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決定了重慶必須盡快研究擬設重慶離岸金融市場(中心)的運行方案。

三、兩江新區離岸金融市場(中心)創建研究設計

(一)研究的基本內容和重點難點

研究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國內外離岸金融的理論分析

第二、國內外離岸金融市場的現狀分析

第三、重慶市在岸金融背景分析(分析可能的缺陷,突出優勢)

第四、論證重慶是否具備了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的條件(我們已進行論證,重慶市具有其它長江中上遊城市不可比擬的政策和經濟條件以及良好的金融環境——重慶已具備了發展離岸金融的基本條件(基於國家戰略定位重慶正在打造長江上遊經濟中心、長江上遊金融中心;加之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首個內陸保稅港區和目前唯一的“水港+空港”一區雙核的保稅港區,擁有政策優勢,物流便利)、西永綜合保稅區的設立(政策、規模、模式優勢;IT巨頭)、“兩江新區”批準設立、“五個重慶”建設),離岸金融的發展將推助重慶市成為長江中上遊的經濟中心,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

第五、發展離岸金融助推重慶打造長江上遊金融中心

第六、離岸金融市場模式比較分析(分析總結國內外離岸金融的經驗教訓,重點是總結上海、深圳、濱海新區、大連、福州、香港、台灣嚐試離岸金融業務的經驗教訓)

第七、選擇適合重慶離岸金融發展的模式(比較、論證、結論,此處為我們研究的第一核心)

第八、創新性論證(包括法律、稅收、會計記賬、資金借貸、外彙、黃金買賣、證券交易、離岸基金與保險、谘詢各種離岸金融業務市場、監管等交易製度等多方麵,此處為我們研究的第二核心)

第九、重慶離岸金融市場籌建的步驟

第十、離岸金融市場(中心)集聚和輻射的功能對產業經濟的牽動效應

研究的重點難點為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數據的采集:主要是涉及采集的數據麵廣、數據的時效性強等方麵。

第二、數據的整理分析:經濟模式的設定、數據的回歸整理等方麵需要投入

較大的人力和經費。

第三、如何設計重慶市的離岸金融發展模式(基於國家區域經濟戰略布局以

及重慶直轄市自身特點與優勢構建具有重慶元素的離岸金融發展模式)。

第四、如何對模式中涉及的各個方麵進行創新。

第五、法律監管與風險防範的問題。

第六、駐外中資企業或境內外資企業等“非居民”客戶信用等級的評定製度、

國內金融衍生品市場不健全,如何開展利率期貨,利率掉期,外彙期貨,外彙期權等規避利率和彙率風險的工具

第七、配套政策:製定稅收政策、保密製度等,應明文規定,使離岸金融業

務對比其他金融業務體現出應有的優勢,在實際業務中做到有章可循,程序手續盡量簡便。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技術路線

我們的基本研究思路:分析國內離岸金融的相關理論和各國或地區離岸金融市場發展情況,提出離岸金融市場建立所需要的具備的基本條件;分析重慶的經濟現狀和政策條件,論證其是否已具備上述基本條件(我們已初步論證重慶市已具備相關的條件);研究論證離岸金融的發展將對重慶市帶來的影響;結合重慶實際情況,分析適合重慶市發展離岸金融的相關路徑,將包括政策、法律、會計等多條線路的分析。

我們研究的技術路線:對采集的相關數據進行分類,結合目前流行的四種離岸金融發展模式進行模型設計,采用EViews、MATLAB等軟件進行模型在重慶的可行性分析。然後分析中間的差異變量,進行發展模式的創新。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資料來源

我們的主要研究方法將采用實證規範分析和理論規範分析相結合研究方式。實證分析中將充分運用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動態分析及經濟模型這幾種分析方式。

我們的研究團隊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已取得銀監會、人民銀行、外彙管理局、重慶市統計局、稅務局、工商局等相關部門支持,將獲得這些部門提供的第一手數據資料。

(四)調查方案設計

調查目的:在於論證重慶市已具備了發展離岸金融的條件,同時選擇一條合適的發展路徑及發展離岸金融將對我市經濟發展取得的影響。

調查範圍:歐美金融發達國家、日本、香港和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