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戰艦家族其他成員(3)(1 / 2)

10月6日14時,以色列海軍由5艘導彈艇組成的戰術編隊,從海法港出發,按作戰預案沿黎巴嫩海岸向北開始搜索航行,編隊指揮員是以色列海軍大尉巴爾卡依,指揮艇設在“雷謝夫”號上。22時左右,編隊悄悄航行到距敘利亞拉塔基亞港西南35海裏海域處,這裏是敘利亞重點防範區。

當以色列海軍導彈艇編隊到達這片海域時,巴爾卡依即命令導彈艇編隊按作戰預案展開兩個戰術攻擊群,第一戰術群由“米次那格”號、“加什”號、“哈尼特”號組成,第二戰術群由“米夫塔赫”和“雷謝夫”號組成,各群組成單縱隊,第一群在左,為主要突擊兵力;第二群在右,利用“雷謝夫”號雷達發現距離遠的優勢,擔任編隊偵察、引導和掩護任務。在編隊戰術展開的同時,巴爾卡依命令直升機升空,對拉塔基亞附近海麵進行偵察。

23時51分,以色列第一突擊群向敘軍發起攻擊,6枚導彈射向敘利亞導彈艇。頃刻之間,便有兩艘敘利亞導彈艇中彈爆炸,沉沒海底,還有1艘中彈受損,航速明顯減慢,但仍慢速向敘海岸駛去,企圖進入岸炮掩護區。以色列艇群緊追不舍,於10月7日0時5分追至火炮射程之內,將負傷的敘導彈艇送入大海。第二戰術群在掩護第一戰術群炮火攻擊時,發現敘負傷的掃雷艇,立即接近將其用炮火擊沉。0時45分,以色列導彈艇編隊在海上重新集結,高速向西南方向撤離。這次戰鬥,以軍共擊沉敘利亞海軍“黃蜂”級導彈艇1艘,“蚊子”級導彈艇2艘,K-123級魚雷艇1艘和T-43級掃雷艇1艘,而自己卻毫發無傷,於7日7時順利返回。

10月8日,以色列情報機關截獲並破譯了埃及海軍一份電報,電報令埃及4艘“黃蜂”級導彈艇於8日夜間從亞曆山大港移向塞得港,以加強塞得港的攻擊兵力,這正中了積極尋求戰機的以色列海軍的下懷。以色列海軍司令泰姆萊少將立即命令由6艘導彈艇組成的編隊從海法港起航,向西搜索攻擊埃及導彈艇編隊。這次擔任編隊指揮的仍是巴爾卡依大尉。為便於指揮和攻擊,巴爾卡依大尉將6艘導彈艇編為3個攻擊群,分3路向西航行,他們於當日18時46分到達杜姆亞特作戰海區,靜靜等待著埃及導彈艇編隊的到來。

23時45分,埃及導彈艇編隊在用雷達搜索海麵時,發現了以色列導彈艇編隊。他們立即展開成單橫隊,在雙方接近到20海裏時向以色列導彈艇編隊相繼發射了12枚“冥河”式導彈。幾乎就在同時,以軍3個導彈艇戰術群都從雷達上發現了向其撲來的導彈,編隊的6艘艇同時發射箔條幹擾群,並緊急進行機動轉向規避。12枚導彈有的衝向箔條幹擾群,有的從以色列導彈艇的上方飛過,有的擦著以艇的舷邊落入海中,無一命中。以軍在規避完導彈後,立即恢複戰鬥隊形,以30多節的速度向埃軍直撲過去。10月9日0時50分,雙方距離縮短至10海裏,巴爾卡依大尉向各戰術群分配了目標。0時51分,北路戰術群“克什特”號向距其最近的埃及導彈艇發射了2枚“迦伯列”導彈。0時55分至1時,“埃拉特”號、“雷謝夫”號也相繼對埃導彈艇進行了多方向導彈攻擊。3艘埃導彈艇被命中,其中2艘立即爆炸沉沒,另1艘受重創後向岸邊方向駛去,“赫雷夫”號和“蘇發”號導彈艇立即尾隨而至,在距其2海裏時,用76毫米炮將其擊沉。僅剩的1艘導彈艇見勢不妙,迅速向亞曆山大港方向撤退,狼狽地消失在夜幕中。

這次被稱為拉塔基亞和杜姆亞特的海戰雖然已經過去30多年,但作為導彈艇問世以來,世界上僅有的最大規模,也是最經典的導彈艇大戰,卻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啟示。它顯示了導彈艇和其他艦艇應向加強電子戰能力方向發展的大趨勢,從而引起了各國海軍的重視,他們競相發展導彈艇,並著力增強其電子幹擾和反電子幹擾能力。到20世紀80年代初,世界上已有約50個國家擁有各型導彈艇約750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