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戰略而言,廣義的離岸金融中心(或市場)包含了資金借貸、外彙黃金買賣、證券交易、離岸基金與保險等各種離岸金融業務,並由這些業務活動形成了離岸貨幣市場、離岸資本市場、離岸外彙市場、離岸共同基金市場、離岸保險市場、離岸谘詢市場,以及離岸黃金業務(市場)等。與此同時,離岸金融市場也存在消極影響,若缺乏有效的規範機製,就會增加國際金融市場的脆弱性,為投機性的資本外逃及洗錢提供了條件,從而加大風險。二、研究籌劃兩江新區離岸金融(市場)中心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要將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遊金融中心,必須建設好重慶離岸金融市場。
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經濟全球化正在改變著世界各國的運行方式。經濟全球化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一是生產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核心)。二是貿易全球化。三是金融全球化。四是投資全球化。各國金融命脈更加緊密地與國際金融市場聯係在一起。迅速擴展的跨國銀行,遍布全球的電腦網絡,使全世界巨額資本和龐大的金融衍生品在全球範圍內流動。
(二)在重慶保稅區建立離岸金融市場作用
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境外資金的有效回流,增加我國鑄幣稅收入,防範彙率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也為我國人民幣的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重慶保稅區開展離岸金融業務服務不僅可以拓寬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國際資金,提高發行成功率,規避製度性的製約外,還可以有助於實現我國人民幣資本賬戶的可兌換目標,為中國的投資者提供海外的投資機會,促進證券市場投資品種的多樣化,為我國離岸金融市場更快更有效地融入國際金融市場提供一個良好的契機。
建立離岸金融市場(中心)可以實現重慶保稅區功能政策上的新突破,更好地發揮重慶直轄市對西部及長江上遊經濟區域的服務功能,進而加速重慶的西部開發建設進程。
建設離岸金融市場是實現中央對重慶直轄市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是駐渝中外資金融機構及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加快重慶經濟貿易增長以帶動重慶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前提。
基本不受市場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和稅製限製,通過發達的資訊係統與世界各地相關聯,交易瞬間達成,既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資金的跨國流動,又受到各國政府的普遍支持,把眾多的離岸金融市場與全世界的金融市場聯係在一起,形成統一的國際金融市場,提供了一個充分利用閑置資本和順利籌集經濟發展的資金的重要場所和機會;它縮短了時間、空間距離,促進國際資本的加速流動,增強金融市場之間的競爭,有助於形成全球性的平均利潤率,促進生產國際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緩和國際收支失調,穩定國際經濟秩序;為其所在國增加外彙收入,增加資本項目的盈餘,增加社會就業機會;提高金融業的技術水平,增強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三)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與述評
1.國際上對離岸金融的研究
國際上離岸金融理論研究是伴隨著離岸金融產生而產生的,綜合我們的研究,目前有關文獻大體主要有:
(1)對離岸金融中心的介紹,如Richard Roberts(1994)、Sharon Cobb(1998)等,代表作分別為《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Global Finance and Financial Centers》;
(2)在有關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的研究中涉及了離岸金融問題,認為金融管製是促成離岸金融產生和發展並加速金融自由化的進程的主要原因,如Ronan Palan(1998),他的代表作為《The Emergence of An Offshore Economy》;
(3)設立離岸金融市場對其所在國金融國際化的促進作用。從“建立離岸金融市場的促進作用”這一方麵進行研究的學者有:Richard Roberts(1994)代表作為《離岸金融中心》, Andrew K. Rose and Mark M. Spiegel(2005)的《離岸金融中心:寄生蟲還是互利共生體?》等。這些學者認為,建立離岸金融市場對離岸中心所在國的金融國際化起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