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沒有專職陸軍司令,在艾森豪威爾的指揮部遷到法國之前,蒙哥馬利負責協調所有地麵部隊的作戰行動。
蒙哥馬利,二戰著名戰將之一。他是英國著名的軍事家,也是位極有個性的人物。普通戰士崇拜他,年輕軍官讚揚他。有一軍官曾這樣描繪他對蒙哥馬利的印象:“他非常瀟灑,從頭到腳每一英寸都充滿軍人氣概,雖然他沒有多少英寸——他個子不高。”身穿一套縫製合身的野戰服,勳章閃閃發光,頭戴著名的黑色貝雷帽。在北非戰場上,他領導著英國第8軍團在去突尼斯的一路上,戰功顯赫;在碧血黃沙的阿拉曼戰役中,把“沙漠之狐”隆美爾趕得無藏身之地。一連串的戰績,使蒙哥馬利在英國人的心目中成為活著的傳奇性人物、“常勝將軍”。也博得大西洋彼岸美國人的讚揚。
蒙哥馬利的敵手也對之投以敬佩的目光。德國陸軍西線總司令,68歲的陸軍元帥格爾德·馮·龍德斯泰特,作為正統的普魯士軍事“元老”,在1945年5月5日的審訊中也稱讚他戰場上的敵手蒙哥馬利“是英國最偉大的將軍,他在利比亞、突尼斯、意大利證明了這一點,從登陸西歐以來,他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那個在日記中常罵英國同行是“雜種”的巴頓,對蒙哥馬利破了例,稱“蒙蒂是個強有力的、然而很自私的人,但卻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我認為他是一個比亞曆山大強得多的領導人。”但附後又加上一句“我認為我在任何時候都能勝過這個蠢貨。”
然而,他的為人一如他的穿戴,近乎刻板,他孤朋寡友,對人冷淡,目中無人;他大話連篇,自我炫耀,製造“事端”,他的同僚看不起他。一個美國參謀說:“他不是一個很機智的人,也沒有什麼背景,他是一個混蛋,他是靠個人奮鬥成功的。”有一次,一位美國將軍被要求到蒙哥馬利的指揮所去見他,他手下的英國副官,是個戴單片眼鏡的、精明的年輕陸軍中尉,對他說:“將軍,我希望您最好別叫我進去報告,請您原諒我,我的上司是個很古怪的家夥,如果我去報告,他很可能叫你等上一個小時才見您。”
在那些善於克製,以紳士風度出現的英國人當中,隻要一提蒙哥馬利的名字,他們通常會鄙視地做撇嘴動作。馬耳他總督哥特勳爵,輕蔑地笑著對參謀長史密斯說:“與蒙哥馬利打交道,你必須記住他不是一個真正體麵的人。”英國陸軍副國務大臣埃裏克·斯皮德爵士以明顯厭惡的口氣說:“如果他不是一個軍人的話,他會在廣告業上很有成就的。”
蒙哥馬利那種冷漠、那種傲慢和貪婪的權力欲,不可避免地激起來自大洋彼岸美國將軍們的怒火。一位美國將軍曾被蒙哥馬利無教養的行為所觸怒,他在與蒙哥馬利共同參加一次會議之後,寫道:“蒙蒂給了我一個僅值5分錢的打火機,我想肯定是有人送了他一盒,他才給了我這個。”美國集團軍群司令布雷德利作為戰鬥中的直接下級曾多次與蒙哥馬利會麵,每次會麵“蒙哥馬利都十分冷淡,好像我是他不得不容忍的一個鄉下弟兄。”
正是蒙哥馬利的個性招致同輩人和後代毀譽交加的對立評價,這種對立至今也沒有平息。然而,拂開曆史的迷霧,蒙哥馬利仍不愧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第一位既有智慧又懂技術的專家,蒙哥馬利是一位技術時代複雜環境中能夠運籌自如的現代將領,是一個世紀以來,英國最卓著的軍事家。
正是這一幫人在艾森豪威爾的領導下組成了一個有職有權、高效率的領導班子。他們之中的每一個人不僅是統帥部戰鬥計劃的製定者,同時也是各兵種、軍種進行戰鬥的指揮者。艾森豪威爾比他海峽對麵的那個對手馮·龍德斯泰特的權力大得多。同是總司令,龍德斯泰特對駐法國的納粹德國空軍沒有控製權,對海軍也沒有控製權。他對屬於納粹德國空軍的傘兵和防空部隊等部隊也沒有行政管理權,甚至調動他手下的1個裝甲師也得要遠在六百英裏外的希特勒批準。一直到他自己作了盟軍俘虜,他也沒搞清到底是由陸軍元帥隆美爾指揮戰鬥,還是由他指揮戰鬥。
艾森豪威爾就幸運多了,他的上司馬歇爾把所有權力都給了他,他的盟友丘吉爾也全力支持他。他要人有人,100多萬美軍已齊集英倫三島;要物有物,美國這個“民主兵工廠”是個取之不盡的物的源泉;一直懸而未決的戰略轟炸機指揮權問題,最後也被艾森豪威爾爭取來了,他可直接給哈裏斯指揮的英國戰略轟炸機部隊和杜蘭特指揮的美國戰略空軍第8航空隊下達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