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裏及蕭岡各鄉,複行擾害,鄉民共憤,鳴鑼聚眾,斃逆夷六七人。餘夷脫回,因率眾而下,約數百人。鄉民複鳴鑼會集各鄉數千人,與夷決戰。未刻迅雷甚雨,鄉民佯敗,引入黃婆洞磨刀坑,又斃逆夷百餘。內有一人乃西洋兵頭,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持寶刀,柄嵌寶石,映日不可逼視,亦被殺死。餘夷脫逃者,或為坑水衝淹,或因失路饑斃,無一漏網。各處鄉民來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絕。而英夷亦從此膽寒潛蹤矣。
十一日,鄉民仍鳴鑼傳遞,捐資出力,備器械,持糗糧③,響應風從,不謀而合者,遙遙百有餘裏,聚至百有餘鄉。將方圓兩炮台四麵圍住,各處設伏,奮呼攻打,晝夜不息。逆夷狐憑鼠伏,匿兩炮台中,不敢出。
十二日,逆夷義律望見遍地旌旗炫耀,刀戟縱橫,鄉民蟻擁蜂攢,布滿山麓,有十餘萬眾。逆夷膽落心寒,亟請廣州府餘暨南、番二縣代求解免,願即刻撤兵下船,不敢複行滋擾。
① 泥城,罾(zéng增)步,西村、首勝塘、流花橋,都是廣州城外和三元裏附近的小地名。
② 方圓二炮台,方炮台,即永康炮台,田炮台,即耆定炮台。
③ 糗(qiǔ秋第三聲)糧,幹糧。
【譯文】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早晨八時左右,英國兵艦從泥城一直開到罾步。英國侵略軍由此登陸,一路上一隊接著一隊行進,從西村後進的首勝塘到北門外的流花橋,對準北門外的方圓兩座炮台接連發射火炮,駐守在炮台上的官兵,隻是放了幾炮,就各自丟下武器裝備,望風而逃了。炮台全部被英國侵略軍占據。
英軍占了兩座炮台以後,任意橫行,毫無顧忌,對附近各鄉日夜進行騷擾。打破門窗,搶奪耕牛,搜索衣物,侮辱婦女,挖掘墳墓,種種禍害,說也說不完。
初九,初十兩天,英國侵略軍又到三元裏和蕭岡各鄉騷擾破壞。附近各鄉人民都非常氣憤,於是敲起鑼來,集合群眾,當場就把英國侵略軍打死了六七個。其餘的侵略軍逃脫了狗命,又帶著一批人下了炮台,這一批有好幾百人。三元裏人民又敲起鑼來,集合各鄉群眾幾千人和英國侵略軍決戰。到了下午二時左右,天上又打猛雷,又下暴雨,老百姓於是假裝戰敗退卻,把敵人引進黃婆洞磨刀坑,又殺死英國侵略軍一百多人。其中有一個是英國兵的頭目,頭戴鋼盔,身穿護甲,刀都砍不進,手裏拿著寶刀,刀柄上鑲著寶石,在陽光照射下格外耀眼,使人不敢近看,也被殺死。其餘逃脫的英國侵略軍,有的被坑水淹死,有的因迷路餓死,沒有一個漏網。攻打英國侵略軍的各鄉老百姓還在接連不斷地到來。英國侵略軍從此也就膽戰心驚,躲在炮台裏不敢出來了。
十一日,老百姓仍然敲鑼傳遞消息。捐錢的捐錢,出力的出力,自備武器,自帶幹糧,聞風而來。不待動員就集合攏來的群眾,遠的來自百裏以外,一共彙集了一百多個鄉鎮的群眾,把方圓兩炮台四麵團團圓住。各處設下埋伏,群眾怒吼著,衝殺著,日夜不停。英國侵略軍象狐狸和老鼠藏洞似的,躲在兩座炮台裏不敢露頭。
十二日,英國侵略軍頭子義律,從炮台裏望見遍地都是“平英團”的戰旗,光彩奪目;刀槍劍戟,縱橫交錯,人民群眾成群結隊布滿山腳,共有十幾萬人。他嚇得膽落心寒,急忙請廣州如府餘保純和南海、番禺兩縣的縣令代他們向三元裏人民哀求解圍,他們甘願馬上撤兵上船,不敢再來生事騷擾。
太平軍湖口大捷
中華民族是富於偉大革命傳統的英雄民族,為了打碎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鐐拷,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這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革命戰爭,在中國的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經濟、民族、男女”平等的口號,揭開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湖口大捷,是太平軍所進行的重要戰役之一,這一戰役的勝利,給賣國賤曾國藩反動軍隊以致命打擊,大滅了清王朝的反動氣焰。
太平軍在作戰中先用襲擾的辦法,疲憊、消耗敵人,然後誘敵深入到預定戰場,突然堵塞水道,將敵永軍船隊腰斬兩段,分割殲滅,充分顯示了革命軍高度作戰指揮藝術和勇敢精神。
曾國藩是我國近代史上罕見的封建度最頑固的衛道士。清王朝這個所謂的“戰將”,在太平軍的慘重打擊下,幾次都近乎全軍覆沒,如喪家之犬。
【原文】 為了奪取安慶、九江、武昌三大軍事重鎮,控製長江上遊,屏障天京,切斷清朝廷南北聯係,一舉平定江南。一八五三年五月,太平軍①以胡以晃、賴漢英、石貞祥等率領戰船一千多艘,浩浩蕩蕩出發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