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型艦采用集裝箱化設計,當任務發生變化時,隻需在基地內花幾個小時就可迅速換裝而成。根據要求,“325CV”型掃雷艦能提供四種基本設施。一是聲磁感應掃雷具;二是有14噸裝載能力的布雷托架;三是裝有火炮或單發導彈係統的武器集裝箱;四是用於反潛作戰的可變深度聲呐係統。“325CV”型艦長44.75米,寬9.7米,吃水2.2米;滿載排水量340噸;動力裝置采用3台柴油發電機,總功率為890馬力,最大航速16節;續航力2900海裏/12節。該艦在航行時,3台柴油發電機全部使用,但在掃雷時隻使用1台,第2台則用於掃雷作業時的電源和艦上日常用電,第3台為備用。當該艦停泊在港內時,日常用電則由上甲板的輔助柴油發電機提供。
另外,“325CV”型艦還裝有常規顯控台、檢測設備、自動駕駛和定位係統,還有1部綜合艦殼聲呐。艦上可裝載各種滅雷具,並裝有1套雙側“奧爾卑斯”機械掃雷具,在艦的後甲板上能用3個鼓輪式絞盤代替標準型絞車進行控製,在艦艏主甲板上可安裝1門20毫米至40毫米口徑火炮。值得稱道的是,為使該艦噪音減至最小,艦上的所有設備均采用柔性安裝,並用一些特殊材料進行隔音處理。
鏟除心腹大患
由於掃雷艦的特殊作用,它往往被稱作海上戰爭的開路先鋒。海灣戰爭前夕,伊拉克海軍利用多國部隊進行“沙漠盾牌”行動的5個月時間,在科威特境內建立了嚴密的海岸防禦係統,並在海上布設了大量水雷。從1990年11月底開始,到“沙漠風暴”行動結束,伊拉克共在波斯灣海域布設各種水雷1100多枚。為消除伊拉克的水雷威脅,多國部隊在“沙漠盾牌”行動之初就建立了1支反水雷大隊。為順利實施登陸,多國部隊波斯灣作戰編隊成立了2支專門執行反水雷戰的海上作戰力量,即以英軍為主的英國反水雷編隊和以美軍為主的美國反水雷大隊。基地設在阿聯酋阿布紮比的美國反水雷大隊,由水麵反水雷、航空反水雷和爆破排雷小隊組成。英國反水雷編隊由皇家海軍的“阿瑟斯托”號、“卡提斯托”號、“赫沃恩”號、“萊德伯裏”號、“杜維爾頓”號5艘掃雷艦和1艘“先驅”號支援艦組成。
多國部隊的反水雷行動開始於“沙漠風暴”作戰計劃實施之前。從1990年12月起到1991年1月16日,美國反水雷大隊共發現並摧毀了6枚伊拉克布設的漂浮水雷。1月24日,反水雷大隊正式離開阿布紮比,駛向波斯灣北部的預定反水雷作業區。2月14日,美國海洋地質觀察船“先驅”號作為支援艦加入反水雷大隊。同一天,英國反水雷編隊的5艘掃雷艦與美國反水雷大隊會合一處。2月16日,這支特遣編隊正式開始掃雷行動,它們首先在科威特海岸以東約100公裏的海域掃出一條長約25千米、寬近1千米的通道。2月17日,反水雷編隊被科威特境內伊拉克“蠶”式導彈的火控雷達發現。為避免遭到襲擊,多國部隊的掃雷艦迅速駛至伊拉克導彈射程之外的海域。2月18日淩晨2時40分,多國部隊的反水雷編隊又返回原掃雷作業區。4時35分,在伊拉克雷區作業達11小時之久的美艦“特裏波利”號撞上了一枚觸發錨雷,爆炸的水雷將該艦水線以下部分炸開一個長6米、寬約5米的大洞。7時15分,美艦“普林斯頓”號引爆了另一枚水深16米處的“曼塔”水雷,3秒鍾後,距該艦100米處又爆炸了一枚水雷。兩次爆炸事件發生後,多國部隊重新修訂了反水雷計劃,後撤近45千米,重新開始掃雷行動。2月27日,美艦“複仇者”號用AM/SQQ-32獵雷聲呐探測係統探測到一枚與炸傷“普林斯頓”號水雷相同的“曼塔”感應水雷,隨後派蛙人用炸藥炸毀了這枚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