持續到2001年的春天。寶潔公司長期雇用幾家專門搜集“競爭情報”的商業間諜為公司搜集對手的有關情報,其中有一家公司是設在阿拉巴馬州的鳳凰谘詢集團。該公司由一些美國政府前情報官員建立和組成。寶潔公司通過一個承包商介紹,雇用這家公司開展所謂“競爭情報”的調查起初十分正常,但是,2000年秋天,一個搜集情報指令被下達給這家商業間諜公司,讓其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詳細搜集聯合利華公司的洗發護發產品的情報。寶潔公司一直沒有公開說明是誰給鳳凰谘詢集團下達的這個情報搜集指令,但《財富》周刊分析認為,最有可能的是原寶潔公司的競爭分析部主任蘇珊,因為在此間諜事件被披露後,她被寶潔公司開除了。而且從她所主管的業務來看,可能也脫不了幹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