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破莎車
這是東漢王朝跟北匈奴奴隸主爭奪西域的一次戰爭。班超在於闐、疏勒等支持下,一舉擊敗了在北匈奴奴隸主控製下的龜茲、莎車,溫宿等的軍隊。
在戰爭中調動和分散敵人,是改變敵我形勢,達成自己優勢的重要一法。班超以“分人之兵”的戰術手段,佯為不戰而分兵東西撤退,調動和分散了敵人,大破龜茲等部認五萬人,遂使莎車內附,取得了重大勝利。
【原文】 明年,超①發於窴②諸國兵二萬五千人,複擊莎車③。而龜茲④王遣左將軍發溫宿⑤、姑墨⑥、尉頭⑦合五萬人救之。超召將校及於窴王議曰;“今兵少不敵,其計莫若各散去。於窴從是而東,長史亦於此西歸,可須夜鼓聲而發。”陰緩所得生口。龜茲王聞之大喜,自以萬騎於西界遮超,溫宿王將八千騎於東界徼於窴。超知二虜已出,密召諸部勒兵,雞鳴馳赴莎車營,胡大驚亂奔走,追斬五千餘級,大獲其馬畜財物。莎車遂降,龜茲等因各退散,自是威震西域。
(《後漢書》卷四十七)
① 超,即班超(公元32一102年),東漢名將,字仲升,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公元七三年奉命出使西域,任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他治理西域三十一年,使西城人民擺脫了匈奴貴族的奴役,維護了中國的統一。
② 於窴,在今新疆和田縣。
③ 莎車,在今新疆莎車縣。
④ 龜茲,在今新疆庫車,沙雅兩縣間。
⑤ 溫宿,在今新疆溫宿縣。
⑥ 姑墨,在今新疆拜城縣。
⑦ 尉頭,在今新疆烏什縣。
【譯文】 東漢章和元年(公元八七年),班超調集於窴等國部隊二萬五千人,再次攻打莎車,而龜茲王派左將軍聯合溫宿、姑墨、尉頭等部隊五萬人前往救援。班超召集將校官佐和於窴王商議說:“現今我力量薄弱不能戰勝優勢之敵,要製敵不如暫時撤去。於窴的部隊向東去,我帶部隊向西去,可等到夜間以鼓聲為號而實施襲擊。”同時對俘虜放鬆看管,故意讓他們逃回去報告情況。龜茲王得到這個消息,十分高興,親自率一萬騎兵赴西路阻擊班超的部隊,溫宿王率八千騎兵於東路截擊於窴的部隊。班超得知以上兩支部隊已出動,秘密命令各部隊把陣勢擺好,雞叫的時候,奔襲莎車的部隊,敵人震驚混亂奔逃,追殺五千餘人,繳獲其大量的馬畜財物。 莎車王遂歸服,龜茲等部隊也因此敗散,自此班超的聲名威震西域。
虞詡增灶賺羌戎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腐敗,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反動統治,竭力鎮壓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
這次戰爭,雖為不義之戰,但在作戰指揮上,卻體現了古代戰爭一定的指揮藝術。虞詡根據“孫臏減灶”的辦法,不墨守成規,反其道而用之,利用增灶迷惑羌軍而取勝。他巧妙地運用了孫子“兵無常勢”的原則,創造了古代戰爭中一個出色的典型戰例。
東漢末對羌人的長期戰爭,給各族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戰爭的發展和統治者原來的願望相反,不僅沒有鞏固其黑暗統治,反麵加速了東漢王朝末日的來臨。
【原文】 太後①聞虞詡有將帥之略,以為武都②太守。羌眾數千遮詡於陳倉崤穀③,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當發。”羌聞之,乃分鈔傍縣。詡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裏,令吏士各作兩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問曰:“孫臏減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過三十裏④,以戒不虞⑤,而今日且二百裏,何也?”詡曰:“虜眾多,吾兵少,徐行則易為所及,速進則彼所不測。虜見吾灶日增,必謂郡兵來迎,眾多行速,必憚追我。孫臏見弱,吾今示強,勢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滿三千,而羌眾萬餘,攻圍赤亭數十日。詡乃令軍中,強弩勿發,而潛發小弩;羌以為矢力弱,不能至,並兵急攻。詡於是使二十強弩共射一人,發無不中,羌大震,退,詡因出城奮擊,多所傷殺。明日,悉陳其兵眾,令從東郭門出,北郭門入,貿易衣服,回轉數周,羌不知其數,更相恐動。詡計賊當退,乃潛遣五百餘人於淺水設伏,候其走路,虜果大奔,因掩擊,大破之,斬獲甚眾,賊由是敗散。
(《資治通鑒》卷四十九)
① 鄧太後,漢安帝的母親。
② 武都,在今甘肅省武都。
③ 陳倉,在今陝西省寶雞東。崤穀,寶雞大散關。
④ 兵法日行不過三十裏,見孫子兵法:三十裏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⑤ 虞(yú於),通慮。憂慮,疑慮。又通誤,貽誤,欺騙。
【譯文】 公元一一五年,東漢鄧太後知道虞詡有將帥的謀略,調其充任武都太守。羌族以數個人截擊虞詡於陳倉境內的崤穀,虞詡馬上令軍隊停止前進,並聲張說:“向朝廷請求救兵,等救兵到達再走。”羌人聽到後,便分兵到附近縣裏擄掠。虞詡趁羌兵分散,晝夜進軍,兼程一百餘裏,同時命令官兵在宿營時各做兩個爐灶,每天增加一倍,羌人不敢逼近。有人間道:“從前孫臏是減灶而你卻增灶。兵法上說,日行不過三十裏,以防意外,而如今每日行進二百裏,是什麼道理呢?”虞詡說:“敵人眾多,我軍兵少,行動緩慢容易被敵人追上,行動迅速敵人就捉摸不定。敵見我爐灶日益增多,必然認為武都郡派兵接應,部隊多而行動快,不敢來追趕。孫臏為表示軟弱,我為表示強大,這是形勢不同的緣故啊。”虞詡到了武都,軍隊不滿三千,而羌兵卻有萬餘,圍攻赤亭十多天。虞詡命令部隊,不準發射強弓,而隻發射小弓箭,羌人以為漢軍弓力弱,射不到他們,蜂擁而上。這時虞詡命令用二十隻強弓集中射一個羌兵,每發必中,羌人驚慌,撤退。虞詡令部隊出城反擊,殺傷許多敵人。第二天,把所有部隊拉出來,讓他們從東郭門出去,從北郭門進來,更換衣服,來往轉幾個圈,羌人不如漢軍究竟有多少,更加驚慌震動。虞詡估計羌人將要撤走,就秘密派遣五百多人在敵人退路上埋伏,等候敵人逃跑時截擊,敵人果然逃跑,伏兵盡起截擊,大破羌兵,斬殺俘獲甚多,羌人自此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