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堅固防守下的虎口拔牙(4)(1 / 3)

1943年1月,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了上半年在西西裏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8月,並組建由英國陸軍中將摩根擔任參謀長的參謀部。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考薩克”就是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有副參謀長美國陸軍準將雷?巴克,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場。“考薩克”幾經權衡比較,選擇了諾曼底作為登擊場。盟軍計劃在西歐登陸時,有兩個比較適合的地點,一個是加來地區,一個是諾曼底地區。其中諾曼底北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遙遙相望,麵積約3萬平方千米,海岸線全長600千米。海岸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比較平緩的五個灘頭。這樣的登陸地點可謂易守難攻,而且6月份風浪大作,也為登陸製造了困難。希特勒料定盟軍必然選擇加來,而且艾森豪威爾屢屢派遣軍隊在諾曼底附近行動,欲蓋彌彰,使德軍反而認為這是假象。相反,在加來地區適合登陸的港口,在電影導演的幫助下,大量道具士兵、坦克、軍營被設置在那裏,而且遲遲沒有動向,好像在等待時機,這就更加迷惑了德軍高層的判斷。

盟軍於1943年6月26日起製訂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初步計劃以三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32千米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兩個旅。第二梯隊為八個師,將在兩周內占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占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束手無策中,“考薩克”的海軍代表——英國海軍少將哈萊特想起蒙巴頓在一次會議上的玩笑:“既然沒有天然港口,就造一個人工港。”於是建議製造配件裝配成人工港來解決問題。別無良策,他的設想獲得批準。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1943年11月,英美蘇德黑蘭會議確定於1944年5月發動“霸王”行動。

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艾森豪威爾閱讀了摩根的計劃,認為突擊正麵太窄,在最初攻擊中缺乏足夠的突擊力量,提出修改意見,把登陸正麵擴大到80千米,第一梯隊由三個師增加到五個師,登陸灘頭也從三個增加到五個(新增“猶他”“劍”灘頭),空降兵從兩個旅增加到三個師,這一意見得到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準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於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複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漲潮時登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落潮時登陸,以便盡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麵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訂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漲潮與落潮間登陸。

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淩晨1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隻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決定二戰命運的曆史上最大的登陸作戰就這樣開始了。

兵家看點

諾曼底地處法國西北部地區,緊臨英吉利海峽,通過流經諾曼底的河流可以直達巴黎,進而控製法國。諾曼底海灘地形複雜,不利於大兵團展開,這對於登陸作戰一方是極大的不利,但對於防禦一方卻可謂占盡地利的優勢。