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兩棲攻擊艦——海陸兩用的戰鬥堡壘(2)(2 / 2)

“獨島”號兩棲攻擊艦標準排水量約13000噸、滿載排水量達18000噸,全長199米,寬31米,艦員超過300人,比意大利的“加裏波特”號輕型航母、日本“大隅”級運輸艦都大,甚至比日本擬建中的滿載排水量為16000噸的直升機驅逐艦還要大。它采用全通甲板,再加上寬大的甲板和船艉塢艙,能夠搭載7架直升機、6輛戰車或7輛兩棲裝甲突擊車、高速氣墊登陸艇和720名陸戰隊隊員。它與美國“塔拉瓦”級和英國“海洋”號兩棲艦極為相似,有一條與艦身等長的飛行甲板,右舷邊上建有一座巨大的艦島。上層艦島和天線塔設計都得到了英國維克斯造船有限公司的技術幫助,總體為堡壘式梯形結構,建築外壁呈向內傾斜8度,艦上暴露的各個部位大多由傾斜的多麵體組成,在脆弱部分加裝了裝甲鋼板以強化抗打擊性。它的作戰係統用於執行以下主要任務:空中、水麵監視和目標探測;海上、空中和兩棲作戰指揮及控製、通信、電腦和情報搜集;對海和反潛作戰;中程防禦和近距離空中支援(這屬於未來的功能,配備固定翼戰鬥機後才能實現)。

武器配備方麵,“獨島”號的近程防空武器威力首屈一指。其艦艏布置1門荷蘭泰利斯公司研製的“守門員”30公裏七管近迫防空係統,射速為4200發/分,射程3000米,初速1020米/秒,備彈1190發,全重6噸,殺傷概率85%,反應時間4秒。目前,韓國現役的多艘驅逐艦上共部署了十餘套“守門員”係統。除此之外,“獨島”號還裝備有美德合製的RIM-116“公羊”防空導彈,它采用“響尾蛇”導彈的彈頭和火箭發動機,結合超級“響尾蛇”的尋標頭製造。“獨島”號的發射係統是21聯裝發射器,是目前公認最好的海基近迫防空導彈,作戰距離9.3千米,作戰攔截高度12千米,單發攔截概率達到84.6%,能攔截非主動雷達導引的反艦導彈甚至超音速反艦導彈。

為增強近岸水域作戰條件下的視覺感測能力,“獨島”號還裝備光電晝夜監視和目標追蹤係統。該係統能夠自主進行三坐標目標捕獲或追蹤,可幫助艦員完成對海上和空中目標的探測、監視和識別,即使在夜間或可視度很差的情況下仍能正常工作。作為一種被動的非輻射感測器係統,即使艦艇處於雷達靜默狀態,也不會影響係統的使用。TEOOS係統配置有2部白天使用的電視照相機,1部“信天翁”第三代焦平麵陣列熱成像照相機,1部“西萊斯”護眼型鐳射測距儀以及1台微光電視照相機。這種多感測器係統綜合進“獨島”號的作戰指揮係統後,可通過作戰信息中心或艦橋中的任何一台工作站進行操作。

在韓國東西海岸之間的水域範圍內,有著十分豐富的油氣田和其他海洋資源,然而,韓國海軍在這一海域的力量始終十分薄弱。負責南部半島和濟州島方向防務的韓國海軍第三艦隊,目前使用的主力艦仍是淘汰下來的美製“基林”級驅逐艦,而鄰國日本及俄羅斯的海上力量則相當強大。韓國要開發東海和日本海海岸的油氣資源,開展越洋貿易和航運,必然要麵對鄰國巨大的軍事壓力,特別是日韓因獨島領土爭端而關係緊張,更使得韓國國防思想中“日本威脅論”的壓力驟然上升。“獨島”號攻擊艦的使用,使韓國海軍在東海海域組成了強大的攻防力量,這樣不僅能有效保護靠近日本方向的海岸港口、基地、海上石油平台和海上航運的安全,而且在突發危機時,還能對空中、海上來犯之敵實施有力打擊。

韓國海軍希望最終擁有3艘LPX型兩棲攻擊艦,將以2艘LPX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組建新編隊,可在東西海岸同時擔負機動作戰任務,1艘隨時處於待命狀態,這無疑使韓國海軍在保衛海運線、幹預地區危機、向岸力量投送等海上行動方麵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