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建議所有登陸部隊均由一個軍司令部或特遣部隊司令部領導。蒙哥馬利針對此提出一個更強有力、更簡單的指揮機構。為此他要求美軍全部在諾曼底海灘的右麵登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美國軍隊都集結在英國的西部,轉換到諾曼底海灘的右邊比較方便。
另外,直接從美國運來的後續部隊和物質要在位於諾曼底右邊的瑟堡(估計能在進攻初期攻占)卸載。由於對盟軍各部隊的職責和登陸地點作了明確劃分,能保證各支部隊能控製自己的灘頭區域,因而能使後續部隊和增援部隊的流動較為容易。
最後,新的指揮係統統轄範圍擴大,3個空降師也納入進來,這意味著,在蒙哥馬利與各集團軍司令部以及軍和師之間有了正常的指揮係統。正如蒙哥馬利所說,整個登陸“軍事行動變得幹淨利落了。”
說完上述修改意見,蒙哥馬利停頓了一下,看看同事們的反應,見大家都聽得很入耳,便又開始進一步發揮闡明他的登陸戰略問題。
蒙哥馬利對這一行動的初步設想是:應該由美軍占領瑟堡,然後向盧瓦爾港和布雷斯特挺進,與此同時,英國和加拿大將對付來自東方和東南方的敵人的主力。
蒙哥馬利的這個思想後來發展成,英、加部隊登陸後爭取盡快攻占重鎮卡昂及其以南以東直到法萊斯之間的地區,並在此地區為盟軍修建飛機場,並為英、加部隊提供足夠的補給和機動地域。但他並未想盡快在這個地域內實施實破,突破的重任安排給右翼的美軍,美軍登陸後以此為支點和軸的中心向西和西南轉動突擊;蒙哥馬利直接指揮的部隊則以吸住敵人反擊的主力,切斷敵人與美軍部隊的接觸,牽製和盡可能多地消滅敵人。
盟軍最高統帥部的海軍司令、海軍上將伯特倫·拉姆齊接著發言。他雖然年已60,但他那雙隻有不辭辛苦的參謀人員所具有的雙眼,依然敏銳、炯炯有神。他是英國近幾年所有海上進攻的幕後策劃者,從躍上北非沙漠到攻擊西西裏島,他都貢獻了傑出智慧。他是一位陸軍準將的兒子,在15歲時就參加了皇家海軍。他特別擅長於把已準備就緒的部隊運送過海。
拉姆齊在發言中先講到完全支持對“霸王”行動計劃綱要的修改,對蒙哥馬利的新打算表示讚成。同時,他也直率地提出,他還不能確信原計劃綱要所需的軍艦和登陸艦艇的數量能夠得到滿足,更不用說修改後的計劃中突擊登陸所需要的艦艇數了。另外,他對那種名叫“桑喜”的兩座大型人工港能否順利修建成功也表示憂慮。他認為要在10天之內就想把他們修建起來的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這關係到要把100多萬噸重的建築材料拖過英吉利海峽,他提醒他的同事們注意,其中一些大的構件每個就有六七千噸重。
因此拉姆齊向盟軍最高統帥部建議,把“霸王”計劃發起日從原定的5月1日推遲到生產出足夠的登陸艇時再進行,如考慮到登陸時的月光因素,最好的登陸日應在6月初。
此次會議所提出的修改意見或建議後來都被一一采納,成為成熟的“霸王計劃”的核心內容。
5.敲定登陸日期
時間過得飛快。
1944年3月5日,艾森豪威爾終於把盟軍最高統帥部從5月市旁的格洛夫納廣場20號遷移到布謝公園。公園座落在倫敦市郊區的一小塊私人領地中,裏麵有一組半圓形的活動房屋。從此以後,他將在這裏和格洛夫納廣場47號工作,(那裏是戰區指揮部,他仍兼任戰區指揮官)這兩處如乘吉普車隻需半小時。
這條到統帥部新址的路是從海德公園的拐角開始的,穿過倫敦公園的郊區,沿著狹窄的鄉村小路一直開下去。在一條林蔭道的入口處,一名身材高大、魁梧,頭戴白色鋼盔的崗哨認真檢查人們的身份證件。一條瀝青小路從車庫婉蜒穿過,又徑直穿過一小塊草坪,最後消失在一個大偽裝洞下。
艾森豪威爾新的辦公室就在這偽裝洞下一座錫製房頂的磚房裏。小房子已有些曆史了,因為戰爭,房主長時期沒有對其進行維修,屋裏地板嘎嘎作響,漆布地氈已磨的凹凸不平,牆上的油漆顏色已退,油漆不時地成片剝落下來。然而,就在這裏,他將調動各盟國的千軍萬馬,指揮日益壯大的、曆史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