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的移位是通過貨幣運動實現的,價值運動是使用價值運動的先導,使用價值的分配、平衡是通過價值的分配平衡而實現的,貸款的發放意味著物資的再分配,借款者獲得貸款就等於取得了物資的使用權,貸款的歸還意味著借款人掌握物資減少。所以,信貸資金運動過程中的傾斜,也就是物資運動的傾斜,通過有市場、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信貸資金分配實現物資的分配,建築於物資的正常運動之上,物資運動又受製於信貸資金運動。但是,應當看到二者又是相對獨立的運動,有著各自的運動規律和運動方向。這使二者運動有相互背離的可能,這種背離表現為物資先於價值運動或物資先事虛擬現實界麵於價值運動,以及價值的單行運動和物資的單行運動,出現空間分布結構和時間分布結構差異。這要求信貸資金形成的購買力總量要與物資供給量適應,根據商品經濟的要求,貸款的投向與增長還要與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物資增長速度、規模、產業結構相適應。

二是信貸資金與財政資金、企業積累資金分配管理及綜合平衡關係。在國內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需求,主要來自三個方麵:一是生產流動資金需求;二是固定資產投資需求;三是臨時性資金需求。國家運用分配社會資金,滿足社會資金總需要,也是從信貸、財政、企業三個渠道來實現的。這三項資金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相互製約,共同承擔對社會總資金的分配管理和綜合平衡。信貸資金與財政資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首先,財政資金的鬆緊不同對信貸資金向再生產過程提供資金的數量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有三:一是財政收支狀況直接影響信貸資金來源。當財政收大於支,財政存款增加,信貸資金來源增加;當財政支大於收出現財政赤字時,不僅財政存款減少,還要向銀行透支,使銀行減少向社會的貸款可供量。二是財政對新建投資項目的鋪底資金撥補多少,也影響銀行信貸資金投放的多少。當財政少撥或未撥新建企業流動資金時,就可能產生對銀行信貸資金的超負荷需求。三是財政是否及時撥補部分國有控股銀行資本金。其次,信貸資金運動也對財政資金起到重要作用:一是銀行信貸經營收入所形成的利稅上繳財政,可以增加財政資金力量,近年來,銀行上繳的稅利已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二是財政先收後支和收不抵支時,銀行可通過透支、借方式給予支持。三是擴大銀行固定資產貸款可以減少財政投資,原來用財政投資的建設資金,改由銀行貸款,一些大的技術改造、基礎設施項目也由銀行貸款進行,從而節約了財政支出,騰出較多的財政資金用於更重要的資金需求。但是,信貸與財政關係上仍存在一些邊界,財政赤字要通過銀行彌補透支,直接影響信貸收支平衡,擴大了信貸規模,影響了信貸資金的正常運轉。

三是信貸資金與企業經營資金的借貸關係。信貸資金與企業經營資金在整個再生產資金周轉過程中構成統一體,信貸資金當進入企業轉化為執行生產和流通職能的經營資金,依次通過正常的原材料購進,產品生產,產品銷售,生產資金順利轉化為貨幣資金時,銀行信貸資金才能完成自身周轉,實現貨幣增殖。隻有正常的生產資金周轉,才有正常的信貸資金周轉。同時,信貸資金又是生產過程不可缺少的“血液”,沒有“血液”生產過程就難以進行,社會再生產也就是一句空話。隨著30年經濟改革的深入,企業和銀行都真正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的經濟實體,銀行與企業間的關係也轉變為平等的法人借貸關係,信貸資金與企業經營資金在同一生產周轉過程中共同促進,互惠互利。在資金管理上,按“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應從債權人角度對信貸資金的使用進行把握,銀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應從債權人角度對信貸資金的使用進行指導、監督、評估,根據生產的效益情況產品的結構情況,企業經營情況進行支持和限製。合理運用信貸資金,來保證貸款經濟效益的提高,促使貸款安全歸流銀行。企業要合理使用資金,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生產費用,實現貨幣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