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附錄(40)(1 / 3)

太平軍乘勝在天京城外展開了對“江南大營”的殲滅戰。石達開奉命由江西率大軍三萬人分兩路回天京,南路軍經當塗,先於六月十三日進占溧水,溧水是蘇、常地區的屏障,向榮立即派精銳部隊馳救溧水,清軍大營的軍事部署被扯動,秦日綱、李秀成等則於十四日由鎮江戰地率軍返回天京,楊秀清⑥嚴令他們移營堯化門、仙鶴門,從背後扼住孝陵衛清軍大營;石達開北路軍也於十八日從金柱關、大勝關趕到,在堯化門、仙鶴門一帶築壘數十,與陳玉成等軍取得聯絡,並進軍黃馬群,截斷孝陵衛清軍大營通向仙鶴門、石埠橋的大道。進占溧水的南路軍,也漸次逼近。至此,太平軍對“江南大營”的圍殲,已成關起門來打狗之勢。二十日清晨,各路太平軍全麵出動,直撲清軍營壘,天京城內的太平軍也紛紛由各門出擊,鏖戰終日,清軍被打得狼奔豕突。入夜,火箭射進孝陵衛的清軍大營,大營攻破了,清軍兵將死的死,逃的逃,悍敵張國梁左腳也中了一彈。向榮連夜率殘軍逃丹陽,八月自縊而死。“江南大營”的瓦解,解除了三年來清兵壓城的威脅,還得到大量軍火物資補充天京。

① 江南大營,係清軍向榮部於南京城外孝陵衛建立的圍攻天京的營壘,與江北大營相呼應,成夾擊天京之勢,後為太平軍攻破,向榮自殺。

② 琦善,滿族,清末反動官僚。任直隸總督,欽差大臣。鴉片戰爭時,他在廣州私自允許英國侵略軍議和,媚外賣國,並在皇帝麵前誣陷抗英將領林則徐。後專肆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屢被太平軍戰敗。

③ 江北大營,係清軍欽差大臣琦善在揚州建立的圍攻天京的營壘,先後被太平軍秦日綱,陳玉成等部隊拔除。

④ 秦日綱(公元1815—1856年),即秦日昌。廣西桂縣人,參加金田起義,後封燕王。因其參加楊韋事變,大肆屠殺,被洪秀全革職、處死。

⑤ 陳玉成(公元1837—1862年),太平天國革命的優秀青年將領。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父母雙亡.十四歲參加起義軍,他智勇雙全,英勇無敵,多次打敗清軍主力曾國藩、胡林翼,為太平天國立下了卓越的戰功,後期成為太平軍的統帥,二十六歲時,被叛徒出賣被俘。敵人軟硬兼施,妄圖誘降.陳玉成怒斥敵人,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壯烈就義。

⑥ 楊秀清(公元1820—1856年),太平天國革命領袖之一。廣西桂平人,燒炭工出身。參加拜上帝會,初任右輔正軍師領中軍主將;後統帥全軍,他居功自傲,獨攬大權,挾製天王,壓製同僚,引起領導集團內訌.分裂,對革命造成很大損失。

陳玉成三河告捷

三河鎮是太平軍連接安慶、廬州的戰略要點,地位重要。為確保三河鎮,太平軍與敵展開了爭奪戰。

太平軍青年將領陳玉成率軍馳援,神速插入敵後,將敵團團包圍。他一舉消滅了湘軍精銳,扭轉了西線戰局,挫敗了曾國藩攻取安慶、廬州的反革命企圖。

陳玉成為太平天國立下了許多卓越的戰功,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的軍事統帥。

【原文】 正當太平軍同“江北大營”鏖戰的時候,湘軍從安徽太湖分路向安慶、廬州進犯。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初,湘軍幹將李續賓率重兵由潛山、桐城、舒城到達三河。三河鎮在巢湖西岸,距廬州九十裏,原來沒有城垣,太平軍在鎮上築了城,建磚壘九座,作為據點,積聚糧食,軍火,接濟廬州以及天京。湘軍到後,攻破了九座磚壘。陳玉成得知三河告急,自六合、江浦揮師西搓,經巢湖、廬江晝夜疾趨,十一月七日直插白石山和金牛嶺,插向三河背後,扼住李續賓的退路。又命廬州守將吳如孝截斷敵人的援軍,神速完成了對敵人的包圍。

十一月十四日,陳玉成揮兵進攻李續賓大營。第二天黎明,湘軍反撲,衝過金牛嶺。陳玉成便自督大隊由左路包抄,突然從後方殺出,正值大霧彌漫,咫尺莫辨,李續賓軍“隻聞人聲,不知向處”,頓時亂了陣腳。而趕到白石山的太平軍後援部隊,又立即衝上來。三河守將吳定規也乘勢出擊,一起殺向敵人軍營。經過一場激戰鬥,摧毀了所有敵軍營壘,斬湘軍寵將李續賓和曾國藩之弟曾國華,稱為湘軍精銳的李續賓部官兵六千餘人,全軍覆沒。曾國藩,胡林翼①垂頭喪氣地說:“自三河敗後,元氣大傷”,“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

三河大捷,太平軍收複舒城、桐城,挫敗和推遲了敵人對廬州和安慶的圍攻。

① 胡林翼(公元1812—1861年),湖南益陽人,清末反動官僚,他與曾國藩並稱“曾胡”,是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劊子手之一。他被太平軍打得失魂落魄,陳玉成軍迫近武漢,他嚇得嘔血而死。

馮婉貞勇挫英法軍

馮婉貞是一八六○年英法聯軍侵占北京時北京地區一位十九歲的女青年。本文介紹她率領群眾痛殲英法聯軍的一次戰鬥事跡。

在這次戰鬥中,馮婉貞為了減煞敵人洋槍洋炮的火力優勢,發揮我大刀長矛的威力,率領謝莊群眾,以積極防禦的手段,設置伏兵,突然衝入敵群,死死把敵人咬住,與敵展開白刃格鬥,殺得侵略軍喪魂落魄,丟下一堆死屍,狼狽逃命。這個戰鬥打得多麼的好啊,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英雄氣概和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