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黃蜂”級艦增強了指揮、通信和控製能力,因此它可作為兩棲作戰的指揮艦,對一場旅級規模的兩棲攻擊戰進行指揮和控製。為增大艦上飛行甲板的麵積,“黃蜂”級艦隻裝備了少量武器。這些武器與航空母艦的武器配置類似,包括2座8單元“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發射架,3座“密集陣”近程武器係統和8座12.7毫米機關炮及4座6管箔條/紅外幹擾火箭發射裝置。這使該艦的防禦必須由護航艦艇和艦載飛機來提供。特別要指出的是,在“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中,“巴丹”號是美國海軍第一艘為女兵提供專門設施的兩棲戰艦,該艦可容納450名女兵。
2.兩棲特遣編隊卷起沙漠風暴
隨著兩棲攻擊艦的不斷發展,它在戰爭中的作用愈發彰顯出來。1991年打響的海灣戰爭中,隨著多國部隊發起的空中作戰行動全麵展開,旨在摧毀伊拉克海軍和海上防禦力量的“沙漠風暴”作戰行動也在波斯灣悄然拉開帷幕。根據作戰需要,多國部隊將戰區內的所有海軍力量編成數個作戰編隊,分別為紅海作戰編隊、波斯灣作戰編隊、中東作戰編隊、兩棲特遣編隊、後勤支援編隊和地中海攻擊大隊。除進行演習之外,多國部隊的兩棲特遣編隊總共實施了5次兩棲作戰行動。2月6日,美中央總部海軍司令部下達了攻擊費萊凱島的預先號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次襲擊是地麵進攻開始前對該島的一次牽製性攻擊,兩棲特遣編隊不必戀戰,以便突擊後順利撤出。
2月11日,美中央總部海軍司令部命令兩棲特遣編隊開始進行攻擊的戰前準備。2月13日,特遣編隊司令部向下屬各部下達作戰方案,要求動用2個連的兵力實施登陸,摧毀島上伊軍的通信設施、雷達站和一個指揮所,殲滅島上的伊軍士兵。在這次戰鬥中,美國海軍共派遣5艘“硫黃島”級兩棲攻擊艦參戰。它們除了利用所搭載的直升機將兩棲作戰兵力和物資迅速運送上岸外,還用直升機和AV-SB鷂式飛機對登陸部隊實施空中保護,並對陸上軍事目標實施攻擊。雖說“硫黃島”級兩棲攻擊艦屢建戰功,但也有不幸發生,該級艦的“特裏波利”號因2月18日在波斯灣觸雷遭受重創,不得不中途退出作戰。
2月24日下午,多國部隊的地麵作戰行動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美中央總部海軍司令部命令兩棲特遣編隊拂曉前在謝拜赫港附近進行一次佯攻。次日拂曉,兩棲特遣編隊派出10架陸戰隊直升機飛向謝拜赫港方向,在看見伊軍灘頭防禦工事後迅速折回。同時,“波特蘭”號登陸艦也在近海遊弋。雖然多國部隊的這次佯攻規模不大,但還是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伊軍看到這種情況,以為多國部隊要采取大的軍事行動,立即對空中進行猛烈射擊。2月25日中午時分,美中央總部海軍司令部再次向兩棲特遣編隊發布命令,令其對法奧和費萊凱島進行佯攻,以阻止伊軍撤離布比延島和法奧地區。次日夜,一個由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直升機、電子戰飛機和A-6E攻擊機組成的機群,對布比延島實施了一次佯攻。當伊軍發射照明彈和高射炮彈時,兩棲攻擊艦上的A-6E攻擊機發動了突然襲擊,重創伊軍防禦設施及人員。與兩棲特遣編隊其他部隊相比,第5陸戰遠征旅是對多國部隊地麵進攻作出最大貢獻的兩棲作戰部隊。
3.不甘寂寞的韓國
由於兩棲攻擊艦具有功能多、能力強等優勢,很多國家都對它情有獨鍾。2005年7月12日,韓國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LPX型兩棲攻擊艦在釜山港口建造完成。該艦編號611,以“獨島”號命名,韓國之所以采用這個來源於日韓有爭議島嶼的名字,顯示出了韓國強烈的民族情結。
這艘萬噸級的龐然大物是目前韓國海軍最大的戰艦,其外觀與輕型航空母艦相似。它在建造過程中大量采用了最新技術成果,韓國民間工業也極大地提高了研發能力。建造這艘兩棲攻擊艦比建造“宙斯盾”驅逐艦更具有象征意義,因為它極大地增強了韓國海軍的自主國防能力,成為韓國海軍擴展其海洋作戰範圍的決定性轉折點。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在以朝鮮為主要敵人的國防布局下,韓國海軍一直作為本國陸軍及駐韓美軍的附屬存在,發展相對緩慢。過去,韓國海軍陸戰隊要進行垂直機降支援時,必須依賴美國海軍的幫助,自己的幾艘老式戰車登陸艦難以進行遠距離作戰。直到20世紀70年代,韓國在自主防衛建軍思想的指導下,加快了海軍建設的步伐,一舉邁入亞洲海上強國的行列。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海洋因素在韓國經濟發展和安全保障上地位的不斷強化,韓國建設遠洋海軍的意圖日漸明顯。“獨島”號的加盟,使韓國海軍的作戰距離從現在的濟州島以南延伸至東南亞地區,雖然該艦仍無法與美國兩棲攻擊艦相提並論,但它大大提高了韓國海軍兩棲作戰部隊的遠距離投送能力和快速登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